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数量充足和配比合理的营养对家畜生产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蛋白质的种类和水平决定着动物机体组成及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供应。对反刍动物来说,蛋白质的作用是双方面,既要满足瘤胃厌氧微生物发酵的需要,又要满足动物成长的营养需要。然而,由于瘤胃的发酵作用,日粮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在瘤胃内被降解(称为瘤胃降解蛋白,RDP),只有小部分能通过瘤胃在小肠内吸收(称为非瘤胃降解蛋白,RUP),因此用于厌氧合成微生物蛋白的RDP以及RUP的种类决定了反刍动物日粮和机体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微生物蛋白和过瘤胃蛋白决定了高产动物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供应。因此,饲喂过瘤胃蛋白和氨基酸被认为是满足反刍动物生理以及生产需要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过瘤胃蛋白、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以及对奶牛、绵羊干物质采食量、消化率、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蛋白质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限制性营养,由RDP和RUP组成。瘤胃微生物通过将RDP降解成小肽、氨基酸和氨等来合成微生物蛋白,其数量主要受日粮中瘤胃发酵率的制约。因此,RDP和RUP或氨基酸的供应对于满足反刍动物营养需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饲喂低水平日粮的反刍动物。添加瘤胃保护蛋白和瘤胃保护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能提高奶牛、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同时,还能够提高生长性能、繁殖效率和产奶量。不管是单独添加,还是与赖氨酸同时添加,如果蛋氨酸的添加量大于肠道的可消化吸收量时,则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奶牛泌乳早期的低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蛋氨酸,能避免奶牛长期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反刍动物在低营养水平下添加瘤胃保护蛋白质和氨基酸,能提高饲料采食量、消化率以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消化率是评定饲料蛋白质生物学效价的重要指标。对内源氨基酸损失进行准确测定可获得精准的氨基酸消化率,不仅可以节约日粮蛋白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还可减少因氮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无氮日粮法、绝食法、差量法、酶解蛋白日粮法、回归法、高精氨酸法和同位素法等。内源氨基酸损失又与动物、饲养环境、日粮组成(日粮蛋白、纤维、抗营养因子)及测定方法等有关。本文综述了内源氨基酸损失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最佳生产性能,配制满足家禽营养需要的日粮配方和将排泄到环境中的过多养分降到最低,已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蛋白质饲料原料,多通过表观回肠消化率反映其利用率。以表观回肠消化率值为基础配制日粮,低估了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导致排泄物中养分含量增加。通过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校正表观回肠消化率所得的标准回肠消化率,能克服表观回肠消化率的局限性。作者讨论了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的估测方法,并对其在肉鸡饲料原料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畜禽饲料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饲料回肠消化率是一项评价饲料营养价值较有效的指标,用以配制日粮,更符合畜禽对营养物制裁的需要。饲料因种类、来源及加工处理不同,回肠消化率表现出差异;同时饲料回肠消化率受动物年龄、性别、生长阶段及生产目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谷物类、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及改善饲料回肠消化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许多国家都是采用可消化(或粗)蛋白和必需氨基酸(AA)总量,来评价猪日粮的蛋白质指标,然而由于不同日粮中氨基酸的消化率差异很大(Fuller和Wang,1991),所以根据氨基酸的消化率配制日粮,比用总氨基酸含量指标要精确得多。氨基酸的消化率因其测定方法不同有表观和真消化率之分,后者校正了内源氨基酸的损失(lenis,1992),但由于内源氮排出量难以准确测定,所以表观消化率在养猪生产中也很实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应用回肠体外桥式瘘管法测定猪日粮氨基酸消化率的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类型和不同种类的指示剂对生长猪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24头初始体重(31.2±1.8)kg、杜×长×大健康去势T型瘘管公猪分为3组,每组8头猪,3组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半纯合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每种日粮中均同时添加5 g/kg酸不溶灰分(AIA)、三氧化二铬(Cr_2O_3)和二氧化钛(TiO_2)。预试期5 d,食糜收集期2 d。结果表明:指示剂种类显著影响生长猪内源氨基酸损失,以AIA和TiO_2作指示剂时生长猪的内源氨基酸损失高于Cr_2O_3(P<0.05);半纯合日粮粗蛋白质以及氨基酸AID和SID均高于玉米-豆粕型日粮(P<0.05);指示剂种类仅对饲喂半纯合日粮的生长猪的谷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的AID或SID有显著影响。综上,不同日粮类型显著影响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指示剂种类显著影响生长猪内源氨基酸损失的评定,但对生长猪大多数氨基酸的AID和SID评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的利用受消化率的影响最大,消化吸收后的氨基酸仅有很小一部分不能为体内代谢利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经常把可消化氨基酸与可利用氨基酸看作等同的概念。目前普遍认同的是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测定应在回肠水平而不是粪水平。但由于回肠食糜蛋白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非日粮蛋白质(内源和微生物),M oughan等(1989)研究报道,代谢氨基酸及胃肠道内源氨基酸的损失占生长猪氨基酸维持需要量的绝大部分。D eLange等(1995)也研究报道,内源氮损失在畜禽维持氮需要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准确量化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流量的方法学问…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三元杂交去势公猪4 头( 体重22kg ±1.7kg) ,在回肠末端施行“T”型瘘管手术。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分别用秸秆生物饲料替代5 % 、10% 和20% 的基础日粮作为试验日粮,采用4 ×4 拉丁方设计(4 期×4 处理) 。结果表明,秸秆生物饲料的氮存留效率和能量消化率分别为38.84% 和68.14% ;平均氨基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为74.33% 。生长猪日粮中添加秸秆生物饲料,降低了日粮氮存留率、氨基酸消化率和消化能值。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概念克服了用肉公鸡强饲法测定带来的缺点。迄今为止,已测定了常用饲料原料和饲用晶体氨基酸的必需氮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系数。使用原料的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及基于标准回肠消化率的氨基酸营养推荐值配制饲料,与基于总氨基酸配制的日粮相比,肉鸡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大豆片、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在生长猪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12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猪,6×6有重复拉丁方设计。采用玉米淀粉-豆粕半纯合型日粮,配制酪蛋白日粮用以测定内源氮和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片热处理时间的延长(0~18min),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显著提高(线性效应,P<0.01)。生大豆片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P<0.01),但普通豆粕与去皮豆粕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采用T型瘘管法,研究精油对生长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头(杜×长×大)去势公猪([28.6±1.3)kg],采用3×3双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正对照日粮: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抗生素;负对照日粮:无抗基础日粮;精油组日粮:负对照+0.01%精油。每个试验期为7 d,前5 d为适应期,后2 d为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精油可提高(P<0.05)蛋白质、能量、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丙氨酸、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并有提高干物质、苏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10)。在日粮中添加0.01%的精油可提高生长猪蛋白质、能量、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并有提高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2):160-160
本研究是探讨紫花豌豆热处理对育肥猪粗蛋白质、氨基酸、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日粮包括6个处理组,其中5组为豌豆日粮:未热处理组、75℃膨化组、115℃膨化组、155℃膨化组以及75℃制粒组;另外一组是无氮日粮组。无氮日粮组用来评估内源蛋白和氨基酸损失。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选用6头育肥猪(初重:69.3±2.9kg),在每头猪回肠末端安装一T型瘘管用来收集回肠食糜。每个试验期9d,在试验第6和7d收集粪样,在试验第8和9d收集回肠食糜。计算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和能量表观回肠消化率以及蛋白、氨基酸校正回肠消化率,同时也计算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淀粉和能量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结果显示:随着膨化温度的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脯氨酸除外)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校正回肠消化率都二次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75℃制粒组有相似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精氨酸和脯氨酸除外)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校正回肠消化率,但表观回肠消化率低于75℃膨化组。随着膨化温度的增加,淀粉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线性显著增加。75℃制粒组和对照组有一致的淀粉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在各膨化组中,淀粉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没有差异(98.6%~99.7%)。然而,随着膨化温度的增加,能量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线性和二次显著增加;75℃制粒组能量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紫花豌豆膨化提高了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能量的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制粒对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却增加了能量的全消化道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是维持猪生命活动最基础的氮素营养物质。猪需要从日粮中摄取氮素营养来维持自身组织以及器官的生长和更新。深入认识日粮蛋白品质特性及其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规律,对于优化日粮蛋白源结构、调控日粮氨基酸供给模式、推进动态营养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日粮蛋白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猪体内蛋白消化率的影响进行综述,为饲料中蛋白原料的选择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鲤鱼鱼种对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永清 《饲料工业》1996,17(9):18-20
本试验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以无氮日粮为对照,采用粪分析法,研究了鲤鱼鱼种对几种单一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真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采用粪分析法测定鲤鱼对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真消化率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酪蛋白和豆粕的蛋白质消化率及氨基酸消化率显著地高于秘鲁鱼粉(P<0.01),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大米加工副产品大米粉长期以来被添加到米糠中利用,显著降低了其利用率。本试验用三头施以回直肠吻合术猪,采用单因子设计,以大米粉为半纯合日粮,无氮日粮由醋酸纤维素提供粗纤维来测定内源值,测定了大米粉的猪回肠末端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大米粉的回肠末端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为76.20%,真消化率的平均值为85.86%。这些数据可为我国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提供参考,并且可作为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1日龄的肉公鸡192只,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不同水平钙和有效磷的日粮,试验组添加植酸酶,试验为期15天,研究植酸酶对鸡生产性能,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及氮和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影响。试验日粮植酸活性为每千克1149个植酸酶单位(FTU)。使用铬氧化物测定氮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收集第12天至第15天的排池物测定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比较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净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有更高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P〈0.01),缬氨酸、异亮氨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较高(P〈0.05),总氨基酸的消化率也较高(P〈0.0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评定8种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选取初始体重相近(33.21±1.56)kg、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并恢复良好的DLY生长阉公猪12头,随机分配到2个6×6拉丁方试验中,每个拉丁方均含1个无氮饲粮、1个基础饲粮和4个试验饲粮处理。试验共6期,每期7 d,前5 d为适应期,后2 d收集回肠食糜。结果表明:除蛋氨酸外,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其他氨基酸回肠表观(标准)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4种限制性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依次为41.73%~60.19%、69.35%~76.90%、50.72%~61.37%和52.49%~68.14%;回肠标准消化率变化范围依次为48.65%~66.14%、73.85%~81.15%、57.42%~67.67%和57.10%~73.04%。总之,菜籽粕中绝大部分氨基酸回肠表观(标准)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饼。  相似文献   

18.
为评定不同地区豆粕品质的差异 ,分别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堪萨斯州、北卡莱罗纳州、俄亥俄州和荷兰采集在本地加工后 1 5 d的豆粕样品。将阉公猪用外科手术法安装回肠导管 ,采用 7× 7拉丁方设计来测定豆粕的回肠消化率 ,以普通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做对照 ,用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损失。日粮中 1 7%的粗蛋白质来自试验材料 ,其余来自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试验动物每 1 2 h喂 1次 ,每次按 45 g/ kg0 .75喂给。 5 d预试期以后 ,每 1 2 h收集 1次回肠内容物 ,共收 2 d,用于测定回肠消化率。豆粕氨基酸消化率在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变异非常小 ,远远小于氨基酸含量的变异。荷兰豆粕样品的总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低于美国样品 ,从而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也较低 ( P<0 .0 5 )。此试验中所测定豆粕的氨基酸含量比 NRC( 1 998)报道的值约高 4%。除了半胱氨酸和苏氨酸的真消化率分别比 NRC值低 5 %和 3 %以外 ,其余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值与 NRC值非常接近。总之 ,美国产的大豆并在本地加工成的豆粕在营养组成上基本相近 ,荷兰产的豆粕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 ,但消化率与美国豆粕接近。  相似文献   

19.
鸡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氨基酸消化率日粮蛋白对动物营养需要的满足依赖于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及动物对氨基酸的利用效率。由于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由消化吸收和在体内的利用两部分决定的,目前人们采用消化率来表示利用率。氨基酸消化率有“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之分,其计算公式如下:氨基酸表观消化率=食入氨基酸量-粪中排出的氨基酸量食入氨基酸量氨基酸真消化率=食入氨基酸量-粪中排出的氨基酸量+粪中内源氨基酸量食入氨基酸量2 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测定鸡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方法有体外法和活体法。体外法有染料结合物(DBL…  相似文献   

20.
大豆制品中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完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首先必须被消化 ,然后才能被猪利用。猪对大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较高的消化率。表 1显示了在小肠末端 (即回肠末端 )测得的常规豆粕、去皮豆粕、加热大豆和二种大豆制品中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系数和真消化率系数。真消化率系数已就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脱落的肠细胞、肠道中的酶以及其它非日粮来源的氨基酸 )作了校正 ,真消化率系数略高于表观消化率系数。 表 1 猪对豆粕中氨基酸的消化率氨基酸豆粕去皮豆粕加热大豆浓缩大豆蛋白离析大豆蛋白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 (% )精氨酸 9190 8997 91组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