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初始体重为(30±2)g的仿刺参为研究对象,分别注射500μL 1.0 mg·mL-1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枸杞多糖提取物、黄芪多糖提取物、菊粉和天蚕素等6种免疫增强剂,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研究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后第3天,黄柏提取物和菊粉组仿刺参体腔细胞总数量(TCC)显著增加,最高达15×106个·mL-1(P<0.05);菊粉组TCC达到106个·mL-1时的呼吸爆发活性为0.35(P<0.05);黄芪多糖提取物、菊粉和苦参提取物组TCC达到106个·mL-1时的吞噬活性为0.42,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免疫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3天达到最大值,黄柏提取物组的PO和ACP活性分别达83和0.065 U·mL-1(P<0.05);免疫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天出现最大值,其中以菊粉组的变化最显著(P<0.05),SOD活性达到97 U·mL-1;PO、ACP和SOD活性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活性与注射时间之间无正比关系,不同免疫增强剂产生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腹腔注射Cd2+对黄金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00尾健康黄金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K组、A组、B组和C组,其中Cd2+的注射浓度依次为0、1.25、2.50、3.75 mg/kg,测定注射后0、1、3、5、7 d时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鱼体血液中各指标的变化与注射镉元素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组血清中SOD活力在前3天显著升高(P0.05),在第5、7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中SOD活力在整个试验期间显著降低(P0.05);A组、B组和C组血清中CAT、ACP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A组AKP活性在第1天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后显著降低,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德式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应激前后抗应激指标、血液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和HSP70、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黄河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乳酸菌(0、1×105、1×106、1×107、1×108CFU/g)的日粮,养殖8周后,进行拥挤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应激前,皮质醇浓度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血糖和乳酸浓度在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溶菌酶活性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C3和C4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应激后,血液皮质醇、血糖和乳酸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指标在添加乳酸菌组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血液溶菌酶活性、C3和C4浓度也有升高趋势,且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应激前后SOD和CAT活性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MDA含量呈相反的趋势,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应激使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均有升高趋势,在应激前后试验组的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大部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该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106~1×107CFU/g德式乳酸菌能提高黄河鲤的免疫力、抗氧化和抗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鼠李糖乳酸杆菌对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对氧化应激状态下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Caco-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 µmol•L-1 H2O2),处理组Ⅰ和处理组Ⅱ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分别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约108 CFU•mL-1)和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2.75 µg•mL-1)各1 mL。Caco-2细胞培养至12和48 h时分别测定其上清液和裂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减轻了Caco-2细胞氧化受损,使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氧化应激组:12 h时显著提高了细胞培养上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1)、过氧化氢酶(CAT)(P<0.01)活力以及细胞裂解液中超氧化物酶(SOD)活力(P<0.01)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48 h时显著提高了细胞培养上清液抗O2- (ASAFR) (P<0.01)、GSH-Px(P<0.01)、CAT(P<0.01)、SOD活力(P<0.01)和细胞裂解液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添加TBHQ组12 h时细胞上清中T-AOC(P<0.01)和CAT活性(P<0.01)及细胞裂解液中GSH含量(P<0.01)显著高于氧化应激组,而处理48 h后相应指标低于氧化应激组;此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抗O2-、SOD、GSH-Px、POD活力和细胞裂解液中POD活力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体外条件下,鼠李糖乳酸杆菌可以提高氧化应激状态下Caco-2细胞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注射和浸泡的方式人工感染拟穴青蟹呼肠孤病毒,研究了其对拟穴青蟹血细胞密度以及血清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第Ⅱ组)和浸泡(第Ⅳ组)方式均能感染健康青蟹,病发死亡时间为7~9 d,死亡率达100%,血细胞平均密度在试验36~72 h间迅速上升并达最高值,其血细胞密度最高值分别为1.4008×107cells/mL与1.8243×107cells/mL;感染病毒的青蟹PO活性均大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第Ⅳ组感染12 h青蟹PO活性相对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值为(6.90±1.54),达实验所测PO活性最高值;各实验组血清SOD活性呈无规律的变化;AKP活性感染组与对照组表现不同.表明测定血细胞密度以及PO和AKP活性可用来辅助诊断青蟹疾病,而SOD活性变化不能很好地表征青蟹受病毒感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将试验鱼暴露在汞离子浓度为0.5 mg·L-1水体中,24 h后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恢复饲养1,5,12,21 d后分别取样,测定血浆、鳃、肝胰脏、脾脏和肾脏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非染汞对照组相比较,处理组AKP活性变化为:血浆(1 d)、鳃(1,5,12,21 d)、肝胰脏(21 d)和脾脏(1 d)显著下降(P0.05,P0.01);肝胰脏(12 d)和肾脏(1 d)显著升高(P0.01);血浆(5,12,21 d)、肝胰脏(1,5 d)、脾脏(5,12,21 d)和肾脏(5,12,21 d)无显著变化(P0.05)。ACP活性变化为:鳃(1,5,12,21 d)、肝胰脏(12,21 d)显著降低(P0.05,P0.01);血浆(1,5 d)、肝胰脏(1,5 d)、脾脏(1,5 d)、肾脏(1 d)显著升高(P0.05,P0.01);血浆(12,21 d)、脾脏(12,21 d)和肾脏(5,12,21 d)无显著变化(P0.05)。鳃和肝胰脏受Hg2+的影响较血浆、脾脏和肾脏大,其AKP,ACP的活性在试验期内未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0、5000、10000、15000、20000 IU.L-1维生素A和维生素D3浸浴菲律宾蛤仔96 h,研究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对蛤仔内脏团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A能提高蛤仔内脏团ACP、ALP和LSZ的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维生素A剂量的增加,ACP、ALP和LSZ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到96h时20000 IU.L-1维生素A会抑制ACP和LSZ的活性;维生素D3能提高ACP、ALP和LSZ的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维生素D3剂量的增加,ACP、ALP和LSZ活性提高;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微粒悬浮于水层中被蛤仔滤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3种水解酶的活性,以10000和15000 IU.L-1剂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晏容  刘流  刘晖  贺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16-21817,21821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三龄幼虫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的机制。[方法]家蝇三龄幼虫离体培养血细胞中加入大肠杆菌菌液,于离体培养后48、1、2、16 h测定血细胞及培养上清中ACP、POD活性的变化。[结果](1)大肠杆菌感染后各时间组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ACP活性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ACP活性分别在感染12 h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大肠杆菌感染后各时间组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POD活性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POD活性分别在感染12 h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结论]家蝇幼虫血细胞脱颗粒释放ACP、POD是引起感染后血清中这2种酶活性升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丹参提取物对建鲤肝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无伤的建鲤120条,随机分成6组,每组20条。5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每日饲喂2次,连续饲喂8周。I组(CCl4)、II组(0.5%丹参提取物)、III组(1%丹参提取物),按0.05mL/10g体重体内注射30%CCl4;IV组(05%丹参提取物)、V组(1%丹参提取物)体内不注射CCl4,只注射同体积植物油;VI为空白对照组,也注射同体积植物油。注射72h后采集建鲤的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化验。结果表明:与I 组(CCl4)相比,III组(1%丹参提取物)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 白蛋白(ALB)的活性有所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 AOC)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显著提高 (P<0.05)。而IV,V组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这说明1%丹参提取物对于抗CCl4诱导的肝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草鱼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试验期内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饲养,处理组先暴露在Hg2+浓度为0.5 mg·L-1水体中,24 h后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进行恢复饲养。各组分别于恢复饲养0(即Hg2+暴露24 h)、5、12、21 d取样,测定鳃、肝胰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and peroxidase,GPx)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鳃SOD、GPx活性(0、5 d)和CAT活性(0、5、12 d),以及GSH(5 d)、MDA(5、12、21 d)含量显著上升(P<005),GPx活性(12、21 d)和GSH、MDA含量(0 d)显著下降(P<005,P<001);肝胰脏SOD、CAT、GPx活性(0 d)和GSH(21 d)、MDA(0、5 d)含量显著上升(P<0.05),CAT(5、12 d)活性、GSH(0、5、12 d)和MDA(12、21 d)含量显著下降(P<0.05)。处理组脾脏SOD、CAT、GPx活性在试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GSH含量(0 d)极显著下降(P<001),GSH(12 d)和MDA(0 d)含量显著上升(P<0.05);肾脏SOD(0、5、12 d)、GPx(0 d)活性和GSH(12 d)、MDA(0 d)含量显著上升(P<0.05),CAT(0、5、12 d)活性和GSH(0、5 d)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期内,处理组各组织SOD、CAT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肝胰脏GSH含量得到反弹性恢复,MDA含量降到了较对照组更低的水平,鳃GPx活性及MDA含量一直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43头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200 000个·mL-1)中筛选出处于分娩第14天的自然发生亚临床酮病的9头奶牛作为试验组(1.0 mmol·L-1≤血清β-羟丁酸<2.6 mmol·L-1),根据泌乳天数、年龄、胎次、产奶量配对的9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β-羟丁酸<1.0 mmol·L1),检测不同种类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2.
温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期普通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普通蟹RS)为对照,研究了低温(8℃)和高温(34℃)胁迫12 h内经溶藻弧菌感染后筛选的抗病候选群G2代三疣梭子蟹(以下简称筛选蟹G2S)的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骤变后,筛选蟹G2S和普通蟹RS的血蓝蛋白含量在3 h时均达到峰值(P〈0.05),随后又逐渐下降,到3~12 h时已基本恢复到0 h的水平(P〉0.05)。两组蟹的SOD和AKP在低温、高温胁迫3 h内也均显著下降(P〈0.05),到3~12 h达到稳定的低水平(P〉0.05);在温度骤变的胁迫下,POD、CAT和ACP活力随时间变化也基本呈峰值变化,但达到峰值和趋于稳定的时间不具同步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蟹G2S的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普通蟹RS(P〈0.05),说明筛选蟹G2比普通蟹RS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方面更具免疫优势。以上结果表明:温度骤变的短期胁迫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从而诱导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豆油代替鱼油对体重为(33.75±0.28)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免疫和组织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80尾鱼,分别添加18%(质量分数,下同)鱼油(G1组)、6%鱼油+12%豆油(G2组)、3%鱼油+15%豆油(G3组)和18%豆油(G4组)。试验期间水温为12.5~16.5℃,溶解氧为7.8~10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豆油部分或全部代替鱼油对虹鳟试验末体重、体长、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日增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2组试验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G1组)提高7.99%、11.85%和13.89%,饵料系数下降12.82%。与G1组相比,G3组鱼血浆和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肾脏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G4组鱼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2、G3组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鱼鳃中丙二醛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5);G3组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12;3、G4组鱼肾脏中CAT也显著升高(P〈0.05)。可见,用豆油可以部分代替鱼油用于虹鳟生产,但用豆油完全代替鱼油会影响虹鳟鱼体的免疫力。试验表明,用添加质量分数为6%鱼油+12%豆油的饲料饲养虹鳟时,虹鳟的生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模拟猪肠道内环境,探究益生菌与细胞共培养抗TGEV作用,利用Transwell小室在体外建立益生菌与PK-15细胞共培养,通过台盼蓝染色,检测PK-15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当益生菌菌体浓度102cfu·m L-1≤c≤1012cfu·m L-1,共培养时间为1和3 h;当共培养时间1 h≤t≤24 h,益生菌菌体浓度为102、104、106和108cfu·m L-1时,PK-15细胞存活率较高,益生菌与PK-15细胞共培养成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对TGEV抑制率,结果显示,益生菌菌体浓度约为102~108cfu·m L-1,共培养时间为1~24 h时对TGEV抑制率均达90%以上。此外,益生菌与PK-15细胞共培养的TGEV平均滴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试验,比较研究了氯化钠胁迫对2个中山杉(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m)×T.mucronatum‘Zhongshansha’无性系146号(耐盐性较强)和24号(耐盐性较弱)生长及离子吸收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氯化钠胁迫下2个中山杉无性系总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降低,24号根部干质量显著降低,而146号仅在较高质量浓度(4.0,4.5 g.L-1)处理时才显著降低;146号根冠比在低质量浓度(3.5 g.L-1)氯化钠处理时,增加幅度远远大于24号。146号苗高相对生长量在氯化钠低质量浓度(3.0,3.5 g.L-1)时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很大,但当氯化钠高质量浓度时却下降缓慢;而24号与之相反。氯化钠处理下,146号与24号相比,根部对K+的选择性较强,且叶片积累较少的Na+以及叶片维持较低的Na+/K+比率,是146号具有较强耐盐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将体质量为(11.35±1.52)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露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Cu(Ⅱ)(0.055、0.28、1.38、6.88、34.38 mg/L)和Cd(Ⅱ)(0.0048、0.024、0.12、0.60、3.00 mg/L)溶液中96 h,测定其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Ⅱ)和Cd(Ⅱ)能诱导克氏原螯虾代谢酶的活性,肌肉和肝胰腺中代谢酶的活性均随Cu(Ⅱ)和Cd(Ⅱ)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d(Ⅱ)浓度为0.12 mg/L时,肝胰腺中ACP、AKP、GPT、GO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8.83%、86.17%、85.66%、70.98%(P〈0.05);Cu(Ⅱ)浓度为0.28 mg/L时,肝胰腺中ACP和AKP活性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2.53%和94.98%(P〈0.05),Cu(Ⅱ)浓度为1.38mg/L时,肌肉中ACP和AKP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42.35%和171.97%(P〈0.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渐变和突变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质量浓度突变组实验中,氨氮质量浓度从起始浓度0.05 mg·L-1向中浓度1.25 mg·L-1和高浓度3.0 mg·L-1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影响显著(P0.05),先氨氮突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4.4%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5.75×106,1.62×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突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30%,38.9%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9.58×105,4.94×106copy·g-1,氨氮浓度渐变实验中各组至24 h对虾累积死亡率较低(P0.05),48 h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先氨氮渐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28.9%,30.0%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4.48×106,1.86×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渐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3.3%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8.58×105,6.55×106copy·g-1。这表明对于携带WSSV的对虾,氨氮变化越大,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越大,所以控制水质中氨氮含量在低浓度水平对预防WSS爆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