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蛋鸭卵泡发育是决定其产蛋性能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禽类卵泡发育是极为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目前人们已对家禽的卵泡发育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决定产蛋量的重要因素,卵泡发育的具体调控机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颗粒细胞是卵泡中主要的功能细胞,可调控卵泡膜细胞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成熟,同时也精确的调控卵泡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毛喉素(FSK)对体外培养的猪卵泡颗粒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猪原代卵泡颗粒细胞,预培养24 h.用10 nmol·L-1 FSK处理细胞48 h,检测细胞形态、脂滴积聚、标记基因和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状况;处理96 h后检测孕酮(P4)水平及类固醇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自噬可以发生在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卵泡颗粒细胞自噬相对活跃,具有促性腺激素依赖性和细胞特异性。卵泡颗粒细胞自噬稳态平衡以维持卵巢功能,调控卵泡发育,影响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PCOS卵泡颗粒细胞自噬活性过高,自噬相关基因表达过强,与PCOS卵泡发育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临床自然流产率高和辅助生殖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增高密切相关,可能是PCOS发病的重要机制。补肾中药通过下调PCOS卵泡颗粒细胞过度自噬,改善卵巢功能,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但具体作用机制亟待进一步阐明,为PCOS、不孕症等妇科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国龙  张敏  李思强  王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87-5888,5916
[目的]研究卵泡微环境对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从不同直径大小的卵泡中收集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卵母细胞核形态;采用Annexin-V-FITC/PI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受精卵体外培养,并计算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囊胚率。[结果]大卵泡(〉10 mm)和小卵泡(〈3 mm)内颗粒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3~7和7~10 mm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凋亡率(P〈0.05)大卵泡和小卵泡内的大量卵母细胞呈现出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及胞浆浓缩等凋亡特征。3~7和7~10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来源于不同直径卵泡的卵母细胞,其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卵泡微环境是影响牛胚胎体外生产的主要环节,直径为3~10 mm卵泡内颗粒细胞质量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较高,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受精及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颗粒细胞是卵巢卵泡重要的结构组分,其形态、功能伴随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增殖、分化、闭锁、排卵 以及黄体形成等生理过程发生各种变化。颗粒细胞是研究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相互作用、信号转导通路的理想细 胞模型。利用注射器吸取有腔卵泡卵泡液,成功分离培养了猪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并进行了FSHR 免疫荧光检测 以及原代猪卵巢颗粒细胞生长活力检测,结果表明院该细胞对FSHR 的免疫荧光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该细 胞的细胞周期为24 h,但在培养4 d时细胞的活力最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母猪卵巢卵泡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霖  尹萍  季金强  丁家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99-18001
[目的]探讨BMP15蛋白在兔卵巢卵泡发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BMP15在兔卵巢中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BMP15蛋白在原始卵泡中没有表达,在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有腔卵泡卵母细胞及有腔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液中均有表达,在黄体溶解早期也有表达,但是在闭锁卵泡中的表达则受到抑制。[结论]BMP15参与了兔卵泡发育全过程,并且与黄体溶解机制有关;而在闭锁卵泡中,其低水平的表达可能是由其他因子所抑制,进而共同调节了卵泡的闭锁。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Wnt1和Frizzled(Fzd)2参与卵巢和卵泡发育的作用机制,选择12只3周龄小鼠,应用免疫组化研究Wnt1和Fzd2在卵巢组织内的定位,免疫共沉淀鉴定其蛋白间的配受体关系.结果表明:在健康初级、次级卵泡卵母细胞以及腔前和腔后卵泡近基膜颗粒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Wnt1均表现较强的免疫染色,Fzd2在胞质内免疫染色;在卵泡腔周围颗粒细胞和透明带周围卵丘细胞中Wnt1免疫染色弱;从卵巢中心扩展或环绕生长卵泡的条形基质细胞中Wnt1和Fzd2免疫染色阳性,间质腺存在免疫染色细胞;在闭锁卵泡卵母细胞中Wnt1和Fzd2呈非均匀强染色;在卵母细胞裂解液的Wnt1或Fzd2免疫沉淀物的电泳图谱中,分别同时存在Fzd2和Wnt1蛋白条带.表明Wnt1定位于卵母细胞和近基膜颗粒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Fzd2定位于胞质内:在卵巢基质细胞、卵泡膜细胞和间质腺细胞中存在Wnt1和Fzd2分布;Wnt1和Fzd2之间可能为配体-受体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水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时期及其在卵巢组织不同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PCNA在卵巢组织中进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CNA在腔前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原始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但颗粒细胞并未观察到PCNA的免疫染色;初级卵泡到次级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且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增强的趋势;有腔卵泡中,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包围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很强的免疫染色。定量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次级卵泡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并且有显著差异(43.50333±0.138338 vs 1.633804±0.093796 vs 1±0.012219 , P<0.01);【结论】从初级卵泡开始在颗粒细胞中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并且其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腔前卵泡中PCNA表达的QRT-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为阐明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选用正在产蛋的罗曼鸡,取体积排序第一(F1)和第四(F4)的卵泡,分离颗粒细胞层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来源于F1和F4卵泡的颗粒细胞用PBS(对照)、空载体或Bcl-2重组质粒处理,然后在不完全无血清培养基(不添加胰岛素)中培养48和96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IGF-1的含量.结果发现,转染Bcl-2重组质粒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和IGF-1分泌量均多于其他各组.分析来源于不同卵泡期卵泡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发现随时间的增加F1细胞IGF-1分泌量减少,而F4的IGF-1分泌量基本不变.结果表明,在鸡卵泡颗粒细胞中转染的Bcl-2基因具有表达功能,表达的蛋白具有调节鸡卵泡颗粒细胞分泌IGF-1的作用;鸡卵泡颗粒细胞IGF-1的分泌还受鸡卵泡的大小和颗粒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猪卵巢卵泡选择性闭锁机制,采用Real time PCR和HE染色方法,检测猪各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Fas和FasLmRNA表达和形态学变化;分析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卵泡中颗粒细胞Fas和FasLmRNA表达差异及细胞凋亡程度。结果表明,健康的大(5 mm)、中(3~5 mm)、小(3 mm)卵泡,早期闭锁的大、中、小卵泡以及晚期闭锁的大、中、小卵泡壁层颗粒细胞都有Fas和FasLmRNA表达。早期闭锁卵泡颗粒细胞Fas和FasL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卵泡与晚期闭锁卵泡。早期闭锁小卵泡FasLmRNA相对表达量与大、中、小健康卵泡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状态相同的大、中、小卵泡间Fas与FasL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Fas/FasL系统在猪卵巢卵泡选择性闭锁过程中,对颗粒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卵泡是卵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主要功能是排卵和分泌激素。颗粒细胞能促进卵泡发育,其过度凋亡能抑制卵泡发育,诱导卵泡闭锁,进而降低雌性动物发情频率,影响雌性动物繁殖力。现已有研究发现,KISS1在卵巢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研究通过干扰KISS1,以阐释KISS1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周期及分泌雌激素能力的影响,为完善KISS1在猪颗粒细胞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设计KISS1的干扰片段KISS1-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母猪卵巢颗粒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检测干扰KISS1对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信号通路部分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检测法、Annexin V- FITC及ELISA技术,分别探究干扰KISS1对颗粒细胞周期、凋亡及雌二醇(estradiol, E2)分泌量的影响,最后使用qRT-PCR技术检测KISS1对雌激素受体及雌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猪颗粒细胞内,干扰KISS1后,PI3K通路激活相关基因PIK3CGPI3CIPDK1AKT1转录水平下降,其中关键基因AKT1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PI3K通路激活抑制相关基因FOXO3TSC2BAD转录水平也有所降低;干扰KISS1后,颗粒细胞周期在细胞分裂间期(G0/ G1)阻断,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细胞中E2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雌激素受体ESR1ESR2及雌激素通路的基因StarCYP173B-HSD17B-HSDCYP19A转录水平也相应显著下降(P<0.05)。【结论】KISS1能够参与猪颗粒细胞PI3K和雌激素通路,干扰KISS1能够使卵巢颗粒细胞阻滞在细胞分裂间期,促进颗粒细胞凋亡,降低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的能力,表明KISS1对于卵巢颗粒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雌激素分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关键因素,卵巢颗粒细胞过度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原因,因此卵巢颗粒细胞的功能对卵泡生长发育、排卵、激素分泌等至关重要。研究通过探究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 CTNNB1)对猪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类固醇激素分泌等功能的影响,为猪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RNA抽提、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等方法,构建CTNNB1在母猪卵巢、肌肉、大脑等9个组织的表达谱;检测母猪性成熟过程中卵巢组织和小(≤3 mm)、中(3—6 mm)、大(≥6 mm)卵泡颗粒细胞中CTNNB1的表达情况。构建CTNNB1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合成siRNA,转染至猪卵巢颗粒细胞,采用EdU、Annexin V- FITC/PI双染、ELISA等方法,检测CTNNB1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重要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肌肉、大脑等组织相比,CTNNB1在卵巢中mRNA表达水平最高。性成熟母猪卵巢中CTNNB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性成熟前和性成熟后的母猪;卵巢卵泡中CTNNB1转录和蛋白水平随卵泡发育明显上调;且卵巢颗粒细胞中CTNNB1转录和蛋白水平也随卵泡的发育逐渐上调。更重要的是,CTNNB1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颗粒细胞凋亡;CTNNB1能够上调CYP1A1HSD17B7的转录水平,下调CYP11A1、ESR1、ESR2、FSHR、LHRNR5A1等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促进颗粒细胞雌激素的分泌,抑制颗粒细胞雄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CTNNB1可能通过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及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雄激素、孕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通过腺病毒介导的超表达及siRNA干扰试验,分析lncFAM200B对牦牛肌内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为解析lncFAM200B对牦牛肌内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牦牛背最长肌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牦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构建包装lncFAM200B超表达腺病毒,设计合成其siRNA干扰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lncFAM200B超表达与干扰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lncFAM200B潜在靶基因SIRT1PTEN的表达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AG)测定、CCK-8检测等方法检测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甘油三酯含量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从牦牛背最长肌成功分离获得肌内前体脂肪细胞;lncFAM200B超表达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C/EBPαAP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增加,lncFAM200B潜在靶基因SIRT1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TEN表达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细胞脂滴沉积显著增加(P<0.05),且胞内形成较大脂滴;超表达4 d后,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扰lncFAM200B可显著降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细胞脂肪沉积,且诱导分化第6天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干扰lncFAM200B后其潜在靶基因SIRT1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PTEN则相反。CCK-8增殖实验表明,lncFAM200B超表达72 h后,细胞增殖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干扰lncFAM200B后72 h后细胞增殖效率显著增强(P<0.05)。【结论】lncFAM200B可能通过影响脂肪分化标志基因C/EBPαAP2,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IRT1PTEN的表达从而影响牦牛肌内脂肪沉积,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参与细胞壁降解的糖苷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猕猴桃2个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研究,明确它们在猕猴桃果实软化中的作用,丰富猕猴桃的后熟软化机理研究。【方法】 以‘米良1号’猕猴桃为试材,采用RT-PCR法扩增果实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特性、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和调控miRNA,应用qPCR研究其在不同组织部位、果实的不同软化时期、不同贮藏温度和ABA处理后的表达特征,并结合酶活性变化,阐释这2个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猕猴桃果实软化中的作用。【结果】 克隆得到2个猕猴桃β-半乳糖苷酶基因(Adβgal-1Adβgal-2),登录号分别为MH319788和MH319789。Adβgal-1的开放阅读框为2 280 bp,编码759个氨基酸;Adβgal-2的开放阅读框为2 025 bp,编码674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Adβgal-1和Adβgal-2均含有植物糖苷水解酶家族35的功能结构域(Glyco_hydro_35)。基因结构分析表明,Adβgal-1由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组成,而Adβgal-2由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组成。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位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中,且序列差异较大,可能源自不同的基因祖先。qPCR分析结果表明,Adβgal-1Adβgal-2在猕猴桃的各组织部位(根、茎、叶、花、幼果、成熟果)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它们均在果实软化初期上调表达,随着果实硬度的下降,表达量持续增加;在25℃贮藏过程中,它们均在3 d时上调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增加;而在4℃贮藏过程中,Adβgal-1的表达受到抑制,Adβgal-2的表达呈波浪式;ABA处理诱导Adβgal-1Adβgal-2的表达。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果实软化初期略有降低,随着果实硬度的下降逐渐升高。【结论】 Adβgal-1Adβgal-2均参与猕猴桃果实的软化进程。不同贮藏温度和ABA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BCL2L11在哺乳动物中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凋亡,同时参与繁殖性状相关组织器官的发育及疾病治疗,文章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miR-221-3p靶向调控BCL2L11对小尾寒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BCL2L11在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前期课题组卵巢组织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候选基因BCL2L11及其调控元件miR-221-3p,利用半定量和组织荧光定量(RT-qPCR)分析BCL2L11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T-qPCR定量试验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组织中鉴定了BCL2L11及miRNA-221-3p的表达情况;构建BCL2L1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共转染miR-221-3p mimic和BCL2L11野生型和突变型及阴性对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确定miR-221-3p与BCL2L11靶向性关系;在绵羊卵巢原代颗粒细胞中转染miR-221-3p mimic及阴性对照实现miR-221-3p过表达,使用RT-qPCR技术在mRNA水平上检测miR-221-3p对BCL2L11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标志基因XIAPFas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利用EdU试验分析miR-221-3p过表达和阴性对照组中颗粒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半定量和组织RT-qPCR分析均表明BCL2L11在卵巢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RT-qPCR定量结果显示miR-221-3p和 BCL2L11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组织中差异表达,miR-221-3p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而BCL2L11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低于黄体期,表现出负调控的现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分析显示,过表达miR-221-3p mimic显著抑制了BCL2L11 3’UTR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阴性对照组则没有显著影响;过表达miR-221-3p,靶基因BCL2L1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标志基因XIAPFas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EdU试验分析显示,过表达miR-221-3p的颗粒细胞增殖率为18.9%,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0.43%(P<0.01)。【结论】BCL2L11和miR-221-3p是调控绵羊卵巢发育的重要基因及调控元件,BCL2L11是miR-221-3p的靶基因之一,miR-221-3p过表达可抑制颗粒细胞凋亡,该作用结果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BCL2L11的表达进而影响了绵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背景】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能力对卵泡发育及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关键的调控因子尚不完全清楚。笔者前期的研究表明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基因参与细胞的脂类代谢,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结果亦显示LKB1敲除可引起小鼠卵巢早衰,表明LKB1对维持卵巢的功能很关键,其在颗粒细胞的确切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LKB1在牛卵泡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为母牛繁殖生理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LKB1蛋白在卵泡中进行定位研究;同时分离培养牛原代颗粒细胞,并以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蛋白作为标记基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颗粒细胞及纯度;然后以原代颗粒细胞为模型,采用siRNA沉默LKB1的技术,利用qRT-PCR方法检测LKB1功能缺失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腺病毒过表达LKB1,qRT-PCR和ELISA技术验证LKB1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雌二醇分泌。【结果】 1) LKB1蛋白在卵泡中的细胞均表达,但颗粒细胞的染色信号强于膜细胞,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显示颗粒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膜细胞。2) 分离培养的牛原代卵泡颗粒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多呈圆形,能被颗粒细胞标志基因FSHR抗体标记。3) RNAi技术能显著抑制LKB1的表达。与对照相比,siRNA1和siRNA2干扰LKB1的效率分别为48% (P<0.05)和52% (P<0.05);沉默LKB1显著降低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基因 STAR (P<0.01)、CYP11A1 (P<0.01)和CYP19A1 (P<0.05)的表达,分别下调了约为对照组的60%、80%和50%。4) LKB1过表达腺病毒及对照组对颗粒细胞均具有高的感染效率,LKB1过表达效率高达10倍(P<0.01);过表达LKB1显著上调STAR (P<0.01)、CYP11A1 (P<0.01)和CYP19A1 (P<0.05)的表达,进一步研究显示LKB1基因功能获得促进颗粒细胞雌二醇的分泌(P<0.05)。【结论】LKB1在卵泡颗粒细胞中高表达,促进类固醇激素生成基因STAR CYP11A1CYP19A1的表达和雌二醇的分泌。本研究将为LKB1调控牛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功能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利用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其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对部分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33株镰孢菌,隶属4个镰孢复合种,含9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洲镰孢(F.asiatic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和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分离频率依次为33.05%、26.18%、25.32%、12.4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绿僵菌具有昆虫致病性和植物共生性,其黏附素MAD1在绿僵菌侵染寄主昆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体外真核表达MAD1蛋白,明确MAD1在绿僵菌与植物共生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绿僵菌转录组的Unigenes作为参考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设计引物,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IPPM010202菌株的cDNA作为模板,克隆得到mad1,通过DNAMAN对mad1序列进行蛋白翻译,利用ProtParam在线工具预测MAD1蛋白氨基酸组成及其理化特性,利用SMART在线程序分析其结构域。构建mad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获得重组子,通过甲醇诱导表达得到MAD1蛋白;通过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蛋白。以纯化蛋白溶液(20 μg·mL-1)浸没处理花生根0.5、6、12和24 h,通过qPCR检测花生根膜受体基因(CERK1RPK)、免疫相关级联基因(MAPKMMK1CDPK)和转录因子基因(MYB86)、细胞壁整合基因(SCW1)及防御相关基因(PTi1RML1A)的转录水平。【结果】克隆得到了绿僵菌黏附素基因mad1,全长2 136 bp,编码71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4.8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D1的N端有信号肽,C端有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细胞壁锚定位点,且含有CFEM功能结构域,属于亲水性蛋白。成功构建了MAD1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MAD1蛋白,对花生根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处理,发现MAD1处理后0.5 h,根尖细胞感知并启动膜类识别受体基因CERK1表达;0.5—6 h,根膜受体基因CERK1、RPK转录水平均上调,膜整合基因SCW1转录由下调转为上调,免疫反应相关基因MAPKMMK1CDPKMYB86的转录受到短暂抑制,防御基因PTi1RML1A转录下调,植物根部免疫防御反应受到抑制;6—12 h,膜受体基因维持上调表达,而防御基因RML1A从下调逆转为强烈上调;12—24 h,膜受体类基因CERK1RPK,防御基因PTi1RML1A均上调,免疫相关级联基因MAPKMMK1CDPK,转录因子基因MYB86也出现微弱的上调,植物根部启动免疫防御反应。【结论】在绿僵菌与花生根的互作早期,绿僵菌MAD1蛋白 6 h时已激活花生根膜受体基因CERK1RPK的识别响应,同时抑制花生免疫级联基因MAPKCDPKMMK1及防御相关基因如PTi1RML1A的表达,有助于绿僵菌在花生根组织上定殖;随后诱导花生细胞壁整合基因SCW1上调表达,参与根上受损细胞壁的修复与重建,促进绿僵菌与花生共生关系的建立。诱导植物的免疫抑制和细胞壁重建整合可能是绿僵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黄瓜幼苗下胚轴长度GWAS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挖掘与黄瓜幼苗下胚轴长度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为揭示下胚轴长度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短下胚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95份黄瓜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6年春季、2017年春季、2017年秋季和2018年春季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口试验基地塑料大棚进行种植,在两叶一心期调查黄瓜幼苗的下胚轴长度;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结构,Haploview 软件分析连锁不平衡的衰减;基于最优模型对下胚轴长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依据关联SNP位点的LD区间序列,预测与下胚轴长度相关的重要关联候选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预测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显著关联的位点(Hl1.1、Hl1.2、Hl2.1、Hl3.1、Hl3.2、Hl4.1、Hl5.1、Hl6.1),分别位于1、2、3、4、5、6号染色体,其中,Hl2.1、Hl3.1、Hl3.2、Hl5.1、Hl6.1等5个位点被重复检测到两次以上。通过分析关联SNP位点的LD区间序列,获得Csa1G074930、Csa1G475980、Csa2G381650、Csa3G141820、Csa4G051570、Csa3G627150、Csa5G174640、Csa6G362970 8个与黄瓜下胚轴长度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既有光形态建成、泛素化、激素信号通路等调控基因,也有调控网络下游参与细胞生长发育,调节细胞大小,直接调控黄瓜下胚轴长度的基因。多基因在不同黄瓜材料中的有机分布,形成了具有不同下胚轴长度的黄瓜种质。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sa1G074930、Csa1G475980、Csa2G381650、Csa4G051570、Csa5G174640在短下胚轴材料中高表达。Csa3G141820、Csa3G627150在长下胚轴材料中高表达。【结论】检测到Hl1.1、Hl1.2、Hl2.1、Hl3.1、Hl3.2、Hl4.1、Hl5.1、Hl6.1等8个与黄瓜下胚轴长度密切关联的SNP位点,挖掘到Csa1G074930、Csa1G475980、Csa2G381650、Csa3G141820、Csa4G051570、Csa3G627150、Csa5G174640、Csa6G362970等8个调控下胚轴长度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