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紫花苜蓿半干捆包青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花苜蓿半干捆包青贮是在多雨地区或雨季收割紫花苜蓿比较理想的调制方法。适时收割的紫花苜蓿在晾晒至含水量达到40%~50%时打捆并及时捆包,从打捆到捆包的时间间隔要尽量缩短;拉伸膜捆包层数以4层为宜。  相似文献   

2.
仲夏的黄河岛碧草叠翠,收割机游艇般在无垠的苜蓿田行走着,墨绿色的打捆机快速地把割下的苜蓿打成捆,甩进拖拉机的车厢。这是日前笔者目睹的黄河岛三千亩紫花苜蓿首次收割的场景。据岛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苜蓿每年可收割三次,仅此一项就预计创收1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裹包青贮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花苜蓿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豆科牧草 ,有饲草之王的称誉 ,是饲喂畜禽的好饲料。但紫花苜蓿的收割与贮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在开花盛期收割正赶上雨季 ,非常容易腐烂。过了雨季再收割 ,牧草的纤维成分增加 ,有效营养成分下降 ,且晒干后的牧草叶子遭损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采取了用拉伸膜裹包青贮的办法 ,通过2 0 0 0~ 2 0 0 1年两年的试验 ,收到很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在大兴安岭地区岭南农业开发区鼎盛农场 ,试验材料使用意大利产拉伸膜青贮裹包机。每年7月 10~ 2 0日 ,在紫花苜蓿盛花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贵州省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在不同生长高度收割时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产出量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有效利用牧草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在紫花苜蓿植株分别达到15、40、50 cm高度时进行收割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方法,测定各生长高度收割时鲜草产量、水分含量、粗蛋白、粗纤维产量。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为40 cm时收割,各营养物质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正>1苜蓿草霉变的原因紫花苜蓿种植一般以春天四月中旬,秋播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为最好。夏季应该在雨后抢墒播种。苜蓿的生长和刈割季与雨季重叠,在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出现霉变现象。造成苜蓿草霉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收割后的晾晒过程中受到雨淋,使苜蓿草发霉变黑;二是收割后苜蓿草晒干打捆时,将未干透的苜蓿打捆,在贮藏过程中返潮,造成草捆中间发热霉变。发生霉变的苜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含水量苜蓿干草捆在贮藏初期所含真菌的种类,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比较,试验对初花期刈割的苜蓿进行田间适度晾晒后调制成两种不同含水量苜蓿草捆,打捆时水分含量分别为35.03%(高水分)、17.43%(低水分),于干草打捆后10天取草捆内草样制成菌液并培养、纯化,鉴定其内真菌种类。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7.43%的紫花苜蓿干草捆内共检测出4属10种真菌,含水量为35.03%的紫花苜蓿干草捆内共检测出5属24种真菌,高水分干草捆内真菌种类及各菌种数量均明显多于低水分干草捆。两类草捆中所含相同菌种共8种,其中青霉属3种、曲霉属2种、镰孢霉属2种、根霉属1种。说明在苜蓿干草贮藏期间青霉属、曲霉属和镰孢霉属为草捆内主要优势菌属,高水分打捆更有利于各种真菌微生物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7.
捆裹青贮     
1捆裹青贮的方式捆裹青贮有2种方式:裹包青贮和袋式青贮。1.1裹包青贮裹包青贮采用捆草机将刈割后的牧草压实,进行机械打捆,制成圆柱形或长方形草捆,然后采用裹包机,用青贮专用拉伸膜将草捆紧紧地裹包起来。捆裹过程中也可添加多种添加剂。大型圆捆(直径120厘米×l20厘米),在含水量约50%时,每捆草重约500千克。小型圆捆(直径55厘米×52厘米),在含水量约50%时,每捆草重约40千克。1.2袋式青贮袋式青贮特别适合于玉米、高粱等以及秸秆类植物。将其切碎后,采用袋式灌装机将秸秆/牧草高密度地装入塑料拉伸膜制成的专用青贮袋。秸秆的含水量可达60…  相似文献   

8.
收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的质量非常关键.现蕾期时,苜蓿的相对饲用值较高,是收割的最佳时期,28~ 32天后可再次收割.开花后,紫花苜蓿的相对饲用值会下降,此时收割已太晚,如饲用需加入大量添加剂.紫花苜蓿收获时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细切捆包青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牧草捆包青贮在国外已普及利用几十年,而玉米等粗大型饲料作物由于打捆、裹包难度大,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我国近年主要利用揉切固定捆包,作业效率较低。本文论述了日本近年研制开发的细切捆包新技术体系、细切捆包青贮的捆包特性、发酵品质、奶牛利用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细切捆包青贮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紫花苜蓿被誉为"世界牧草之王",其不但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而且营养丰富、保水固土。近年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惠及下,四川省木里县大力开展了紫花苜蓿的试种推广,选育出了适宜当地不同海拔高度种植的品种,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紫花苜蓿如果未适时收割,会导致营养物质严重损失,饲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1适时的收割原则紫花苜蓿的收割必须考虑产量及品质。紫花苜蓿的整个生育期中,其产量和营养物质的变化呈两个发  相似文献   

11.
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比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徐炳成  山仑 《草地学报》2003,11(1):78-82
研究苜蓿和沙打旺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例。结果表明,沙打旺叶片对土壤水分的瞬时利用效率均高于苜蓿。沙打旺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和根长/株高比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亦高于苜蓿,尤其在低水分时。在高水分下苜蓿单位水分消耗所形成的生物量较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苜蓿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快的根系生长速率,因而造成土壤水分的过快消耗。总之,高水分生长条件易于苜蓿生产效率的发挥,但沙打旺对土壤水分环境变化的稳定性较强。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黄土丘陵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打旺可以种植在该地区的坡地,而苜蓿则应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分别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的几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茎、叶中含有50余种营养素及未知生长因子,营养成分比其它植物丰富.其植株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皂甙、类黄酮和酚醛酸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使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工业化开发利用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海河平原区适宜的灌溉技术,2015-2017年选用1龄苜蓿和2龄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苜蓿产草量、农艺性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海河平原区,苜蓿产草量随着灌水量增加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年增加灌水量225 mm处理与不灌水处理相比,苜蓿3年累计增产仅为6.13 t·hm-2,并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苜蓿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显示,在海河平原区水资源极度紧缺情况下苜蓿种植一般无需灌溉,但在年度降雨量较少,特别是冬春季节降雨较少的年份,建议对苜蓿进行1次补灌,选择灌冻水,灌水量75 mm,可能对提高苜蓿当年生物产量以及提高苜蓿持续生产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康乃尔生态学”程序(Cornell ecological program,CEP)中的二歧指示种分析TWINSPAN(Two-Way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数量分析方法,以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值和牧草产量值为指标对1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用TWINSPAN可将16个品种划分为7类,并且根据试验站所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筛选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高光能利用效率的3个优良品种,分别为肇东苜蓿、德宝苜蓿和草原2号苜蓿。  相似文献   

16.
苜蓿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高,营养价值好。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收获期雨热同季导致割晒苜蓿自然晒干较为困难,所以制作成青贮成为近几年苜蓿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苜蓿青贮具有适口性好、易于保存、加工损耗低等优点,国内苜蓿种植户纷纷加入制作苜蓿青贮的队伍,但并未推动该产业快速、良性发展。本文探讨苜蓿青贮销售的痛点和难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Sufer软件对滴灌AM真菌孢子前后土壤的水、盐分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进行等值线图的绘制,分析滴灌前后的运移状态;在苜蓿的生长期进行定期滴灌菌肥AMF孢子,在50 d后测定苜蓿植株菌根侵染率、根瘤数、产孢性能和生物量等指标,分析不同AMF的滴灌效果,对苜蓿进行关于滴灌AMF孢子水溶液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AMF孢子在水溶液中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滴灌前土壤含水量呈现出表层低而深层高的总体特点。土层的电导率分布范围较均匀。AM真菌孢子主要集中在土层10~25 cm处。滴灌后,水分大部分集中在距离滴头30 cm左右的土层,含水量较滴灌前升高。在滴头附近盐分向四周扩散,在30~45 cm处形成盐分高值区。孢子主要集中在距滴头0~25 cm左右,对于远距离的湿润区,其孢子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滴灌不同AM菌种孢子水溶液及滴灌距离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近距离滴灌的植株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远距离滴灌的植株(P<0.05);2)滴灌菌种根内球囊霉(Gi)的苜蓿植株干物质(地上、地下)显著高于对照6.59%和13.29%(P<0.05)。菌种摩西球囊霉(Gm)、内球囊霉(Gi)和幼套球囊霉(Ge)处理的地下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9.05%,13.29%和9.96%(P<0.05),地表球囊霉(Gv)处理的地下干重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Gi处理苜蓿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9.73%(P<0.05),其他菌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Gi和Ge处理的苜蓿植株的根瘤数、孢子数和侵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灌菌种间菌根侵染率和根瘤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距离对植株地下部干重、株高、孢子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滴灌距离和滴灌菌种的互作除了对菌根侵染率、根瘤数和根长具有显著地影响外(P<0.05),对其余的各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Gi菌种的滴灌应用对苜蓿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Bar基因转化草原1号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丁膦的Bar基因导入草原1号苜蓿,经叶片筛选试验证实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Basta具有抗性,通过多聚白酶连式反映检测,初步证实目的基因已转入到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国内外苜蓿间作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苜蓿草田间作在光合效应、土壤结构及肥力的改善与恢复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生理生态效应。苜蓿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光、水、热、肥等条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间作可以改变小气候,使群落环境得到改善,且对病虫害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可提高土壤光能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不同添加剂对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水量控制在65%~70%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青贮原料,通过添加麸皮、红糖、甲酸、乙酸、乳酸菌制剂等,探讨了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添加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发酵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pH值及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升高;综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指标及感官评定来看,添加甲酸、乙酸和芯来旺Ⅰ号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在90 d的短期青贮中,是适宜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生产的高效添加剂,而乙酸作为青贮添加剂在本次试验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