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畜牧养殖小区废弃物污染空气的主要形式 1.1畜禽粪便分解产生恶臭气体 新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胺类、吲哚、乙醛和硫醇类物质,具有臭味。排出后的粪便如果在有氧状态下分解,则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含氮化合物产生硝酸盐类,产生的臭气少;如果排出后的粪便在厌氧环境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则糖类分解产生甲烷、有机酸和醇类,带有酸臭味。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氨、硫酸、乙烯醇等,产生的臭气多,尿排出体外后主要进行氧化分解,释放氨,形成臭味。  相似文献   

2.
猪肠道微生物和抗生素的生长促进作用(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 肠道细菌产生的生长抑制代谢物3.1 酚/芳香族类复合物 酪氨酸和色氨酸在肠道中被细菌降解时会产生具有强烈毒性的酚类和芳香族类复合物,如苯酚、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吲哚和3-甲基吲哚(粪臭素)等,这些物质都通过尿液排出(Deichmann和Witherup,1943)。无菌老鼠体内和尿液内没有这些酚类复合物(Bakke和Midtvedt,1970)。一般认为,人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增多会引起粪中的氨、挥发性含硫物质以及尿中的4-甲基苯酚增多(Geypens等,1997)。然而个体禁食时,尽管没有任何的营养摄入,尿中苯酚和4-甲基苯酚的数量也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淀粉在反刍动物中的吸收过程比较复杂,反刍动物通常消化淀粉食入量的75%~80%。没有发酵就进入到小肠的淀粉更不容易被酶消化,进入到小肠的淀粉平均只有35%~60%被分解,而没有在小肠中消化的那部分在大肠中又有35%~50%被分解,这就表明小肠消化的局限性确实存在。本文就影响小肠淀粉消化和吸收的营养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尿液检验 尿蓝母。测定方法为肠道内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饲料中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在肝脏内经过氧化生成羟基吲哚,再与硫酸钾结合,生成尿蓝母。参考值为马184毫克/升,牛40~50毫克/升。尿蓝母增多分为肠型和组织型。肠型尿蓝母增多,见于各种肠阻塞,如肠便秘、肠变位、肠臌气和肠内蛋白过度分解的疾病等。组织型尿蓝母增多,见于各种组织崩解,如肺坏疽、子宫炎等。尿蓝母减少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和胃肠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5.
三、氨基酸的消化率与利用率 猪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从胃中开始,以氨基酸形式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利用。未消化的部分进入大肠。这部分蛋白质有些在大肠中主要被发酵,产生氨气、CO_2等,有些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这些产物很难在大肠中被猪体吸收利用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这类物质在生化结构上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它们在胃内不被破坏,进入小肠后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这种复合物在小肠中不会被分解,进入大肠后可被微生物降解,或者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不仅阻碍蛋白质消化,而且会使兔体丧失部分蛋白质(胰蛋白酶本身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兔体蛋白)。在家兔的常用饲料中,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特别高(可达10.7μg/g)。因此,家兔长时间饲喂生大豆可发生胰腺代偿性肿大和蛋白质消化不良现象,以生长兔最为明显,成…  相似文献   

7.
一、反刍动物利用饲料蛋白质和NPN的特点 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被反刍动物摄入后,以不同的途径进行消化吸收,只有一部分能以完整的形式通过瘤冒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分解,其中的40%~80%的饲料蛋白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瘤胃中的各种微生物群,选择性地利用自己所需的营养成分,有的利用肽或氨基酸,有的利用氟,最后合成菌体蛋白或原虫蛋白供反刍动物机体利用。部分未被利用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肝脏合成尿素后随尿排出体外,造成氮的损失,这实际上造成了饲料蛋白质的浪费。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陈萍  李福昌  刘栋 《广东饲料》2003,12(1):36-37
影响家禽氮、磷排泄量的因素很多,人们已对营养、遗传、疾病控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荷兰的工作者研究后认为:通过营养调控所得到的结果最为理想(Olayiwola,1999)。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日粮调控来减少禽场的氮、磷污染。1家禽氮、磷消化代谢的特点日粮中的蛋白质部分在禽消化道中分解成氨基酸和肽类,主要用于合成体蛋白以满足家禽生产、修补和更新组织的需要;未用于合成体蛋白的氨基酸分解提供能量或转化为其他物质(糖或脂肪),日粮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随粪便以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另外还有一部分蛋白质在大肠中被微…  相似文献   

9.
IAA、NAA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用吲哚乙酸、萘乙酸对白三叶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用20mg/L的吲哚乙酸和2mg/L的萘乙酸处理,不仅可提高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而且可促进种子早期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有利于有短时间内快速成坪。但吲哚乙酸易被破坏,故使用工奈乙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羊脑包虫为犬、狼、狐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又称多头蚴。多头蚴呈乳白色、半透明囊泡状,由鸽蛋大到鸡蛋大不等。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内含有100~200个原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犬、狼、狐小肠内,它的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犬等的粪便排出体外并释放出大量虫卵,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草及饮水而感染,虫卵内的六钩蚴钻入肠粘膜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  相似文献   

11.
肠上皮细胞不能直接吸收日粮中的淀粉,必须由粘膜二糖酶水解成单糖后方可吸收利用,因此二糖酶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小肠粘膜二糖酶,就没有糖类物质的彻底分解,更没有单糖的吸收、转化和利用。乳糖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等作为新生动物肠道中重要的消化酶,是肠道功能成熟的标志,也是最终消化的关键。此...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于球虫发育的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经过孢子增殖发育为含有两个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弓形虫的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猫及猫科动物吞食后发育成卵囊,随粪便排出而感染中问宿主。  相似文献   

13.
科苑采撷     
猪后肠对纤维的降解猪的小肠和大肠不分泌降解纤维的酶,纤维能被产生纤维酶、半纤维素酶及其它酶的一些微生物所降解,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的盲肠和结肠里大量存在。与瘤胃微生物相仿,猪大肠中类杆菌属细菌和瘤胃球菌属细菌是主要的纤维分解菌。饲料纤在大肠中停留20~40小时小肠2~16小时,在此期间它被部分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包括醋酸盐、丙酸盐、丁酸盐以及甲烷、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VFA很快被后肠吸收,并提供肥育猪和成年猪30%的维持能量需求,因此,它对体内总能利用是相当重要的。PSE猪肉…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降解恶臭物质,将其氧化成无臭、无害的最终产物,达到除臭的目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通过产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将臭源吲哚类化合物氧化成无臭、无毒害、无污染的物质,减少畜舍中NH3、H2S浓度。樊杰等[1]研究表明,好氧发酵32 h  相似文献   

15.
马属动物因其消化道的特性较其他家畜更易发生肠梗阻。而在沙化严重的牧区草场马属动物又容易将沙土随饲草或因异嗜癖舔食等方式摄入体内。进入肠道的沙土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一部分随肠道的蠕动因重力作用而沉积在大肠,长而久之则易发生积沙性肠梗阻即所谓沙结。此类病症在我们农业区绝少发生,笔者仅将临床诊断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便秘又称便秘疝、结症及小肠内食糜停滞而干结和大肠硬粪积聚而不排出。 1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17.
1环境污染源畜产废弃物是造成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畜产废弃物中可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有:家畜粪尿、尸体、垫料、污水、垃圾、畜产品加工废弃物及孵化废弃物等。其中,以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当的家畜粪尿和污水的数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由此产生的臭气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畜禽养殖场被周围居民投诉的首要原因。1.1臭气畜禽养殖场的臭气主要来源于饲料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以及粪尿的分解,较臭的物质来自氮化物(氨、甲基胺)、硫化物(硫醇、硫化氢)和脂肪族化合物(吲哚、粪臭素)的分解。臭气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对畜禽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也…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的消化与营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与单胃哺乳动物截然不同 ,要比单胃哺乳动物复杂得多。单胃哺乳动物对三大营养要素——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消化都是通过消化液把它们分解为较简单的形式后吸收 ,再利用这些物质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或合成自身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各种物质。在单胃动物 ,糖类通常被消化液分解为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和双糖 (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 ,这些糖类被吸收后在体内氧化产生供应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或合成为脂肪贮备 ;脂肪是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将高级脂类分解为甘油三脂或其它低级脂类被吸收 ,作为…  相似文献   

19.
吲哚美辛研究概况及其在动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吲哚美辛作为评价非甾体抗炎药的标准药物,广泛用于人医临床,但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少。本文从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制剂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探究了吲哚美辛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瘤胃而言,单胃动物就是集体只有一个胃腺的动物,包括鸡、猪、人等。以猪为代表的一类动物具有简单的消化道,即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及肝脏和胰腺。消化道内微生物发酵活动有限,对进入其中的饲料纤维性物质消化不足,所以,非反刍动物主要大量消化利用各种谷物类精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