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中残留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喹乙醇人工抗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喹乙醇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喹乙醇半琥珀酸酯(OLA-HS),通过活泼酯化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喹乙醇全抗原。[结果]TLC、紫外光谱法的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合成成功;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全抗原合成成功。[结论]建立了一种喹乙醇半抗原及全抗原的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制备喹乙醇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动物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琥珀酸酐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用活泼酯法将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紫外光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对氟苯尼考人工抗原FFCHS-BSA进行鉴定。[结果]与BSA和FFC相比,FFC-HS-BSA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变化,曲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FFC-HS与BSA的偶联比为18.9∶1。[结论]FFC-HS-BSA人工抗原的合成是成功的,其偶联比在最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将甲硝唑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甲硝唑半琥珀酸酯,氢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方法的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合成成功;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甲硝唑全抗原,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全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并鉴定苦参碱人工抗原,以获取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苦参碱多克隆抗体,为建立苦参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经紫外光谱扫描法、SDS-PAGE法、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制备的苦参碱人工抗原免疫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后得到了免疫原(ST-BSA)和包被原(ST-OV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8 000。【结论】成功合成了苦参碱人工抗原,为苦参碱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泰地罗新的半抗原与人工抗原,为建立其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泰地罗新与丁二酸酐在室温下反应制得其半抗原,然后应用活性酯法合成其人工抗原,并分别予以鉴定。[结果]经质谱、元素分析及1H-NMR验证合成了泰地罗新半抗原,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光谱法表明成功合成了泰地罗新人工抗原。针对泰地罗新的化学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其半抗原与人工抗原。[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泰地罗新的免疫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其在食品中的残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N,N-二甲基苯胺、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改造了氨基隐性孔雀石绿半抗原,并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氨基隐性孔雀石绿半抗原改造成功。采用重氮化法合成了氨基隐性孔雀石绿人工抗原,并通过紫外光谱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偶联蛋白成功。免疫大白兔制备了隐性孔雀石绿抗体,抗体效价达6.4×10~4。建立了隐性孔雀石绿ELISA方法,最低检测线为0.1μg/L。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高效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抗体,将人工合成的RAC-琥珀酸酯半抗原与3种载体蛋白(BSA、OVA和KLH)偶联合成人工抗原,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测定偶联比和ESI-MS进行鉴定;通过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采用ELISA比较其效价,对3种人工抗原的免疫原性进行评定,结果显示3种抗血清效价为4000~32000,表明合成的3种人工抗原都具有免疫原性,其中以KLH为载体蛋白的抗原的免疫效果较好,可用于制备高效RAC抗体。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重氮法、戊二醛法及改良重氮法将米诺环素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3种方法的偶联比分别为5∶1,10∶1和15∶1;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凝胶电泳对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鉴定,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将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MNC-BSA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JSA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在1∶12800以上,为研究制备米诺环素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苦皮藤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衍生物苦皮藤素 -半琥珀酸酯(CA-SG),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人工抗原(CA-BSA,CA-BSA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SDS-PAGE及PAGE电泳法对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均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根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载体在240nm处的紫外吸光值,计算出2种人工抗原中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11.6和10.7。  相似文献   

10.
苦皮藤素Ⅴ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衍生物苦皮藤素 -半琥珀酸酯(CA-SG),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人工抗原(CA-BSA,CA-BSA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SDS-PAGE及PAGE电泳法对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均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根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载体在240nm处的紫外吸光值,计算出2种人工抗原中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11.6和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