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了研究海南野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通过对海南野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野母猪平均产仔数为7.68头,产活仔数为6.72头,海南野猪后代公猪和母猪的8月龄体重分别达到了29.32和27.88 kg。与国内其它地方野猪品种相比体型仍然偏小,生长速度慢,母猪繁殖率低,符合海南地区猪种特点,建议生产上海南野猪与其它猪种杂交利用,以获得更好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DΠ系母本猪是从1985-1195年的第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种植攻关研究成果,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书广先生指导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太湖猪与国外引进猪种长白猪与斯格猪杂交培育而成。DΠ系母猪的表现:后备母猪6.5月龄体重80kg开始配种;生长发育猪和育肥猪平均日增重730g,料重比为3.3:1;商品猪胴体瘦肉率57%,达90kg体重日龄为170d左右。从2001-2005年对1162窝DΠ系母猪繁殖比率统计,平均窝产全仔11.70头,活仔9.94头,28d-30d断奶育成9.03头。平均产仔间隔为157.34d,母猪年均产仔窝…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1)
研究对2013年8月从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60头丹系长白母猪进行扩群选育,并持续开展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8.37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1.20 mm,30~100 kg料重比为2.5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71.71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2.23 mm,30~100 kg料重比为2.60。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母猪受胎率为94.02%,配种分娩率为88.79%,窝产仔数14.27头,窝产活仔数12.23头,初生窝重17.71 kg,断奶窝重70.09 kg。屠宰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2.57%,瘦肉率为61.44%,肉色3.75,大理石纹2.25,失水率为6.21%。试验结果可为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统计分析了屯昌母猪、大屯母猪(大约克夏猪×屯昌猪)和长屯母猪(长白猪×屯昌猪)共135头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母猪的繁殖生理方面,屯昌母猪的初次发情及适配日龄均早于其杂交后代母猪,但平均妊娠天数稍高于杂交后代母猪;在两个杂交后代母猪中,长屯猪的初次发情及适配日龄又早于大屯猪。在母猪的繁殖性能方面,屯昌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6头,比大屯和长屯母猪的产仔数分别高12.5%和8.62%。3种母猪相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均以屯昌母猪最高,而长屯母猪的繁殖性能要好于大屯母猪;初生窝重则杂交母猪后代明显好于屯昌母猪的后代,并且窝产仔数越多,初生重越小。  相似文献   

5.
丫杈猪种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丫杈猪的种质特性,对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盆周山地猪-丫杈猪进行了种质性能测定,包括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肥育性能和杂交肥育性能.结果表明,丫杈猪瘦肉率高,达43.22%;料重比低,后备猪为3.22,肥育猪为3.49;生长速度快,肥育猪的日增重为499.60 g;四肢结实粗壮,性成熟早,6月龄即可配种利用;母性好,产仔数为10.13头,属中等繁殖力.与大白猪、杜洛克杂交后,日增重显著增加,分别为579.37 g 597.27 g;瘦肉率显著提高,分别为52.63%、53.48%.  相似文献   

6.
从江香猪、苏太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苏太猪对其进行正交和反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个体重、仔猪21日龄窝重和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断奶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从江♂×苏太♀正交组合(香苏猪)仔猪哺乳期生长性能最佳,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香苏猪、苏香猪指标均优于纯繁组。说明选择从江香猪和苏太猪进行正反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从江香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生长、繁殖性能,筛选优质香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从江香猪(香)和苏太猪(苏)为亲本,开展香♂×苏♀(香苏猪)、苏♂×香♀(苏香猪)杂交试验,在相同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下,对杂交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繁殖性能方面,香苏猪优于苏香猪,香苏猪平均产仔数9.67头,苏香猪平均产仔数9.33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指标中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21日龄指标中个体重和窝重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平均断奶活仔数为9.56头,苏香猪平均断奶活仔数为8.0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生长性能方面,杂交猪母猪的1月龄体长、体高,2月龄胸围、3月龄体高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母猪除6月龄平均体重低于苏香猪母猪,其余指标均优于苏香猪母猪,随着生长月龄增加,体重、体高、胸围、臀腿围差距在缩小;杂交猪公猪的1月龄的体重、体长、胸围、臀腿围差异显著(P0.05);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差异显著(P0.05);6月龄体长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公猪各项指标均优于苏香猪公猪;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引入苏太猪与本地从江香猪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可显著提高其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其中以香苏猪杂交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屯昌母猪、大屯母猪(大约克夏♂×屯昌猪♀)和长屯母猪(长白猪♂×屯昌猪♀)3种类型共135头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母猪的繁殖生理方面,屯昌猪的初次发情、性成熟及适配日龄均早于其杂交后代母猪,但平均妊娠期稍高于杂交后代母猪,在2个杂交后代母猪中,长屯猪的初次发情、性成熟及适配日龄又早于大屯猪。在母猪的繁殖性能方面,屯昌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6头,比长屯和大屯母猪的产仔数分别高8.62%和12.5%,3种类型的母猪相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均以屯昌猪最高,而长屯母猪的繁殖性能要好于大屯母猪,出生窝重则杂交母猪后代明显好于屯昌母猪的后代,并且窝产仔数越多,初生重越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分析六个江西地方猪种的血清淀粉酶类型与母猪繁殖性能(包括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0日龄仔数、20日龄窝重和个体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和个体重等10项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淀粉酶类型有着与母猪繁殖性能相关的迹象。AC基因型和AB基因型母猪繁殖性能较好,BC基因型和CC基因型母猪繁殖性能较差,这在六个猪种中多数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0.
1试验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选用15日龄120头(平均体重2.8kg)荣昌母猪×长白公猪的杂交后代进行试验,试验分为2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验期为40d。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巴克夏猪的品种特性及其利用价值,对巴克夏种猪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母猪第1或2胎平均产仔9.18头、产活仔8.27头、35日龄育成8.00头;仔猪达100kg体重日龄为165日龄,达100kg体重活体背膘为12.60mm,35日龄至100kg体重期间每增重1kg耗料2.73kg;体重达110kg时,胴体瘦肉率为62.00%,系水力为98.81%,pH值为6.44,肌内脂肪含量为2.77%。表明巴克夏猪生长发育较快、瘦肉率较高、肉质优良,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和长猪性能。  相似文献   

12.
日粮中不同能量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桂阳 《饲料工业》2003,24(12):24-26
试验选用30头配种日期、系谱、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长大经产母猪,平均胎次为3~5胎,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即高能量组(试验1组)、低能量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原用日粮)。研究妊娠和哺乳28d3个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当妊娠日粮能量水平为:DE12.4~14.00MJ/kg;哺乳日粮能量水平为:DE12.61~14.07MJ/kg,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好,可达到窝产仔11.5~12.67头,活仔10.25~10.89头,断奶个体重8.37~8.57kg。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20,(5)
为了研究胎次、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对宁乡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16胎次宁乡猪母猪3 259窝的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总产仔数、活仔数、育成率、个体重、窝重等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胎次母猪产仔性能表现为先增加再稳定后逐步降低的趋势,初生活仔数、21日龄和35日龄活仔数均以第7胎次最高、第16胎次最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3、4、5胎次初生窝重分别为9.32 kg、9.42 kg、9.40 kg,显著高于第1、13、16胎次;第9、10胎次21日龄窝重分别为33.42 kg、33.17 kg,显著高于第1~5、13、15、16胎次(P0.05),表明宁乡猪母猪3~9胎次为整个生产胎次的黄金时期。冬季配种组的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分别为9.45头、8.97头、8.91头、3.44 kg、6.16 kg、9.10 kg、30.59 kg、54.88 kg,显著高于春、夏、秋季配种组(P0.05);春季分娩组的35日龄活仔数、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8.79头、3.44 kg、6.02 kg、30.52 kg、52.92 k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表明冬配春生的母猪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母猪开配体重对其头胎繁殖性能的影响,找出适宜的开配体重。方法:数据采自福建省某种猪场2012~2013年补充的995头后备母猪生产记录,按母猪开配体重分为110~120kg、120~130kg、130~140kg、140~150kg、150~160kg和160~170kg组,并对其头胎产总仔数、头胎产健仔数和头胎产死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猪在130~140kg体重开配,其头胎产总仔数和头胎产健仔数最高,分别为12.10头和11.53头,与其它开配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母猪在110~120kg体重开配,其头胎产总仔数和头胎产健仔数最低,分别为10.56头和9.35头;母猪在110~120kg体重开配,其头胎产死仔数最高,为0.47头,与其它开配体重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备猪的开配体重对母猪头胎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在适宜的日龄下,母猪在130~140kg体重下开配有利于其头胎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2)
文章统计分析了湘村黑猪初产0~5世代660窝、经产1~5世代415窝繁殖性能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繁殖与哺育性能。结果表明,湘村黑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窝重、70日龄窝重等主要繁育性状,初产和经产分别11.11头、10.32头、9.86头、42.03 kg、172.29 kg和13.18头、12.86头、12.14头、56.06 kg、232.91 kg;经方差分析F检验,70日龄育成率以及初生、21日龄、70日龄仔猪的个体重和窝重等7项性状初产、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70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和70日龄育成率等性状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总体反映出湘村黑猪是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培育猪种。  相似文献   

16.
大汉梅猪母本系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汉梅猪母本系是以我国繁殖性能高的梅山猪作第一母本,与国外种猪汉普夏猪和大约克夏猪进行杂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经过7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的优良的瘦肉型母本系。第7世代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13.32头,活产仔数12.63头,21日龄泌乳力53.17 kg,35日龄断奶头数11.40头、窝重87.34 kg、成活率90.26%。14~16个乳头的比例为91.2%。  相似文献   

17.
试验观察研究了大河乌猪纯繁(DW)、长白与大河乌猪杂交母猪(LDW),长白与大约克杂交母猪(LY)3个品种(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显示,大河乌猪(DW)母猪分娩率90.63%,分别比长大乌(LDW)和长大(LY)高1.16个百分点(P0.05)和5.12个百分点(P0.01);DW母猪窝均产仔数11.05头,与LDW和LY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W母猪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64.79 kg,分别比LDW和LY低11.51 kg(P0.01)和16.15 kg(P0.01);DW初生仔猪头均落地成本73.92元,仔猪断奶头均成本为158.77元,70日龄出栏头均成本322.26元,均较Y×LDW和D×LY低;保育仔猪出栏每千克成本以Y×LDW为最低,为13.69元。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6,(1)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原种猪,经过3年多的适应性驯化后,对引进的原种猪及其子一代的后代繁殖和生长性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引进原种猪还是其后代在西南地区繁殖性能表现都很好,其中大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3.2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4头以上;长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2.8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1头以上。子一代大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1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0头;子一代长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3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2头。杜洛克母猪初产窝产仔数达9.5头,经产窝产仔数达10.0头。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3.5 d,长白猪为162.1 d,杜洛克猪为157.9 d;子一代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8.9 d,长白猪为167.6 d。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3.7 mm,长白猪为13.5 mm,杜洛克猪为12.6 mm;子一代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2.6 mm,长白猪为13.1 mm。说明引进新加系猪只已适应西南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当地的饲养管理,保持了其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9,(2)
<正>母猪繁殖性状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难以准确测量和精确控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记录来逐步调整和改善,以提高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长大二元杂种母猪是目前现代猪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性能最稳定的商品猪杂交母本。本试验选择母猪繁殖性能的常见影响因素(胎次、断奶日龄、产活仔数、配种和分娩季节)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产活仔数与母猪繁殖性能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性和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538头初配日龄在180~300 d的大白母猪5974条繁殖记录,初配日龄以30d为单位,划分为4个试验组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母猪初配日龄在210~240 d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初配日龄为180~210 d的母猪(P<0.05),而断奶窝重显著高于初配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