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杀菌剂对棉花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国内外农药厂生产的用于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并申请在我国进行农药登记认证的15个杀菌剂(国外4个)。其中有机杂环类杀菌剂2个,苯吡咯类杀菌剂2个,取代苯类1个,植物碱类1个,抗生素类杀菌剂1个,复合类杀菌剂8个。1.2试验方法。70%硫酸链霉素浸种,0.16%棉增灵和20%棉苗康种衣剂于棉花出苗7天后喷雾,其它药剂均进行拌种处理。试验地中等肥力,沙壤,有机质含量0.85%左右,土地平整,苗病发生均匀,田间管理一致。4月下旬播种,行距0.8m,脱绒棉子37.5kg·hm-2的播种量。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4行棉花,小区面积32m2。…  相似文献   

2.
玉米瘤黑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宏伟  车庆成  董海 《杂粮作物》2010,30(3):240-241
通过拌种与田间药剂喷雾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试验,认为拌种处理较田间药剂喷雾防效明显提高。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效在61.87%~73.11%,喷雾处理防效在40.65%~52.17%,明显高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浓度为3μg/ml的新型激活蛋白进行浸种,以及大田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来观察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新型激活蛋白对于提高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反射率、纺纱均匀性指数等具有显著的效果,并能有效地降低纤维麦克隆值和黄度。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本试验涉及的棉花纤维品质8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为:长度>麦克隆值>整齐度>比强度>反射率>纺纱均匀性指数>伸长率>黄度。按照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各处理效果依次为:浸种 幼苗期喷雾>浸种 现蕾期喷雾>浸种>浸种 初花期喷雾>初花期喷雾>对照,其中以浸种、浸种 幼苗期喷雾和浸种 现蕾期喷雾处理优势最强,可以作为激活蛋白应用于棉花大田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棉花》2000,27(6):42
“克黄枯”是一种高科技生物制剂,无毒无公害,内吸性强。经试验和广大用户使用(从浸种到叶面喷施)结果表明,效果完全一致,不仅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有特效,而且对棉花保苗、促长、保铃、增产、提高棉花品质和抗逆性能有很好的作用。“克黄枯”为什么对棉花枯、黄萎病有奇特的防效呢?因为它的主要成份是生化黄腐酸(BFA)、核酸(RNA)、氨基酸(PRT),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棉花苗期抗病力最弱,所以建议从浸种、拌种开始使用,出苗时及时喷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浸染,加之产品内部含有高品位的BFA等营养物质,可增强棉花的生长,加强棉花植株的…  相似文献   

5.
2%宁南霉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疆特早熟棉区又有强致病类型和落叶型黄萎病病原菌侵入,使棉花的安全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为此,2006年在石河子农八师农场棉田进行了2%宁南霉素生物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试验。1材料和方法小区试验在147团种子站棉花黄萎病重病田进行,供试品种为耐病品系02-71,试验设6个处理:(1)宁南霉素(简称宁)1?70倍拌种。(2)宁拌种 宁喷雾(300倍液,3片真叶期1次、6月1次、7月2次。下同。)(3)福多甲种衣剂拌种。(4)福多甲拌种 宁喷雾。(5)CK。(6)宁喷雾。每处理一膜四行,行长5m,处理株数130株,随机排列,重复3次。大田防病试验:1)147团对照(…  相似文献   

6.
棉花沼液浸拌种处理与沼液提苗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亦军 《江西棉花》2001,23(3):31-34
试验主要针对临川部分棉农惯用毛棉种十沼液肥 磷肥十药剂播种、浸种处理的现象,用目前群众常用的几种浸种、拌种方式采用不同量的沼液肥与化肥进行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进行分析,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农村沼液资源应用于棉花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是鲁北棉区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 ,直接影响棉苗成活率及生长势 ,且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为寻求高效拌种剂预防苗病 ,2 0 0 4年进行了复配农药72 %萎·福·吡三种不同用量和三种单剂的常规用量的比较试验 ,以了解其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筛选出复配农药 72 %萎·福·吡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最佳用量。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山东滨州郊区连作棉田进行 ,试验地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 1 .1 %~ 1 .2 % ,p H为 7~ 8。 4月 2 6日耧播 ,播种后喷乙扑类除草剂再盖膜 ,密度为每公顷 3.9万株。试验药剂 :72 …  相似文献   

8.
棉花种衣剂是用于棉花良种包衣,防治苗期病虫的特殊剂型,系我国首次研究成功的新品种。与拌种、浸种的各种药剂不同,种衣剂具有包衣后立即固化为膜成为种衣的性能。它含杀菌剂、杀虫剂、微量元素肥料及多种助剂、并具有内吸、缓释和不影响种子贮藏等特点。药效可维持50—60天。用种衣剂包衣的棉种进行营养钵育苗,苗床期可基本不必防治病虫。在营养钵育档移栽的棉区,推广种衣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数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棉花苗期根病是影响苗全、苗壮和棉苗早发的主要病害,发生严重时常造成缺苗断垄,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筛选对棉苗根病的有效药剂,减轻棉花苗期根病的发生。2005年进行了多种药剂拌种的药效比较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店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中棉所41,4月3日播种。共设6个药剂处理区:(1)50%多菌灵按种子量0.5%拌种;(2)40%五氯硝基苯按种子量0.5%拌种;(3)2.5%适乐时种衣剂按种子量0.4%拌种(对照);(4)40%保苗灵按种子量0.4%拌种;(5)25%粉锈宁按种子量0.3%拌种;(6)25%粉锈宁+40%赤霉素各按种子量的0.2%拌种。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0.
试验证明,甜菜施用稀土微肥拌种、浸种、喷洒、拌种加喷洒4种方法及不同用量,均表现出增产、增糖的效果。其中:处理④750g/hm^2稀土微肥,375g/hm^2溶于3k9水中用于播前拌种,375g/hm^2稀土微肥加水600kg在叶丛繁茂期喷洒效果最好,单产较对照增产29.5%;增糖2.0度,达到板显著水平。总体看:稀土微肥不论用于甜菜拌种或浸种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拌种加喷洒既增产又增糖,是最佳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讨增棉灵对棉花的增产作用,1991~1992年分别在肖山市第二农垦场和江山布上余乡进行了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用增棉灵Ⅰ号、Ⅱ号浸种,Ⅲ号在花铃期喷雾均能提高棉花结铃性和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海地区青稞云纹病发病情况,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敌萎丹悬浮剂4 m L/kg拌种+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0 m L/667 m~2,苗期喷雾的防效为74.46%,较空白对照增产13.94%;3%敌萎丹悬浮剂4 m L/kg拌种+430 g/L好力克悬浮剂15 m L/667 m~2苗期喷雾的防效为72.38%,较空白对照增产13.28%。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杀菌剂浸种可以杀灭水稻恶苗病病菌,但同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种子萌发和秧苗素质。通过试验发现,无论从种子萌发还是幼苗生长来看,以水引发技术为基础的"两段浸种法"可以大大提高早稻种子对杀菌剂抑制生长作用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微生物肥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用浸种或拌种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微生物肥处理的秧苗普遍生长整齐、健壮、无病,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按本田0.5kg/667m2的用量用复合微生物肥拌种,可增加单株根数1.7条,可增加百株干重3.2g。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丰益菌剂对郑单958玉米种子分别进行拌种和浸种处理,拌种时按菌剂:种子分别为1:15、1:20、1:25的比例进行拌种,浸种时将丰益菌稀释50、100、200倍分别浸泡种子24h,然后进行萌发试验,测定萌发5d后的发芽率、根数、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和干重及叶片中SOD和POD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15拌种处理效果较好,拌种处理以后适宜的田间相对土壤湿度为65%。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石河子垦区植棉面积的不断增长 ,作为新疆棉花“两病”之一的棉花黄萎病呈不断增长和蔓延的趋势 ,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许多重病棉田因病导致产量损失严重 ,纤维品质下降 ,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 1 987年至今用多种杀菌剂和液氨对棉花黄萎病作了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40 %多菌灵胶悬剂该药剂由国内生产 ,据资料介绍 ,利用多菌灵胶悬剂冷浸棉种 ,对消灭棉种带菌的效果可达1 0 0 % ,此试验旨在进一步了解 :1 )浸种后对棉种的发芽出苗有无影响 (浸种浓度 1∶ 1 30倍 ) ;2 )浸种和喷施的田间防治效果 (喷施浓度 1…  相似文献   

17.
对提早收割的丰源A南繁种子进行了不同浸种和催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变温处理及赤霉素、强氯精溶液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均有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发芽率;特别是用150倍强氯精溶液浸种12 h加煤灰拌种催芽,可达到种子消毒杀菌及安全快速催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冀棉11和鲁棉研21为供试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为药剂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温室和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种子处理剂"入田"拌种处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个拌种剂量均可以显著减轻枯黄萎病发生,拌种用药制剂量为10 m L·kg~(-1)(以种子质量计,下同)时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播种后20 d为55.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50.2%);拌种用药制剂量为20 m L·kg~(-1)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播种后90 d时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7.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31.4%)。推荐"入田"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使用剂量为10~20 m L·kg~(-1)。  相似文献   

19.
药剂拌种防病是促进棉花壮苗早发、正常生长的基础措施之一,1987年对已经推广和正在推广的几种农药拌种防治棉苗病害效果进行了大面积对比试验调查,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在温室育苗情况下能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化学药剂组合,解决棉花温室育苗苗病频发问题,保障温室内培育出棉花壮苗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试验,选取5种杀菌剂嘧菌环胺、宁南霉素、吡唑醚菌酯、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分别对棉花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7号生理小种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内盆栽试验防治效果(防效)测定;筛选出防效较好的宁南霉素和乙蒜素分别和乙烯利、萘乙酸、苄氨基嘌呤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拌种,进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防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南霉素毒力最强,致死中浓度(EC50)为8.034 mg·L-1;乙蒜素次之,EC50为16.048 mg·L-1。盆栽试验的防效测定结果也表明,单用杀菌剂拌种时,宁南霉素和乙蒜素的防效较好(出苗后7 d时分别为68.24%和50.88%)。在与3种生长调节剂混配时,出苗后15 d时组合防效达到高峰,其中萘乙酸与宁南霉素组合的防效最好,可达84.65%,且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综上,在温室育苗时可使用萘乙酸与宁南霉素组合拌种防治棉花枯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