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新疆芦苇根蘑菇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新疆库尔勒博斯腾湖芦苇荡的蘑菇为研究材料,在进行初步鉴定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与获得的相关序列一起构建了蘑菇属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基于ITS序列对菌株的鉴定结果为绵毛蘑菇(Agaricus vaporarius)。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3.
采用rDNA-ITS分子标记对内蒙古地区市场11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以2个已知长期人工栽培可食用菌种香菇和双孢蘑菇为比照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优化DNA提取方法及PCR反应条件,用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出650~800 bp的目的 DNA片段,经PCR产物直接测序,然后与DNA序列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比对,鉴定出11个样品分属于卷边网褶菌、香杏丽蘑、野蘑菇、马鞍菌、杨树口蘑、蒙古口蘑和白鳞蘑菇。利用DNAMAN8软件,分析13个材料rDNA中ITS区序列,做同源性矩阵,绘制NJ树,得出13种常见食用菌亲缘关系的结论。结果表明:rDNA-ITS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不同种属的菌种,可以区分出常见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4.
以1株来源承德的野生食用菌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同时,提取了其DNA,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得到其分子鉴定的结果;综合常规形态鉴定和基因序列鉴定,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博斯腾湖周边采集的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其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明确该野生蘑菇的分类地位,及其子实体所含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蘑菇样本为巴尔喀什蘑菇,其子实体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类、三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6.
报道蘑菇科中国一新种,样本采自内蒙自治区西部鄂尔多斯市.采用形态学进行描述,并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该蘑菇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ITS片段扩增、测序及BLAST比对,采用DNAman 8验证,随机挑选蘑菇科伞菌属的种进行系统发生学比较,从而对样品gf782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蘑菇样本属于蘑菇科(Agaricaceae)伞...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3)
对采自青海省高寒草甸的野生双孢蘑菇(经鉴定)菌株经组织分离培养提纯后,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母种在黄豆芽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不同培养基间的菌丝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及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发酵棉子壳复合培养基上菌丝体均能生长,以麦粒培养基上长速最快。  相似文献   

8.
庄磊  郭旭欣  于松涛 《食用菌》2022,(6):27-29+32
以辽宁抚顺高尔山地区的野生白耙齿菌菌株为材料,进行ITS序列鉴定。该菌株ITS序列与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相似性为99.85%,结合其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为白耙齿菌。以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配方中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筛选,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10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以菌丝干重、菌丝平均长速及长势为指标进行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促进白耙齿菌菌丝快速生长、菌丝浓密的培养基为优化培养基,获得较大菌丝干重,且适宜白耙齿菌生长的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野生大型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测序和同源序列比对鉴定该野生真菌,同时使用固体平板培养和人工栽培试验来探讨该野生真菌的培养特性等。结果表明:所分离野生真菌为有柄树舌(Ganoderma gibbosum),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或果糖,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碳氮比为(10∶1)~(20∶1),pH 5.5,培养温度28℃。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的3种栽培基质中都观察到有柄树舌子实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锋尖  周向宇  甘露 《北方园艺》2017,(21):159-162
以采自湖北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株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鉴定;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确定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该野生菌为金盖褐环柄菇(Phaeolepiota aurea),属湖北省新记录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