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山东南部沿海裙带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利用大水体,深水对虾育苗池进行裙带菜常温育苗,采取控光,稳定水温等技术,培育1500个苗帘,平均出苗量37.68株/cm。1992年12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是鲁南地区裙带菜大规模人工育苗的首次成功,技术成果属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虾育苗空闲设施,进行裙带菜常温育苗,121块苗帘,其中发育较好的36块,中等的75块,较差的10块,最大藻体2.5毫米,平均121株/厘米。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雌、雄裙带菜克隆配子体切割扩大培养的藻丝适宜长度平均分别为172μm和104μm;分离的雌、雄配子体在设定的10、15、20、25℃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作为经济浓度0.5×10-6的GeO2不仅可以杀除杂藻(硅藻),同时能有效抑制配子体的性发育;用克隆配子体经组织捣碎机捣碎后进行采苗育苗,1996~1999年培育出的裙带菜苗平均长度分别为 4、5、2~3和 2~3 mm,平均密度分别为58株/cm、170株/cm、152株/cm和 136株/cm,裙带菜苗绳总长分别为17×62.5 m、679×62.5m、1200×62.5m和 2745×62.5m。  相似文献   

4.
李耕 《科学养鱼》2003,(6):25-25
我们利用低温水和其它人为条件改变了裙带菜的生长周期,培育出大苗早苗,并在生产中取得很好的效益,现将低温水全人工裙带菜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池育苗池为长方形水泥池,一般深80~100厘米,宽1.4~2.0米左右,长7~10米,育苗池的光线要能够调节,即育苗室要有窗透光。育苗池进排水方便。二、种菜和苗帘1.种菜一般采用日本种菜,即前一年11~12月份来自日本的苗种,养殖培育为育苗种菜。要求种菜孢子叶大而饱满。种菜量根据育苗量即苗帘数定,110米长的苗帘每帘准备好的孢子叶1~2个。2.苗帘采用直径3毫米左右的维尼纶缠绕在50厘米×60厘米或…  相似文献   

5.
李宏基  宋崇德 《水产学报》1966,3(2):119-129
裙带菜的室内水池简易育苗获得成功后,生产苗种的技术基本可以满足养殖生产的要求,目前,如何提高裙带菜的养殖技术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的研究中提出:裙带菜的养殖方式可以采用与生长期长及养殖期较长的藻类配合进行间作来生产裙带菜的嫩菜,也可以采用裙带菜的成菜与嫩菜输养或者连养两茬成菜等方式,开展海面筏式全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6.
裙带菜单克隆无性繁殖系育苗成功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省胶南市红石崖镇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室共同承担的裙带菜单克隆无性繁殖系育苗实验获得成功。裙带菜常规的育苗方法是在6、7月份采孢子,常  相似文献   

7.
沿海地区利用闲置的高涂文蛤暂养池、对虾养殖池进行河蟹露天土池育苗,简单易行,投资小,风险小,利润空间大。笔者在传统土池育苗模式的基础上导入工厂化育苗的长处,两者有机结合进行二级育苗的尝试,旨在引导土池育苗走向高产。1育苗池准备1.1育苗池 选择海淡水来源方便,电力供应正常,四周开阔的文蛤暂养池或对虾池作为育苗池,面积 5~ 8亩为宜,实用水深 1米以上。育苗池在进水前排干积水曝晒 10日以上,并施生石灰消毒,底质过肥需耕翻,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防止风浪把幼体冲上池埂,需在育苗池水位线上下 50cm范围内用塑…  相似文献   

8.
裙带菜养殖科学研究的若干成果被实践证明可应用于指导生产。这些成果的内容包括裙带菜夏生苗的发现,配子体的发育特性,不同时期的幼苗,人工育苗理论,育苗器和生长基质,移栽方法和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9.
各地信息     
1985年,为满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裙带菜的需求,借鉴日本和国内裙带菜养殖先进经验,以大连凌水水产养殖四场为中心,开展了裙带菜海上采苗育苗生产。由于生产单位领导和工人积极配合,由于大连水产学院重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裙带菜海上采苗育苗生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裙带菜海上采苗育苗技术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裙带菜的养殖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为夹苗养殖法。即6、7月份进行室内人工育苗,当幼苗体长1厘米左右时下海暂养,幼苗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时,将幼苗从育苗器上剔下来,一株株均匀的夹在苗绳上养成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八十年代大连地区推行的6、7月份将全部养成苗绳采上孢子进行海上育苗直接养成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近几年荣成市推行的绑育苗器绳段养成的方法,简称绑苗养殖法。这种方法是在日本夹育苗器绳段养成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养殖方法。现将这种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作者在辽东半岛成功进行了裙带菜室内常温全人工育苗大规模生产试验,并全程进行了光照强度、温度和配子体发育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双高光期(≥50μmolphotons/m2·s)调控配子体的生长和发育可达到理想效果。从采苗至度夏前,采用高光照使配子体充分完成营养生长;从度夏结束至幼苗出库前,同样采用高光照,使配子体快速发育形成孢子体并迅速生长。现场观察表明,只要光照强度逾越了诱导发育的阈值,裙带菜配子体在24℃仍然能够正常发育并形成孢子体;幼孢子体能够耐受24~26℃的高温,但是最适生长温度为20~22℃;孢子体越小,耐受高温能力越强。在24~26℃的高温条件下,幼孢子体生长缓慢,较大个体会出现尖端溃烂缺失的现象。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根据温度变化和配子体的显微观察结果因地制宜地对光线进行实时调整。出库前培育的苗帘在幼苗密度、大小和健康方面均达到商业化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10.1℃,将初始体质量为(0.55±0.16)g的马粪海胆幼胆,随机放入0.3 m×0.4 m×0.5 m的白色塑料桶中,每桶100个,过量投喂新鲜孔石莼、粘膜藻、肠浒苔、裙带菜和珠状硬毛藻,计算各种藻类的摄食量(以干质量计),研究马粪海胆对藻类的摄食选择性。再将初始体质量为(0.67±0.32)g的马粪海胆置于水温为10.1、15.6、20.3℃的容器中,投喂相同的5种藻类2 d后,挑选10个规格相似个体放入1 L锥形瓶中,适应0.5 h后密封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不同温度和藻类饵料下马粪海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马粪海胆的摄食选择率依次为裙带菜>粘膜藻>孔石莼>肠浒苔>珠状硬毛藻,马粪海胆明显偏好裙带菜;马粪海胆摄食量受温度及藻类种类影响显著(P<0.05),在15.6℃时,日相对摄食率最大,摄食裙带菜的组别显著大于其他组别(P<0.05),摄食珠状硬毛藻的组日相对摄食率最低;各组别马粪海胆耗氧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条件下,孔石莼组耗氧率最大;各组排氨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15.6℃时最大。研究结果将为开展马粪海胆生态增养殖、构建刺参池塘绿色综合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1999,23(1):69-76
对虾夷马粪海胆石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采、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的纪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  相似文献   

14.
羊栖菜和裙带菜中抗凝血活性物质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承初 《水产学报》2004,28(4):473-476
Components with blood-anticoagulant activity were fractionated from marine algae Sargassumfusiforrne and Undaria pinnatifida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compon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ioassay. It was found that the 80% ethanol soluble fraction of Sargassumfusiforme exhibited no blood-anticoagulant activity, while the components obtained from the 80 % ethanol insoluble fraction (hot water extract) gave obvious bloodanticoagulant activity. A furthe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in the hot water extract from Sargassumfusiforrne with high blood-anticoagulant activity should be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in which the activ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total sugar and fucose in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As for Undaria pinnatifida, the n-butanol extract fractionated from the 80% ethanol soluble fraction had bloo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while the petroleum ether, ether, ethyl acetate, or water extract showed no bloodanticoagula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以裙带菜凝集素(Undaria pinnatifida Lectin)作为免疫增强剂,来研究其对鲫免疫活性的诱导作用。用裙带菜凝集素对鲫(Camssius auratus)进行投喂和灌喂,9d后测定鲫血清的血凝活性、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提高。其中投喂裙带菜凝集素组比投喂对照组依次提高2.0倍,3.1倍,1.2倍,1.7倍;灌喂裙带菜凝集素组比灌喂对照组依次提高4.0倍,3.2倍,1.9倍,1.6倍。这说明凝集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血凝活力、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来: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激活鲫的免疫系统,对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Mitochondrial 23S ribosomal (r) DNA were sequenced from two Undaria species. The 23S rDNA from seven Undaria pinnatifida individuals were 2707 bp in length, whereas the 23S rDNA from four Undaria undarioides individuals were 2708–2709 bp in length. We found 15–20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and 1–2 gaps between U. pinnatifida (the major haplotype) and U. undarioides .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sequences, we carried out PCR/RFLP analys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U. pinnatifida and U. undarioides , which showed different PCR/RFLP patterns upon Hin fI digestion. Sequence differences and PCR/RFLP analyses of mt 23S rDNA are useful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Undaria species .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扇贝养殖筏架进行裙带菜海带立体养殖,经5个月的养殖,裙带菜单株均长136.5cm。单产2530kg;海带单株均长175.6cm,单产3750kg,亩产值2.118万元,利润1.618万元。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国北方沿海大型藻类主要养殖品种海带、裙带菜,通过水流冲击法及拉力计测试法,测量两种藻类不同生长阶段根部附着力大小,并初步分析其附着能力。试验结果显示,海带、裙带菜苗绳上幼苗脱落率与水流速度有明显的对数关系,海带与裙带菜之间差异显著(P<0.05)。海带幼苗脱落率(y)与水流速度(x)关系式为y=0.2384lnx-0.5556,相对附着系数为0.0329;裙带菜苗绳上幼苗脱落率与水流速度关系式为y=0.2795lnx-0.769,相对附着系数为0.0419,同规格裙带菜幼苗附着能力强于海带。成体海带、裙带菜根部最大承受力与藻体本身全长及湿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海带、裙带菜根部附着力随着藻体规格的增长而增大,同规格裙带菜附着力显著高于海带(P<0.0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幼苗时期尽量减缓水流速度,流速<20cm/s,以避免幼苗大量死亡,当幼苗生长至一定规格后,适当增加水流速度,以保证藻体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9.
裙带菜和萱藻凝集素对刺参组织主要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刺参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裙带菜凝集素和萱藻凝集素对刺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8%、1.16%、2.32%裙带菜凝集素(质量分数);0.32%、0.64%、1.28%萱藻凝集素,以基础饲料饲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4、8、13、17天检测ACP、AKP、LSZ、CAT活性。结果显示,投喂17 d内,各实验组ACP活性随时间和剂量增加持续升高,AC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LSZ活性则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但萱藻凝集素各组活性在第17天有所下降,且LSZ活性与凝集素添加量成正比关系;裙带菜凝集素组CAT活性呈升高趋势,萱藻凝集素组呈先高后低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