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试4JD%丙·辛乳油(保桑灵)三个不同浓度(750倍、1000倍、1500倍)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及对杂交桑的安全性。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喷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后1天分别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蚕累计死亡率100%;喷药后4天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累计死亡率为0。40%丙·辛乳油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延长,家蚕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园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建议40%丙·辛乳油在桑园使用浓度为750~1000倍液,采桑叶喂蚕的安全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2.
我县几年来农药使用单一,原有农药对虫害防治效果已不明显,本试验目的是测试40%丙溴.辛硫磷—保桑灵(以下统称40%丙溴·辛硫磷)三个不同浓度(1000倍、1250倍、1500倍)对家蚕安全间隔期及对桑树的安全性,为我县桑虫害防治寻找新农药,结合原有农药交替使用达到最佳防治。试验表明: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后,当天采叶喂收蚁第一天,蚕儿全部死亡;24h后采叶喂蚕也全部死亡;48h后采叶喂蚕出现一部分蚕儿萎缩死亡现象;72h后采叶喂蚕无异常现象。喷药6天后,喂3龄饷食蚕一直到上蔟累计死亡率均为零。说明40%丙溴.辛硫磷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的加长死亡率趋向变低,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采桑喂蚕的安全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65%毒死蜱乳油和不同间隔期喷洒桑叶后,从3龄饷食开始每天采叶喂蚕的试验表明:65%毒死蜱乳油对家蚕毒性较强,其使用浓度1000倍与2000倍的桑叶喂蚕基本上都中毒死亡,而4000倍浓度的安全间隔期也在10d以上;因此,蚕期在桑园中用65%毒死蜱乳油治虫时,使用浓度应大于4000倍,安全间隔期要在10d以上,以确保蚕作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测定40%毒死蜱乳油对桑蚕的急性中毒为中高毒性,中毒后出现停食、卧倒等症状。症状表现缓慢、滞后;慢性中毒表现为浓度增加,家蚕的死亡率相应增加,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加长,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因害虫效果良好,建议在桑园使用40%毒死蜱乳油剂量为2000倍液,采桑叶喂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2—15天。  相似文献   

5.
将几种待试农药按一定倍数稀释后均匀地喷雾于桑叶上,相隔一定时间采叶喂五龄蚕,从喷药到采叶喂蚕的安全期间因农药种类不同而不同: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倍液为1天;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为7天;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10—12天;10%喹流磷500倍液20天以上;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喷药后随即采叶喂蚕,对家蚕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丁小娟  李俊  陈惠蓉  易先华  杨雪梅  丁恒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3-55
为了解杀虫剂噻嗪酮对家蚕的影响,2022年春季用噻嗪酮1500、750倍液喷施桑树,施药后分别试喂1龄蚕和3龄蚕,明确其残效期,17 d后同时饲养2龄起蚕至上蔟,并发蛾制种,考察噻嗪酮残留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其对种茧育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浓度下,喷雾噻嗪酮后7 d采叶养蚕,蚕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并陆续死亡;9 d采叶养蚕,蚕发育正常;20 d采叶养蚕,对家蚕生长发育、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发蛾制种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浓度的65%毒死蜱乳油农药对家蚕进行毒性试验后认为:65%毒死蜱乳油4000倍液对3龄起蚕安全间隔期为8d,2000倍液14d仍有影响;该农药1000倍液对4龄起蚕安全间隔期为18d,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1d。  相似文献   

8.
从食下急性毒性、残留毒性和中毒反应等方面,评估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对3龄起蚕的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3.353 mg/L,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高毒,具有极高风险性。家蚕取食带毒桑叶1~3 d左右,逐渐出现拒食、乱爬、吐液、体曲呈“S”状、胸部肿胀、尾部脱肛、蚕体缩小等明显的中毒症状。随着采叶间隔时间的延长、处理浓度的降低,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逐渐减弱。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间隔21 d死亡率为24.07%,对家蚕仍具有较高风险性,1 500倍液间隔18 d、2 000倍液间隔15 d和2 500倍液间隔12 d后连续3 d无中毒死亡家蚕。因此,在使用45%毒死蜱乳油防治桑园害虫时,以1500倍液浓度为宜,其安全间隔期应在21 d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7年春季65%桑用毒死蜱乳油的家蚕毒性饲养试验,发现在1000~4000倍使用浓度范围内,间隔3-5d家蚕表现急性中毒死亡;间隔6-8d家蚕中毒死亡率随浓度增高而增高,随浓度降低,家蚕中毒死亡龄次逐步延后,出现积累性中毒症状,同等有效剂量,桑用乳油的生活力和茧质指标明显好于一般乳油;间隔14~16d后,各处理的生活力和茧质指标与不喷药对照无显著差异存在。65%桑用乳油2000倍喷药,安全用叶间隔期春季推荐为15~20d;秋季为20~25d。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了10%烯啶虫胺水剂对桑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桑蓟马成虫和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见效快;10%烯啶虫胺水剂750倍液、1 500倍液喷药后1 d的校正防效均在99%以上,极显著高于对照农药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2种浓度对家蚕3龄起蚕连续添毒1个龄期的无中毒症状间隔时间为8 d。用于防治桑蓟马时,使用初期推荐浓度以10%烯啶虫胺水剂1 500倍液为宜,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掌握在10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730g/L炔螨特乳油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专用杀螨剂730g/L炔螨特乳油对家蚕的毒性较低,3000倍喷药后对3龄蚕的安全间隔期为3d,适用于秋蚕饲养前后的防治。但对蚕有慢性积累毒性和拒食反应,生产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桑园治虫新药40%“乐桑”乳油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以266 mg/L 40%“乐桑”乳油在桑园里喷雾治虫,春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9、20、21天,秋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7、18和19天采叶喂蚕,统计2个季节各处理与相应对照的虫蛹生命率、茧层量和全茧量。利用M ann-W h itney U精确p值的Monte Carlo估计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药对家蚕的残毒期春季为20 d,秋季为18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家蚕残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家蚕毒性较低,在桑叶上分解较完全,没有中毒症状的蚕继续添食试验桑叶,未出现微量积累性中毒现象,对家蚕无迟发性效应或迟发性效应较弱,宜于在桑园中推广使用。对家蚕安全间隔期是:750倍稀释液为8天,1500~3000倍稀释液为5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家蚕残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家蚕毒性较低,在桑叶上分解较完全,没有中毒症状的蚕继续添食试验桑叶,未出现微量积累性中毒现象,对家蚕无迟发性效应或迟发性效应较弱,宜于在桑园中推广使用。对家蚕安全间隔期是:750倍稀释液为8天,1500~3000倍稀释液为5天。  相似文献   

15.
乙酰甲胺磷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41.80 mg/L,中等毒性;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用30%乙酰甲胺磷EC 300倍、600倍和1200倍稀释液对桑树进行局部喷叶或根灌处理,喷药桑叶对3龄起蚕无中毒死亡的间隔时间为30 d、25 d和25 d,在桑叶上的残毒期中等偏长;未直接喷药的桑叶可使家蚕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死亡,表明乙酰甲胺磷可通过桑叶、桑根内吸传导至上部桑叶。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用于防治桑园害虫应注意掌握安全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虫杀手对家蚕的毒性,采用不同浓度虫杀手喷施桑园,并在不同间隔期后采叶对蚕进行了添食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浓度在10mg/L时40d后对家蚕都有很大影响,建议桑园治虫禁用该药,蚕区也应禁用该药进行农田治虫。  相似文献   

17.
经三年共八次试验,使用速扑杀(25%、40%)乳油剂,其兑水1500倍、2000倍及其混合机油乳剂防治桑树介壳虫效果最好,喷药后15天可采叶饲蚕,对家蚕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4%帕力特悬浮剂对桑树尺蠖类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秋蚕期对桑园喷施24%帕力特悬浮剂2 000倍液、1 000倍液农药防治桑树尺蠖类害虫的效果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试验,结果表明:24%帕力特悬浮剂2 000倍液、1 000倍液,喷药后7 d对桑尺蠖和艾枝尺蠖的防治效果达100%,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对养蚕成绩没有影响,是防治桑树尺蠖类害虫的首选药剂,建议蚕农使用24%帕力特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桑园尺蠖类害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0%保桑灵EC田间防效和对家蚕安全间隔期试验,得出40%保桑灵EC对桑园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桑尺蠖的防效较佳,宜在低龄盛期防治,推荐使用浓度1000倍,同时得出40%保桑灵EC对家蚕安全间隔期为15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0%新农宝乳油不同稀释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不同间隔天数的残毒试验,得出40%新农宝乳油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较长,在桑园害虫防治上可在养蚕间隔期较长时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