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种类多,给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文章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和综合防治措施,本文对附红细胞体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附红细胞体实验室诊断方法;最后提出了预防和诊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制措施,目的是提高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认识,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羊等家畜的红细胞表面或者血浆中,能够引起黄疸、贫血、高热等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笔者中,笔者从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入手,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和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相应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夏季多发病之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而引起的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核病也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表现出各种交叉症状就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剖解变化、诊断及防治对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而附红细胞体则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类微生物。作者就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硬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原虫性寄生虫病,由附红细胞体寄生猪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发病情,其主要特征有黄疸、贫血、高热、皮肤潮红、母猪流产。该病多呈零星散发,一旦发病则同群猪发病率高60%-100%,自然死亡率更是高达80%,给养殖户造成极大地损失。本文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出发,对病猪进行剖检病变及实验检测,提出通过药物防治及综合防治以控制及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病原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对该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发热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能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交叉症状。本文综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秋季常见猪病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介绍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猪弓形体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秋季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要点,为猪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柳现凤  肖辉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6):26-28,32
我国不同地区曾出现了以高热、不食、呼吸困难、皮肤病变等为主要症状,剖检以淋巴结肿大、瘀血、出血,心脏水肿、冠状动脉瓣出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肾瘀血、出血、苍白、脾肿大坏死等为主要病变的"猪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研究表明,本病有的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单一病因引起,有的是以猪蓝耳病为主,混合或继发感染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病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病因引起。致病的复杂性增加了诊断和防控的难度。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以科学免疫、严格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预防措施为主,并及时正确诊断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病是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的血液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附红细胞体。本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在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对送检的发病藏香猪病死因进行确诊,本试验采用常规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病理剖检等实验室检测对送检病料进行诊断,结果显示病死猪心脏、肺脏充血出血,肺脏肉变,气管内充满白色泡沫,全身淋巴结出血;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呈阳性,PCR方法检出猪伪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条带,未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条带,RT-PCR方法未扩增出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特异性条带;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猪附红细胞体。结果表明病死猪为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采用经实验室诊断给出的综合防治方案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本次病例的诊治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In vitro and in vivo glucose consumption in swine eperythrozoonosi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One complication of swine eperythrozoonosis is the hypoglycemia that occurs during parasitemia.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hypoglycemia, we studied glucose consumption in splenectomized pigs infected with Eperythrozoon suis. With the rapid rise of erythroparasites, the in vitro glucose consumption of parasited whole bloo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hypoglycemia developed. Because mature porcine erythrocytes are impermeable to glucose, the increased glucose consumption is most logically the result of E. suis metabolism. Iodoacetamide and sodium fluoride (which inhibit glycolysis), but not sodium cyanide (which prevents cellular respiration), and tetracycline (which is used to treat eperythrozoonosis) inhibited glucose consumption. In vivo glucose turnover studies before infection and during peak parasitemia indicated an increased glucose production by infected pigs during parasitemi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ypoglycemia occurs during swine eperythrozoonosis because the parasite uses glucose faster than the gluconeogenic pathways can provide it.  相似文献   

17.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an infection experiment in which whole blood infected with Eperythrozoon (Ep.) suis was applied to bacterioscopically Ep. suis negative SPF primary piglets for the purpose of doubtless diagnosis of eperythrozoonosis (EEZ) of swine. EEZ could thus be clinically, bacterioscopically, haematologically, biochemically, pathologico-anatom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reproduced. Such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n top of splenectomy of EEZ-suspicious store pigs, was found to be an additional step for adequate diagnosis on the basis of animal experiments. Immediate and reliable diagnosis of EEZ was found to be generally possible solely by clinical, bacterioscopic, and haematological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体外培养和豚鼠试验两个方法,筛选对奶牛附红细胞体较为敏感的药物。选取贝尼尔、咪唑苯脲、盐酸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四种药物,用牛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作为敏感药物筛选的载体,进行体外敏感药物筛选试验;用牛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感染健康豚鼠,感染率大于90%后,进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最为敏感药物是盐酸多西环素。  相似文献   

19.
猪肺疫又被称为猪巴氏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高发病率和致死率。该种传染性疾病可以危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早春和晚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猪附红细胞体病又被称为附红体、血虫病或红皮病,是由血液原虫所引发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体内寄生虫病。猪肺疫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给疾病诊断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经过,分析猪肺疫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继发感染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二丙酸咪唑苯脲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新药二丙酸咪唑苯脲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PCR检测阳性的断奶仔猪为对象,注射免疫抑制剂诱导发病后进行治疗,设二丙酸咪唑苯脲高中低剂量组,血虫净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二丙酸咪唑苯脲在2.0mg/kg剂量时,对附红细胞体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效果最好,优于血虫净。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应用二丙酸咪唑苯脲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