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饲喂树叶对笼养金丝猴的影响,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对人工饲养的川金丝猴进行多年饲养繁殖实践。结果表明,在笼养金丝猴的饲料配方中,不喂食树叶,也可以保证金丝猴正常生长,且个体发育良好,繁殖正常。  相似文献   

2.
<正>川金丝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CITES)附录Ⅰ物种。目前,我国在野外的川金丝猴总数有2万只左右,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目前,大连森林动物园饲养川金丝猴28只,在川金丝猴的饲养环境、饲料、繁殖及人工育幼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为川金丝猴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驯化对养好金丝猴的意义曹永珍(上海动物园)金丝猴群集生活于高海拔的林间,性胆怯.动作敏捷,转人人工环境饲养,常因不适应人工环境而生长不良,繁殖不易,而在人工饲养下产生第二代幼仔的更少。我国经长期的饲养实践,认为认真仔细观察,积极驯化是养好金丝猴...  相似文献   

4.
对在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人工饲养的斑头雁的日常饲养管理、繁殖管理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自2008年以来,该中心斑头雁不再繁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金丝猴属疣猴科(Colobidae)。发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北京动物园于一九五六年第一次展出金丝猴,也是世界上首次展览金丝猴。继而广州、成都、上海等地的动物园(或公园)也随即展出。香港海洋公司曾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向北京动物园借走了一对成年金丝猴,不过只展览了三个多月。这是迄今为止的金丝猴在海外展出的唯一一次。据报导,甘肃的武都和兰州大学曾在一九五九年四月获得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金丝猴繁殖的成功。北京动物园于一九五六年六月首次获得的两只金丝猴,都是同年元月十五日在四川宝兴被捕获的。其中一只不久即死亡。据记  相似文献   

6.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明杰 《野生动物》2012,33(6):350-353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群栖于高山密林中,过着典型的树栖群聚游荡生活,以采食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为生,其性聪慧机敏、胆小怕惊。长期以来,金丝猴在移地保护人工圈养过程中,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近十多年来人们在金丝猴的生理生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多年来金丝猴的饲养管理经验与教训,对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作一深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1只野外救治的成年雄性神农架金丝猴在繁殖交配末期的交配行为和尿液中睾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金丝猴在繁殖末期日交配(8.58±3.64)次,交配行为在早晨(7:00—8:00)发生的比例较高,占一天中总交配次数的32.67%;尿液睾酮浓度与交配频次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成年雄性金丝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行为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白唇鹿的饲养与繁殖万自明,王海春舒立辅(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02602)(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1988年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从甘肃引进3对1岁龄野生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全部驯养成活并于1990年开始繁殖。...  相似文献   

10.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金丝猴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的笼舍条件、饲养方式、饲料和管理方法等饲养管理情况,并结合川金丝猴的饲养效果,研究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提高川金丝猴存活率和繁殖率的饲养管理要点,并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丝猴在寒冷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金丝猴在寒冷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笼舍设施、饲养环境、性比、饲料组成和饲喂方法。同时,观察描述了金丝猴繁殖期发情、交配、怀孕、产仔等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金丝猴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中心金丝猴种群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川金丝猴(本文所指川金丝猴为人工饲养种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因其肩背身披长长的金色针毛而得名,是我国国宝级的保护动物。在川金丝猴的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中,驱虫工作是川金丝猴疾病预防与控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川金丝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川金丝猴的驱虫期是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可更高效地达到驱虫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舰 《野生动物》1990,(2):37-37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中国特产珍稀动物。10年以前,对其生理生态、生活习性尚缺乏必要的了解,还是一种十分难养的动物,各地因不能满足其饲养要求而造成死亡之事常见。经过近10年来不断研究和认识,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使金丝猴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要说饲养好金丝猴还远远谈不上,仍需进一步努力探索提高。现谈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参考。金丝猴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使野外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受到很大的制约,这对金丝猴是十分不利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比在野外时安全。尽管金丝猴可逐步适应于这种新的生活环境,但如果在饲养的过  相似文献   

16.
简讯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4,25(3):8-9
我国黔金丝猴人工繁殖 首次取得成功 国家林业局从1991年开始实施“黔金丝猴的人工驯养及繁殖技术研究”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成功驯养出了第一只人工繁殖的黔金丝猴“黔黔”。半年前“黔黔”又产下了  相似文献   

17.
天津动物园1只雌性金丝猴与1只雄性金丝猴于2009年4月26日繁殖1只雄性幼仔。由于当时雄性金丝猴干扰使得雌性金丝猴将幼仔放弃不顾,最终无奈取出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在185日龄时幼仔因患胃溃疡几近穿孔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对整个育幼过程及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5--2006年,陕西朱鹨救护饲养中心对朱鹨鸟首次繁殖失败的亲乌,采取了人工辅助自然育雏技术,共有9对繁殖朱鹨参与实施,繁殖成功率88.9%,育雏成功率82.3%。其中200年参与实施的5对亲鸟在2006年进行自然繁育均获成功。实验证明笼养朱鹨人工辅助自繁育雏技术方案成熟可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疑似病毒感染金丝猴死亡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丝猴为我国所特有的稀世珍兽,与大熊猫齐名,被誉为“第二国宝”。近些年来,在人工圈养繁殖金丝猴数量增多的同时,又不断有金丝猴感染疾病死亡的案例发生。2005年9月8日,长春某动物园的1只5岁雌性金丝猴出现呼吸促迫、咳嗽、饮水和食欲减退、不愿活动等临床症状,用吹管给药,投注1支头孢拉啶(0.5g/支)和1支地塞米松(1mL/支)。20min后,金丝猴出现口吐白沫、抽搐现象,病程持续8h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养繁育是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动物)的一种有效方法,虽然我国对于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真正为保护资源、发展经济而进行的野生动物饲养繁育还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对比国内外种植饲草饲养繁育野生动物方面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野生动物饲草基地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科学地推动当地草产业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