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等编著的《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简述中国大豆育种进展的基础上,汇集了1923—2005年期间中国育成的1 300个大豆品种的地理来源、特征、特性及其系谱,追溯了其祖先亲本的地理来源及由其衍生品种的系谱树,分析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特点、细胞核和细胞质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2006-2009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大豆主要产区的121个大豆灰斑病菌菌株进行AFLP 分析,得到148个多态性条带。用UPGMA聚类分析, 121个菌株被归类于111个不同单元型 (带型),以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0.81为界, 将111个单元型划分为6个遗传系谱。其中L03、L05和L06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优势系谱。L02分布地域比较狭窄,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稀有遗传系谱。 大豆灰斑病;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遗传多样性;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中图分类号:S435.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相似文献   

3.
美国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州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喜 《大豆科学》1989,8(3):309-314
本文分析了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三州四十年来培育的大豆品种系谱,目的是:1)了解这些大豆晶种的演变、遗传改良特点。2)了解这些大豆品种亲缘关系,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给大豆亲本选配和育种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对197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归纳出山西省大豆品种的祖先亲本和骨干亲本。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豆1号、晋豆19和徐豆1号三大家族。84份大豆品种基因库源于110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110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有39个。核遗传贡献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有大白麻,其次是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Mamatan等16个种质。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大白麻,其次是丹66-12、京谷玉。山西省育成的84个大豆品种中,形成系谱的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0.95%。晋豆1号作为亲本育成36个大豆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42.9%,为山西省大豆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种质在山东大豆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间的地理远缘杂交对拓宽种质的遗传基础,扩大变异范围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山东省引用国内外种质的分析及育成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概述了国内外种质在山东的表现特点及对山东大豆改良的作用,阐述了大豆育种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的重要途径,理清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系谱关系,对亲本选择和合理组配及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及合作单位近年来审定的牡豆、东生等31个牡育系列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计算祖先亲本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贡献值。结果表明:采用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作为受体亲本,导入抗倒伏、耐病、耐旱等有益分子模块,改进血缘狭窄,丰富遗传基础,是牡育系列大豆育种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1985—1997年审定推广的25个大豆品种,从产量、品质、生育期、遗传基础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品种的特定利用价值;用系谱追踪法,得出了25个品种的遗传基础基本来源于27个原始材料的遗传基因,遗传基础狭窄、有用资源匮乏是影响河南省大豆育种水平上台阶的重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获奖大豆品种黑河3号、合丰25号和绥农14号的系谱分析,归纳出获奖大豆品种的直接亲本和祖先亲本,总结了这些亲本的来源和类型,梳理出获奖品种培育过程中亲本选择和组配上的共同特点,分析了获奖品种在亲本选配上的方法,直接亲本对获奖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获奖品种比普通品种含有较多的祖先亲本血缘,遗传基础比较丰富,新育成的获奖品种比早期育成品种更加拓宽了遗传基础。对大豆杂交亲本选配和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有重要的预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基因来源,指出了我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病品种抗性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的抗源或新型抗病基因是拓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并就未来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新缘关系概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兴国  王连铮 《大豆科学》1995,14(3):214-220
黄淮海地区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70.6%的品种分别归属于齐黄1号、莒选23、新黄豆、徐豆1号、58-161、晋豆1号、晋豆4号、科系8号、滑县大绿豆、商丘7608等20个骨干系谱与小系谱。其中,有61.9%的品种分布在前5个骨干系谱中。105个品种的细胞质来自干做为母本的莒选23、齐黄、号、山东四角齐、58-161、徐豆、号和科系8呈,占育成品种的47.5%。96个品种的细胞核来自  相似文献   

11.
大豆牧草绿肥品种汾豆牧绿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高度抗旱大豆品种晋豆21和干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收集到的汾半野2号,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半野生型的牧草绿肥专用新品种。该品种鲜草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最佳刈割期为鼓粒期。  相似文献   

12.
追溯品种系谱可以揭示品种演变特点,总结亲本选配经验,并指导育种实践。对1983~2010年北京育种单位育成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共来源于10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5个细胞质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11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国内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黄淮,国外祖先亲本来源于美国。21个祖先亲本累积核贡献大、衍生品种多,为核心祖先亲本。随着时间推移,现有育成品种作为亲本利用的趋势在增加。相较而言,北京市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对大豆的诱变效应与诱变育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应用x-射线和γ-射线处理6个大豆品种和4个杂种后代。分析了上述诱变因素对大豆M_1和M_2的诱变效应。γ-射线对M_1的存活率、植株的生长和育性都有明显的影响。x-射线和γ-射线处理的后代(M_2)在熟期、抗病性和形态特征等都产生了很大变异。这些突变体是培育不同熟期、抗病和优质的新品种的重要种质材料。通过改良系谱—混合选择法已选育出6个抗病、优质和丰产的大豆新品种。1982年诱变4号、10号、16号和30号已推广约40万亩。  相似文献   

14.
北丰十二号大豆品种简介马玉贵史建辉范业春*(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管理局科研所,164009北丰十二号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管理局科研所采用有性杂交、系谱选择,于1988年在红色边疆农场异地选育而成,代号北红88-72。经所内品种鉴定试验、异地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15.
宁镇一号系春、夏大豆类型品种杂交,经多次混合系谱选择培育而成.历年试验结果,平均亩产170公斤左右,比泰兴黑豆增产30%左右,目前在省内外多熟制中推广,累计面积150万亩左右.宁镇一号的育成,解决了大豆早熟与高产的矛盾,找到了培育成熟期超双亲新品系的途径.本文报道了该品种的选育程序,选育效果,及其以春、夏大豆作亲本选育高产春大豆新品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北豆25是黑龙江省建三江科研所以绥农11为母本,哈94—316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高油、中抗灰斑病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辽豆1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辽豆14号”是采取人工杂交和系谱选择的方法,历经11年选育成功的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籽粒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俱佳。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开发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内农S002饲用大豆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通辽市查金台牧场以栽培大豆大白眉为母本,野生大豆为父本,按系谱选育法选育出的草实兼用型新品种。内农S002饲用大豆的干草产量与籽实产量都较对照野生大豆有很大提升,可与青贮玉米混播,混播时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较单播提高12.6%。多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内农S002饲用大豆既可作牧草饲料利用,也可作籽实饲料利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42 %(58.98%)、45.75 %(38.46%)和14.83 %(2.56%);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本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我国南方、巴西和美国。春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北京,夏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上海;2006年以来,96%的大豆育成品种是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亲本组配而成;归纳出靖西早黄豆等8个核心春大豆祖先亲本,平果豆等5个夏大豆核心祖先亲本。广西大豆育成品种核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产抗SCN大豆新品种嫩丰2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产抗SCN大豆新品种嫩丰20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嫩丰20原代号为嫩970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合丰25为母本,安8711-27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