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机械损伤等因素则属于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不良非生物环境因子也会引发多种病害,影响鱼类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下降,导致经济损失。现将各种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肇鼎 《水产学报》1999,23(3):300-303
rett[1979]认为影响养殖鱼类生长的因素中,食量大小不是影响生长率和总效率的唯一因素。生物的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经新陈代谢也会影响鱼类的活动与生长。Fry[1947,1971]认为有四种非生物的环境因素:①控制因子如温度,控制代谢反应发生的速率;②限制因子如溶解氧,限制某些生化变化发生的速率;③潜伏因子如盐度,会对代谢系统强加一个额外负担,因而阻碍了代谢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充分反应;④直接因子如光线,会引起代谢系统以适当方式反应,白天长度变化会激发腺成熟。Brett[1979]与Brett和G…  相似文献   

3.
随着刺参在北方沿海池塘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随之增加,时有死亡现象发生,归根结底是对刺参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认识不够。刺参对外界环境有其特定要求,如稳定的温度、盐度、水质及合适的天气等条件。实验表明,刺参在理想生长条件下,10天可以增加1倍的体重;而在环境因素不适宜时,会有几年几乎不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4.
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外界环境的恶化会对鱼类产生胁迫作用,使鱼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温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氮都是影响鱼类健康重要因子,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以期能为健康养殖和疾病的预报预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刚  邹勇 《科学养鱼》2006,(10):80-80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可见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不仅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水质的调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水位的控制、水质理化因子的调节以及水生植物的栽培等方面。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鱼类养殖环境的研究逐步为人们所注意。1979年10月,在美国密执安州特拉费斯城召开了国际鱼类养殖生物工程专题讨论会。旨在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条件,促进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暖水性鱼类生存、生长及养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商品的功能复合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水产养殖生产中,施肥的目的仅仅是解决了龟类“吃饱”的问题,而不能兼顾解决鱼类有效吸收和抵抗某些重大疾病的问题。“科洋水产专用生物肥”通过“激活”养殖水体中的有益生物因子,平衡水体的藻相与菌相,改善水质条件,使关键的水化因子始终保持在有利于鱼、虾、蟹、贝等生长与发育的最佳水平。“科洋水产专用生物肥”为养殖经济水产品提供大量优质天然饵料生物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鱼类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及抗脂肪肝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脂肪肝的形成主要是其所需的营养素不平衡和某些抗脂肪肝因子缺乏造成的。同时还受到鱼类的生理代谢特点、养殖环境的影响。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加大,生产周期缩短,同时营养不平衡的人工饲料完全替代天然饵料,常常难以满足鱼体快速、健康生长的需要,造成养殖鱼类的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产养殖中,由于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密度加大,饲料残渣及养殖对象排泄物的增加,水质逐渐恶化,在过去的养殖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大量换水,但往往因为水源条件不好等多种原因的限制,养殖水体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良。池塘水体环境呈现富营养化。有机物质不断增加,氨氮离子浓度上升,是影响鱼、虾、蟹的摄食生长并诱发疾病的主要理化因子。“养鱼先养水”。改良养殖水体环境,为鱼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先决条件。随着科学工作者对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深入,采用生物方法净水治污的新技术在国内已经兴起…  相似文献   

11.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靠氧进行呼吸,缺氧可以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大量甚至全部死亡。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氧的过多对水生生物有害。因此,水中溶解氧是保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并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在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逐渐增大的今天,水中的自然溶氧已无法满足养殖鱼类正常生长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增氧机强制增气,以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下面对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增氧机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14.
水温是鱼类养殖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温度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和生存,且通过水温对其它环境条件的改变,也间接对鱼类产生作用。几乎所有环境条件都受到水温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池塘环境因素对鱼类生长影响相当大。本文就同几种池塘环境因素对池塘养殖鱼类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通过改善池塘环境因素来改善鱼类的生长环境,从而挖掘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 鱼类有许多性状易于区别,性状的差异不连续。例如,鲤鱼的散鳞和全鳞这一性状属于此类。这类性状称为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然而,鱼类也有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性,这些性状必须借助数或量才能描述。例如,养殖鱼类的体长、体重、生长速度等等。这类性状称为数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鱼类的数量性状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养殖水质的肥瘦、水中溶氧情况等都可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由此可以看出,鱼类的生长速度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中,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力(Heri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淡水养鱼在我国水产养殖的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养鱼的迅猛发展,鱼类已从天然环境的生长逐步转向人工养殖环境,鱼类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有鱼”向绿色、无污染、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方面转变,因此,对鱼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养鱼工厂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工业化养鱼的关键之一是保持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好的水质和高的溶解氧水平。本文根据我国工业化养鱼的发展,着重叙述了使用生物处理净化技术与养鱼池分离配置的处理系统。根据大量实践,推导出鱼类呼吸需氧以及鱼类产生的污染物氧化需氧量与鱼重的经验关系,并据此推算出水质净化所需的供氧量。本文还叙述了水净化系统设计中,生物处理装置体积与养殖环境的匹配关系,提出了生物处理的氧当量负荷与装置出水中总氨的浓度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生态条件 网栏养殖是在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中利用围栏设施,围隔成小型养殖水域,实施鱼类放养与管理的养殖生产方式。围栏饲养的鱼类生活环境是水域,其养鱼水域生态条件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而且水域的各种因子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水域的理化因子,对选择围栏养鱼的水域、规划养殖规模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重点介绍几种主要影响因子,如水温、溶解氧、营养盐类、有害物质等。  相似文献   

20.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