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 ,本研究采用 2 (CP∶2 1%和 19% )× 2 (GE∶16 74MJ/kg和 15 90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 3岁 (二锯 )梅花公鹿 6 7头 ,分为 4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在本试验所设能量浓度范围内 ,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19%处理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 2 1%蛋白组 ;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 15 9~ 16 7MJ/kg (GE)和 19% (CP) ;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2 9 9~ 31 3MJ和 388~ 394 g。  相似文献   

2.
饲粮不同能量、蛋白质水平对生茸期梅花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采用 2 (CP:2 4和 2 2 % )× 2 (GE:4.1 5和 1 6.74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1岁 (毛桃 )梅花公鹿 69头 ,分为四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的互作效应显著 (P<0 .0 5)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P<0 .0 1 )。 1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1 7.37MJ/kg GE、2 2 .44% CP。平均每头鹿每天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36.84MJGE和 478g CP  相似文献   

3.
成年茸鹿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鹿1.1生茸期 公鹿在生茸期不仅要提供自身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得满足鹿茸生长所需的营养。梅花鹿三锯公鹿茸平均每天增长鲜重30.0克,东北马鹿1—11锯鹿茸日增鲜重55.3克。因此,生茸期必须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头、二锯梅花公鹿生茸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在23%,三锯鹿应在21%时对体增重和生茸最佳。同时还应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在生茸之前(梅花鹿于2月末、马鹿于1月初)精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促进公鹿增膘复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析了玉米酒精糟的概略养分和氨基酸组成,并用15头体重在75—100千克的杂种肥育猪和18头平均始重为25.28千克的杂种仔猪(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头)分别进行了消化试验和肥育试验,以测定玉米酒精糟的主要可消化养分含量和饲喂效果。它的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钙、磷和赖氨酸含量分别为5422.2千卡/千克、96.85%、34.1%、17.89%、4.79%、13.46%、33.48%、0.312%、0.39%和0.55%。消化试验测得的消化能和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50.61千卡/千克和21.5%。在肥育试验中,试验饲粮和对照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基本一致,只是试验饲粮中含有18%的玉米酒精糟。屠宰测定发现,试验组猪的花油比例显著低,而屠宰率显著高。但两组间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胴体和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陕北白绒山羊羯羊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羯羊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为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数据。选取36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陕北白绒山羊周岁羯羊,按3×3(能量×蛋白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参照NRC(1981)推荐量的100%、110%、120%和90%、110%、130%设定。预试期7 d,正试期46 d。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水平对周岁羯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蛋白质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低能量水平组的可消化氮显著低于中能量水平组与高能量水平组(P0.05);低蛋白质水平组的进食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低于中蛋白质水平组和高蛋白质水平组(P0.01)。3)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地升高(P0.01);高蛋白质水平组的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低于低蛋白质水平组(P0.05);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或P0.01)。本试验得到了陕北白绒山羊周岁羯羊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回归方程,饲粮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以8.80~10.61 MJ/kg和7.34~8.76 M J/kg较为适宜,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分别以10.00%和7.34%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紫貂泌乳期饲粮适宜的能量浓度与蛋白质水平,本研究选用90只产仔紫貂进行3(GE:4900,5300和5700Kcal/kg)×3(CP:40,45和50%)二因子交叉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仔兽体重和消化、代谢参数为主要指标,紫貂泌乳期饲粮适宜的GE浓度和CP水平分别应为4900~5300Kcal/kg和40%~45%,且互作效应最好的组合力GE4900Kcal/kg×CP45%,其次是GE5300Kcal/kg×CPd5%、GE4900Kcal/kg×CP40%和GE5300Kcal/kg×CP40%。随着饲根GE浓度的提高,泌乳母貂断奶时体重相应提高,而日存留氮和氮存留率均逐渐降低。能量代谢率和氮存留率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人工养殖在我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梅花鹿能量代谢与能量需要方面研究的回顾,总结了成年公鹿绝食代谢产热量、维持能量需要量、生茸期能量代谢规律、不同生理时期饲粮中适宜能量浓度以及能量需要量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苏姜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2头体重(50.49±4.78)kg的苏姜猪,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占1/2)。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1.64、12.24、12.84 M 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3%、14%,粗纤维水平分别为5%、8%、11%,配制9种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11.64 M J/kg消化能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12.24、12.84 MJ/kg消化能组(P0.01);饲粮消化能水平对试验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试验猪的ADG、ADFI和F/G均无显著影响(P0.05)。8%和11%粗纤维组的ADG、ADFI、F/G分别显著高于(P0.05)、极显著低于(P0.01)、极显著低于(P0.01)5%粗纤维组。2)12.24 MJ/kg消化能组屠宰率和胴体长显著高于11.64 MJ/kg消化能组(P0.05);11%粗纤维组平均背膘厚极显著低于5%粗纤维组(P0.01)。3)12.84 MJ/kg消化能组的肌肉红度值极显著高于11.64和12.24 M J/kg消化能组(P0.01);13%粗蛋白质组肌肉p H24 h显著低于12%粗蛋白质组(P0.05);8%和11%粗纤维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5%粗纤维组(P0.01)。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育肥苏姜猪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粗纤维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2.24 MJ/kg、12%、11%。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育肥期华西牛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为华西牛高效饲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75头12月龄体况接近的华西牛公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头),分别为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75%限饲组(饲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5%)和50%限饲组(饲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50%),进行为期52 d的饲养试验,试验期间自由饮水。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称量每头牛的体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ADG)。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10头牛进行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采集粪、尿和饲粮样,根据粪、尿和饲粮样中能量值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能量代谢指标(食入总能、消化能、代谢能、甲烷能)和蛋白质代谢指标(粗蛋白质采食量、可消化蛋白质、沉积蛋白质),并根据析因式原理,建立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自由采食组平均日增重达1.59 kg/d,远高于75%限饲组的0.61 kg/d和50%限饲组的-0.47 kg/d。育肥期华西牛粗蛋白质、可消化粗蛋白质、消化能、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模型为:CP=7.10 W0.75+270.80 ADG; DCP=4.36W0.75+...  相似文献   

10.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茸期梅花鹿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呼吸测热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等方法 ,就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生茸期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能量代谢率和甲烷能产量。高蛋白质水平日粮可使能量代谢率和甲烷能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24头健康、3~4岁、体重100~120kg的锯茸期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木笼绳索保定法(A组,n=12)和药物保定法(B组,n=12)进行锯茸。对血浆皮质醇含量及部分血液生化值的改变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A组锯茸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含量较试验前呈突发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两者的改变呈正相关(r=0.94),1~9日内各次测定值间及与B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血浆CO2cp值锯茸后3~5日内呈明显下降;血Na+、K+、Ca+值均呈上升势态,1~7日内各次测定值间及与B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锯茸前后各项指标各次测定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光照强度对梅花鹿茸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露天电光源控制光周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圈养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将165头雄性梅花鹿分组置于4种光照强度(I=150、300、450、600lux)下,每日人工增加光照时数为2.00 ̄6.75h,观测鹿茸生长发育的情形。在I≥300lux时,控光鹿群较对照鹿群平均提前27.1d脱角生茸和20.3d换毛;头茬茸平均增产率为21.47%,再生茸平均增产率为179.18%。故认为,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5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3个日粮处理水平组(Ⅰ:0.60%Ca、0.32%P;Ⅱ:0.89%Ca、0.52%P;Ⅲ:1.17%Ca、0.71%P)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和茸血化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鹿茸产量和鹿茸于鲜比为主要依据,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0.89%和0.52%;日粮Ca、P水平对锯茸时鹿茸血清中的Ca含量有影响,而对P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15.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和研究进展,介绍已商品化和具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具有除草活性的微生物天然植物毒素。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便微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刁治民  高晓杰  熊亚 《青海草业》2004,13(1):13-17,20
在讨论了畜禽粪便污染严重性的基础上,应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探讨解决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1%的Alloxan以50mg/kg.W的剂量经尾静脉快速注射,成功地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成了糖尿病模型,以健康大鼠为供体,成功地进行了模型大嫌十二指肠移植术。为激光等抗移植排斥反应的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of the normal eye and orbit of the dog and cat were acquired. T1-weighted, proton-density, and T2-weighed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the oblique dorsal, straight sagittal, and oblique sagittal planes. Signal intensity for the various orbital structures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resonance techniques. T1-weighted images provided the greatest contrast of the retrobulbar structures. T-1 weighted images also had the highest signal to noise ratio, thereby providing the best anatomic detail. Anatomic components of the globe, retrobulbar structures and ocular adnexa were easily seen in all MR sections. The oblique dorsal and oblique sagittal planes were superior for evaluating the optic nerve in its entirety.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2000年和2006年的CBERS一1影像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Ⅵ)计算,分析比较输水前后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类型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该地区的植被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部分草地、林地、灌丛被开垦为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