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州市小学自然植物教育进行访问调查,对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植物教育途径、对自然教育课程态度和自然植物教育形式、喜好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从自然植物教育模式、小学高年级儿童自然植物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自然植物教育的整体普及度不高、学校对自然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校内植物教学实践活动少、活动形式与儿童的喜好不符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校与公园和机构的交流合作,优化植物教育资源的利用,针对特定需求改善校内植物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老师在适龄自然教育上的专业培训以及自然体验活动灵活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儿童公园自然教育内容与形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科普教育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广州市6个儿童公园的实地调研,了解以植物科普为主的自然教育现状,并总结现有的儿童植物科普教育内容及形式;结合优秀植物科普案例,梳理、分析获得植物科普内容可分为植物基础知识、养护栽植、自然审美、文化精神4类。此外,对科普实现形式进行重点分析,探讨"展示型"科普展示牌的设计思路以及科普植物选材,以及对"参与型"植物科普课堂活动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自然增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当今儿童成长常态,这会给儿童带来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国小学自然教育校园植物景观现状,阐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并以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之优缺点为基础,对小学校园结合自然教育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编者 《广东园林》2021,43(3):I0002-I0009
自然教育能使人自发地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城市中的动物园是广大市民的科普教育基地,更是我国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广州动物园在不断地对其动物的栖息地及环境进行升级改造,不仅注重从动物的生理生态需求模拟自然环境使动物得以更好的保护,也越发重视动物园对市民尤其是对儿童的动物保护教育,引导儿童认识自然,感受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并探索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植物园是培养儿童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在儿童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中,按年龄阶段划分了自然启蒙(适合2~3岁儿童),探索花园(适合4~6岁儿童),探险森林(适合7~12岁儿童)三个区域,从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区域功能及植物配置特色景观、适宜性的项目设计及互动活动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儿童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具体实施内容,为其它儿童植物园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然教育参与公众填写的调查问卷,探究公众对于大城市综合性植物园的游览需求和自然教育需求。分析发现:1)自然教育参与公众女性数量远高于男性,多为具有良好教育水平的本地公众;2)公众游园以休闲放松、欣赏美景和学习植物知识为主;3)相较男性,女性更倾向于由导赏员带领游览植物园;4)植物知识趣味性、植物环境丰富性、导赏员讲解专业性及园区环境是影响自然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立足上述结论,建议大城市综合性植物园从分区建设、服务设施和导览系统等方面加强园区建设,从自然学校、课程体系和媒体宣传等方面加强自然教育。  相似文献   

7.
自然教育的综合价值不可忽视,在儿童的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自然教育的研究,从自然教育与儿童的关系、自然教育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对三亚市白鹭公园进行了新的设计,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自然教育意义的综合性公园,为达到自然教育对儿童的启迪作用,阐述了白鹭公园中重点保护的树种—红树林,以及红树林在自然教育中的意义;给出了白鹭公园自然教育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户外空间的使用以及户外游戏类型4个方面探究我国3代儿童的童年自然体验经历及代际变化,采用自然关联性量表(the Nature Relatedness Scale)衡量受访者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探讨童年自然体验与个体成年后自然关联性的相关关系,引起人们对儿童自然体验的关注,为营造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户外环境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代儿童在童年自然体验上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当今儿童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对自然空间的探访和自然游戏的参与程度明显低于过去时代的儿童;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与个体的自然关联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常在纯自然空间以及城市公园中与自然互动的儿童更能够产生对自然的亲和力,自然游戏和社交游戏的参与能够促进儿童与自然的联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哈尔滨滨水植物景观现状的评价分析,针对哈尔滨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缺陷,在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应用基础上,从植物营造空间、展现季相与色相变化、运用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营造野味滨水景观4个层面进行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建设哈尔滨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水绿地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在社区空间精细化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区花园为城市儿童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便捷机会.为更好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综合效益,以深圳市南山区9个社区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社区花园营造特色、运营管理情况和儿童自然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梳理了深圳市社区花园的自然教育活动运营方式,提出了共建社区花园...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自然教育有助于引导幼儿爱护自然、尊重生命,关注环境、保护地球,并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探讨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的新思路与方向,文章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近20年(2004—2022年)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平缓期、发展期和起伏期3个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理念、环境创设、课程建设、活动实施,以及解决策略5个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展望:教育目标应坚持以幼儿为本,支持幼儿在自然中游戏;教育价值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研究方法应加强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设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分析儿童游戏场地自然化的意义,探讨儿童游戏场地的构成特点,分别从提升自然式游戏要素吸引力、创造自然情境以及扩展自然感知空间3个方面提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从场址特征、设计理念与目标、设计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对湖州树木园进行解读,着重对分区的自然式植物景观构成进行分析。湖州树木园是以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为基础,植物(重点体现亚热带北缘特色植物)收集与专类园建设相结合为原则,在规划布局中结合地形、水体、植物,将树木园设计成3个功能分区:综合管理区、专类园区、生态保育区。打造具有义务植树基地功能,兼有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种质资源保存等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树木园。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缺失症”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新的社会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缺失或时长不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处于大自然缺失状态下的儿童会出现异常行为,甚至会产生身体和心理疾病。文中阐述亲自然教育的理念及其意义、分析我国儿童大自然缺失症的主要表现与后果,提出亲自然教育理念对开展儿童户外活动的启示。为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家、园、社三方应开展有质量的儿童户外活动,以亲自然教育理念为指导,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儿童开展户外活动;幼儿园应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开发亲自然教育课程;社会力量可协同创建知识环境,践行有质量的亲自然教育活动。研究可为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提供亲自然教育方法论的借鉴,以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亲自然教育方式,弥补儿童的自然缺失,使得儿童能够在可触、可闻、可感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和精神滋养,从而降低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发病率,进一步培养儿童的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70个自然保护地的桫椤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其分布与种群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个自然保护地和若干非自然保护地中有32个自然保护地和3个非自然保护地共出现桫椤科植物5种,种类占广东省全部9种的55.56%。其中32个自然保护地中有桫椤1040株;6个自然保护地有大叶黑桫椤428株;3个自然保护地有粗齿桫椤270株;15个自然保护地有黑桫椤676株;14个自然保护地有小黑桫椤400株。提出了对其中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大叶黑桫椤和黑桫椤),尤其是非自然保护地中的种群需加强监管、宣传和科研力度,以保证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友好型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水平,以山东省4所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基地内的植物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主要从植物种类组成、应用频度、植物景观营造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山东省4所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起步阶段,剖析国外典型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并探讨提升自然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美国的黄石、德国的巴伐利亚以及日本的西表石垣3个代表性国家公园为典型案例,从自然教育的内容、设施、方式3个方面进行案例总结,梳理国外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主要经验;总结分析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实践情况,发现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和特色文化融入度不高等问题;从分类构建不同群体进公园的自然教育管理机制、全面构建数字平台进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机制以及共同构建不同文化进公园的自然教育融合机制3个方面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探究如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教授园林植物。研究结果显示,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知植物个体,采用学生自主教学和植物观察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独特性;第二阶段是认知生境中的植物,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制作植物图鉴,激发求知欲,培养系统性思维,使学生了解生态适应性;第三阶段是认知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植物,采用园林植物节庆应用调研和植物景观单元实测,使学生从环境整体性角度思考如何兼顾生态、文化和美学诉求,营建富于生命变化和生态可持续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层面上,为调查和分析海淀公园景观植物群落的具体现状,结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从海淀公园景观群落植物种类及其区域分布2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在调查中,公园分成4个主要区域,共发现落叶乔木30种,针叶树7种。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知,海淀公园景观区域群落植物以毛白杨、刺槐、旱柳为主要乔木种类,加杨、馒头柳为次要乔木种类,马褂木、榆树为稀有乔木种类,并同时得出相关区域植物群落配置方式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域广阔性和气候环境差异性,俄罗斯植物园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地位,不仅是植物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和科普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文化艺术特色与活力的展示媒介。文章以俄罗斯10个著名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布局、科学研究、植物保护与展示、景观建筑4个层面探讨其地域特色营造方法,从区位交通、资源集聚、市民活动3方面分析其活力营造策略,旨在为我国植物园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