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LI-6400xrt光合仪测定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响应曲线,并调查、比较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的树高生长量。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红松最大光合速率略大于红松;红松与外界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大;西伯利亚红松光补偿点比红松低;西伯利亚红松树高生长量较红松略大。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对西伯利亚红松的经营利用非常重视,目前经营的重点主要在西伯利亚红松坚果型优树的培育与选择、提高西伯利亚红松的产种量和采脂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它对于我国红松坚果经济林的发展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现将该国对西伯利亚红松的研究概括如下。1俄罗斯对红松经营状况该国对红松经济林的建设始终给予很高的重视。从1991年6月8日起已下令禁止对红松进行砍伐。调走红松林70%~90%为经济林和生态林,现已划定了100万hm为红松坚果林,阿尔泰山区每年培育150O万株优…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光仪  李国范 《林业科学》1989,25(3):252-256
经一系列考察研究证实,我国50年代后期于大兴安岭发现的所谓“漠河红松”,应属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而并非红松P.koraiensis。天然红松实际上不入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主要覆被西、中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大兴安岭,仅偶见于西北隅,属首次发现。种的鉴定,除根据一般常用形态性状鉴别外,还以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对针叶表皮上的下陷气孔外口及其在角质层上的印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外口,乃至表皮细胞,也与红松明显不同,应视为一可靠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塔河蒙克山西伯利亚红松试验林高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大兴安岭塔河蒙克山高寒地上的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林,其连年生长量稳步提高,19a生平均树高3.75m,2008年高生长平均已达51.2cm,其生长量与生长在气候相对温和的“红松故乡”温带的小兴安岭东南坡带岭地区的近缘种红松几乎相同。而试验区内的对照红松已经所剩无几,幸存的几株也呈灌丛状。说明西伯利亚红松是耐严寒、耐贫瘠、引种前景广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高大俊美,是欧亚寒温带著名成林树种,在俄罗斯素有“西伯利亚美男子”之称。1990年,黑龙江省塔河县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目前,造林面积累计逾千亩。十几年引种试验表明:在我国高寒地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生长较快且没有严重病、虫、鼠、风、旱、冻等灾害。  相似文献   

7.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北方珍贵的林木种子资源,是北温带针叶林带著名的树种,该树种极耐寒、喜湿、喜光,成活率高,是优良的用材及用种树种,各相指标均优于西伯利亚红松。  相似文献   

8.
伊春地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试验初报马成恩倪柏春兴成彬(伊春市小兴安岭植物园)1分类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DuTour),属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Linn)。在分类学上被划为单维管束亚属〔Subgenusstrobu...  相似文献   

9.
文章叙述了克一河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和东北红松对比试验基地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条件及内容,并做出了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共引进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华山松(P. armandii)和西伯利亚红松(P. sibirica)3种食用松。2015年以来,以樟子松(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油松(P. tabuliformis)为砧木嫁接3种食用松,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介绍了赤峰市食用松异砧嫁接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经营区划、立地选择、采穗圃建设、完善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相应对策,提出了钉子形顶芽劈接和钉子形多芽套袋劈接两项嫁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康尧社  陈全民 《新疆林业》2004,(4):51-51,60
西伯利亚红松在新疆仅分布于布尔津林区的哈纳斯河和柯姆河上游谷地、哈巴河林区的白哈巴两地,是珍贵的稀有树种。在海拔1600m-2400m的高度同落叶松、冷杉混交形成亚高山带重要水源涵养林。为了研究西伯利亚红松在其他生境的适应情况,培育红松人工林,我们在贾登峪苗圃(海拔1461米)进行了播种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2.
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34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shufica Rup.)、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紫椴(Tilia amurensis)、色赤杨(Alnus tinctoria Sarg)、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林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红松纯林,其中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最好,依次为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内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少;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水曲柳-红松、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红松人工林透光抚育对林木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人工林透光抚育对林木生长与结实的影响张云江,乔国宝,付振海,王辉(辽宁省实验林场清原113311)红松(Pinuskorai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是种、材兼用的珍贵乡土树种。在辽宁省天然红松林已不存在,红松人工林已达1.4万hm2,遍及...  相似文献   

14.
冷杉梢斑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布及为害状况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Denis et Schiffermiiller)又名红松球果螟、松梢螟、红松梢果螟。国内分布于黑、吉、辽、京、陕、苏、浙、鄂、湘、奥、川;国外分布于捷克、波兰、芬兰、苏联、美国、加拿大、朝鲜、日本等。为害树种有红松、冷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云杉、西伯利亚红松、太平洋银杉、加勒比松、银杉等。它是以幼虫进行为害,为害状况如下: 1、嫩梢被害的两种状况  相似文献   

15.
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东山区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红松纯林的109%-124%,落叶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落叶松纯林的108%-151%,各混交林型中的红松、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比红松、落叶松纯林高3.1%-28.6%和2.8%-16%。在块状、带状混交林中的红松、落叶松,其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绝大部分都高于各自的纯林,混交林的根系分布面积比纯林提高23%。  相似文献   

16.
从西伯利亚红松土壤、凋落物、根和根际分离到21属真菌,基本反映了西伯利亚红松土壤真菌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为西伯利亚红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栽培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红松、人参、桔梗间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人参、桔梗间作试验初报陈光启,宋学淑,王凯军(辉南森林经营局)红松、人参、桔梗间作,是指在将要作货的人参畦两侧栽上红松,当人参作货起出后栽种桔梗。我们本着“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立体经营上下功夫。我局于1990年...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黑土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地生产力高的独特优势,以防护林"先急后缓,以短养长"的目标,探讨在东北黑土区防护林体系中引进红松、西伯利亚红松、文冠果、大果榛子,对这些树种引进之后的价值和栽培技术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以及对满归和塔河两个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实验生长数据的调查分析,推断西伯利亚红松确实是一个耐严寒、耐贫瘠的优良品种,在大兴安岭林区不仅能够成活,而且生长良好,引种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以及对满归和塔河两个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实验生长数据的调查分析,推断西伯利亚红松确实是一个耐严寒、耐贫瘠的优良品种,在大兴安岭林区不仅能够成活,而且生长良好,引种前景十分厂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