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室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无土栽培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内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了不同的水肥耦合试验,旨在揭示番茄产量与灌水量及施肥配比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配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都极显著;生育期最优灌水量为8467.2 m3/hm2,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3;6~11月份的最优灌水量都为试验的高水,6、7月的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2,8~11月的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3。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利于番茄高产高质的合理灌水施肥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和模型预测探究不同灌水下限、施氮量、施钾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灌水下限,可以增加茎粗和叶面积;大量施入氮肥不利于茎粗的增加,但对于增加番茄叶面积有促进作用;钾肥施入量对番茄茎粗、叶面积均无显著影响。在生育前期适当的增加灌水和减少氮肥施入量,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灌水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对番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灌水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评分法分析,W2N2K2水肥组合可以得到最优品质。通过模型精确预测,得出在灌水下限为76%,施氮量358.5 kg/hm2,施钾量607.5 kg/hm2时,产量最高、品质优,作物生长良好,预测产量为108.82 t/hm2。  相似文献   

3.
沙地水肥耦合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针对沙地玉米生长设计灌溉定额及施氮量两个因素。灌溉定额分为3个水平,分别为2 925、2 250、1 590 m3/hm2;施氮量分为4个水平,分别为对照处理不施氮0、125、225和325 kg/hm2。低水平的四个施氮量:W3N0、W3N1、W3N2、W3N3,中水的四个施氮量W2N0、W2N1、W2N2、W2N3和高水的四个施氮量W1N0、W1N1、W1N2、W1N3。试验结论:土壤为沙地时,全生育期灌溉水量为2 925 m3/hm2,施氮量225~325 kg/hm2之间的水氮配合比对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生长最为有利。同一施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有利于作物对氮肥的吸收,但灌水量太大,导致土壤养分向下迁移。合适的水肥配合比会使产量最优化,在W2N2处理下,即全生育期玉米灌水量为2250 m3/hm2施氮量为225 kg/hm2时产量最高,水分利用率最大,为本地沙地区节水灌溉适宜的水肥耦合的阈值区域。  相似文献   

4.
水氮互作对盆栽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水氮供应对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日光温室盆栽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灌溉水平(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50%、65%、80%,分别记为I1、I2和I3)和4种施氮水平(N和土壤质量比为0、0. 13、0. 27、0. 40 g/kg,分别记为N0、N1、N2和N3)对番茄生长发育、生物量、组织含水率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施氮量的增大呈显著的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N1时各灌溉水平的生长指标均最优;茎和叶含水率在各处理间无明显规律,而果实含水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施氮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茎、叶和果实的干物质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极显著的增大,随施氮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N1最有利于干物质的形成;水分胁迫(I1)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助于各组织对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吸收,且养分更多的用于生殖生长,各组织对养分吸收的施氮阈值为0. 13 g/kg(N1);地上组织N、P、K累积量与干物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对应的养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N和K除外),与组织含水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且N累积量与P、K累积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故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番茄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促进对K的吸收。与N1I3处理相比,N1I2的果实干物质量、N累积量和K累积量分别下降了3. 04%、10. 67%和12. 08%,但可节约用水25%,因而灌溉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5%(I2)和施氮水平为0. 13 g/kg(N1)为最优水氮组合模式,可实现节水、省肥功效,合理调控株型,为产量形成和品质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无压灌溉条件下不同滴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果树水肥科学调控,实现高效节水、高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樱桃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生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设2个水分水平(出水孔径为8 mm,W1;6 mm,W2和3个施氮水平[N1,N2,N3(200、400、600kg/hm2)]。结果表明: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树干周、新梢生长量、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肥交互作用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樱桃植株的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出水孔径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W1处理下的樱桃平均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产量分别比W2处理高15.91%,18.72%和2.5%。W1N1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均最大,分别达到9.4g和13 077kg/hm2。综合考虑水肥协同效应、节水节肥及高产等多种因素,W1N1处理能兼顾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比较适宜的滴灌施肥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温室番茄为供试作物,以常规滴灌为对照,研究痕量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单因素影响;以基于层次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应变量,水肥用量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拟合预测模型,分析水肥条件对番茄的综合影响并解算痕量灌溉条件下温室番茄最优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当灌水下限为60.99%、灌水上限设置为90%,施肥量为N:297.73 kg/hm~2、P:148.86 kg/hm~2、K:297.73 kg/hm~2时,痕量灌溉番茄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可达66.82。相对于常规滴灌模式,经优化后的痕量灌溉水肥管理模式在保证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可较常规滴灌增产28.14%,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6.74%,化肥利用率提高46.91%。  相似文献   

7.
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随灌水量、施磷量和随施钾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但不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而变化.施磷量和施钾量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灌水量和施氮量.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和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间的负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番茄的高效生产提供依据。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条件下的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增加,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先增后降。增施氮肥或钾肥,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施氮量或施钾量达最高水平(分别为0.96g N/kg土、0.84g K2O/kg土)时,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低。施磷量增加,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增大。增加灌水量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灌水过多导致减产,且灌溉水利用效率下降,造成水分的浪费。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仅能起到增产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番茄水分状况,提高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氮肥增效剂及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采用裂-裂区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主区设3个灌水水平(W1:30mm、W2:60mm和W3:90mm),副区设3个施氮水平(N1:75kg/hm2、N2:150kg/hm2和N3:225kg/hm2),每个主区下各设一个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副-副区为脲酶抑制剂(NBPT)和双效抑制剂(NBPT+DCD)两种氮肥增效剂处理,以传统施肥处理(CO)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水水平、施氮水平及氮肥增效剂类型均对冬小麦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灌水量/施氮量的增大,不同氮肥增效剂下冬小麦产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BPT和NBPT+DCD处理均在灌水量60mm、施氮量75kg/hm2时较CO的增产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0.23%和38.96%。回归分析和频率分析表明,NBPT处理在施氮量139~183kg/hm2、灌水量47~67mm的范围内,冬小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在施氮量162kg/hm2、灌水量为48mm时,理论最高产量为7409kg/hm2;〖JP3〗NBPT+DCD处理在施氮量149~185kg/hm2、灌水量为50~65mm时,冬小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58kg/hm2、灌水量51mm时,理论最高产量为8329kg/hm2;CO处理获得最高产量时的灌水量、施氮量区间分别为49~63mm、143~247kg/hm2,相应产量为5912~6443kg/hm2。综上,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均有明显的增产节肥效果,且以双效抑制剂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秋冬茬大棚黄瓜滴灌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在设施农业中合理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以大棚黄瓜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下限(田间持水率的65%、75%、85%,分别记为W1、W2、W3水平)、施氮量(单产理论需氮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N1、N2、和N3)和施钾量(单产理论需钾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K1、K2、K3)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沟灌相比,不同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处理间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差异,有利于获得均一株型,抑制植株无效生长;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高于传统沟灌,但在目标产量需肥量的±30%变化范围内,灌溉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未产生显著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灌溉下限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施氮量和施钾量,获得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W2N2K2。【结论】当秋冬茬大棚黄瓜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时,以75%田间持水率作为灌溉下限,中度施氮量和施钾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阎文圣  陈颍 《中国农机化》2003,(3):12-13,36
本文对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加快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稻壳的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壳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可综合利用生产各种化工原料、绝热保温材料、农药、高性能吸附活性炭、可降解包装材料餐具及气化能源等。为此,对稻壳在工业、农业、建筑、能源等几个方面的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以证明稻壳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较好地实践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项目区低改综合开发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项目区建设,项目区村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个良好发展势头的惯性支配下,城步苗族自治县提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构想,将为发展城步的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基坚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拖拉机使用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拖拉机可靠性评价因素多、定量难的问题,将模糊理论应用于拖拉机可靠性评价中。给出了拖拉机可靠性特征量,以履带式拖拉机故障跟踪试验为依据,得到了可靠性特征量的计算值,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拖拉机使用可靠性进行评价,得到了拖拉机使用可靠性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我国的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总结生物质能源利用的主要方法及应用特点,重点论述生物质能源的工业化利用,对今后我国农作物秸秆能源的利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培植农业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标准化农业和现代农业。本文对我国未来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主要任务和措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石磊  赵由才  柴晓利 《中国沼气》2005,23(2):11-14,19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田县通过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综合开发国有资产,是指国家财政无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资金,按规定作相应扣除后形成的投资及投资所形成的权益。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近20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形成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国有资产。在农业综合开发国有资产的管理上,存在产权观念模糊、产权界定困难,边界不清、农业综合开发国有资产建后管理主体缺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将农业综合开发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模糊综合评判在评价喷头水力性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常采用在某一工作压力下,喷头的射程、流量、均匀系数、喷灌强度、水滴打击强度等五个参数来描述喷头水力性能。本文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来评价喷头的水力性能。即把六大要素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喷头水力性能的好坏,而且,此数值越大,则水力性能越好。从而简化了喷头水力性能的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