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接种9日龄鸡胚尿囊腔,待鸡胚死亡后,收集其尿囊液,提取病毒。纯化的病毒RNA在3%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290bp和3400bp的两条带。收集这两条带,以病毒全基因组制备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此探针有良好的特异性。它不与其它3种禽类病毒(NDV,IBV,ILV)的核酸抽提物发生交叉反应。此试验是快速、敏感、可重复的。其敏感度达0.5pg。  相似文献   

2.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bp,228bp,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被成功地扩增出602bp的片段。将IBVH120株06kbPCR产物用Digoxigenin标记为探针,分别与上述各IBV毒株的核酸及其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杂交,均呈现阳性反应,而该探针不与IBDV和NDV的DNA,EDS-76病毒的DNA及正常鸡胚尿囊液抽提物反应。RT-PCR和核酸杂交技术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中快速检测出病毒,作为诊断IBV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RT-PCR和核酸探针在IBV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检测了3种毒株(H120株,M41株,HK株)在鸡胚中的繁殖动态及人工感染鸡和自然感鸡气管粘液及肾组织内的IBV.结果表明:在鸡胚中繁殖3种毒株IBV(H120,HK,M41),PCR最早检出时间为20~24h,克隆探针最早检出时间为24~30h;用克隆核酸探针检测人工感染鸡,12h后能从肾脏中检出病毒。对7只就诊鸡的病变肾脏进行杂交检测和PCR扩增,有5只均呈阳性反应。IBV分离株HK株与标准株M41株经PCR扩增、HaeⅢ和HindⅢ酶切及RFLP分析,表明其属同一马萨诸塞血清型。PCR和核酸杂交技术为生产上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和感染鸡组织中快速检测IBV病毒及诊断IBV的新方法,对IBV的血清定型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斑点免疫金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IB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斑点免疫金测定法(DIGFA)。DIGFA对IBV的最小检出量为20.3×10 ̄(-8)g,在10份自然病例样品中检出8份。鸡胚培养法以育传3~5代,出现侏儒胚者为阳性,从上述样品中检出6份。对接种IBV的鸡胚尿囊液,DIGFA法检出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DIGFA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纯化与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鸡胚尿囊液培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将培养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高速离心,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超速离心、NaBr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BDV颗粒呈六角形,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0~1.36g/ml。实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1.72mg/ml。用这种病毒免疫健康家兔制备抗IBDV的血清,获得了效价在1∶32以上的抗血清,抗血清有较高的纯度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DNA,制备核酸探针、经斑点杂交法和碱性磷酸酶显色后,探针同以cDNA为模板合成的PCR产物及其重组子pSXIBVS1均呈现强阳性的蓝色斑点,而与正常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和鸡败血霉形体无杂交。一个初诊为IB感染的田间病料与探针杂交阳性结果相符合。试验表明该cDNA探针是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检测了3种毒株在鸡胚中的繁殖动态及人工感染鸡和自然感鸡气管粘液及肾组织内的IBV,结果表明:在胚鸡中繁殖3种毒株IBV(H120,HK,M41)及,PCR最早检出时间20-24h,克隆探针最早检出时间为24-30h;用克隆核酸探针检测人工感染鸡,12h后能从肾脏中检出病毒。对7只就诊鸡的病变肾脏进行杂交检测和PCR扩增,有5中均呈阳性反就  相似文献   

8.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鸡新城疫鸡cDNA,制备核酸探针,经斑点交和碱性磷酸酶为色后,探针同该cDNA的PCR产物、PCR产物重组子和新城疫强弱毒株呈现阳性反应,与IBV、ILTV、MG和正常尿囊液等均呈阴性杂交反应,该cDNA探针是敏感且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鸡胚大量繁殖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收集尿囊液,用1%胰蛋白酶处理制备IUBV血凝抗原,建立了血凝-血凝抑制检测IBV抗体的方法,其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另外,本试验建立Dot-ELISA方法用于检测HBV,病料经处理后,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加兔抗IBV抗体,经PPA-DAB-H2O2显色,其检测结果与双抗体夹心ELISA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用鸭源新城疫病毒(ND)D10株和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GC2株同时在同一鸭胚中复制增殖.结果表明:(1)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鸭胚后,鸭胚平均死亡时间(MDT)73.6h,死亡率88.2%(15/17).胚体皮肤出血、淤血,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尿囊液能凝集人和鸡红细胞.(2)尿囊液感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致细胞病变(CPE),证实尿囊液中存在NDV.用间接法Dot—ELISA检测EDS—76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3)电镜观察经提纯浓缩后的尿囊液,可见到两种病毒粒子:NDV形态不一,多数直径约120~130nm或更大.有囊膜;EDS—76病毒呈圆形,直径约70nm,有囊膜.(4)用血凝试验(HA)测定两种病毒.其生长规律与单独接种时一致.(5)接种灭活的含毒尿囊液的雏鸡,在血清中出现抗两种病毒的HI抗体及抗EDS-76病毒的中和抗体,对NDV强毒攻击有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IBDV南京野毒株VP2结构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微机辅助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用于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国地方株VP2基因片段。RT-PCR增出-1321bp的目的的片段,分子杂交鉴定为VP2基因。  相似文献   

12.
从一群精神不振、拉白色稀粪便为特征的乌鸡中分离到 1株病毒。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法氏囊病毒。该病毒与鸡法氏囊病毒的血清型无明显差异。根据IBDV的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RT -PCR法从中扩增出了一条0 .72kb的VP2基因高变区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片段长 0 .72kb ,编码 2 4 0个氨基酸 ,与其他毒株的VP2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该毒株符合IBDV超强毒的特征。虽然有 4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但没有引起其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从抗 IBDV杂交瘤细胞系 SJS中分离总 RNA,经 RT-PCR体外扩增重、轻链可变区基因 ,通过一连接肽 (Giy4 Ser) 3基因拚接形成 Sc Fv基因 ,经 IBDV抗原亲和筛选出特异性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推导。所获得的特异性抗 IBDV单链抗体基因为 VH-Linker-VL 结构 ,其含有编码 (Giy4 Ser) 3的连接肽基因及维持抗体结构所必须的半胱氨酸残基 ,编码产物具有与亲本抗体相同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 ,从而为研制具有应用潜力的高表达工程化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IBDV VP3结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RT-PCR技术从鸡IBDV总RNA中克隆出893bp的VP3基因,并将其进一步克隆于pET-28a载体T7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pETVP3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其宿主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35.5,33kDa的鸡IBDVVP3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VP3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并与鸡IBDV抗血清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RT-PCR技术,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河北分离株(HB-bp)基因组R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了IBDVHB-bp株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结果表明:克隆的A节段全长共3142个核苷酸,包括5′、3′端非编码区(NCRs)和2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与其它血清Ⅰ型毒株相比,HB-bp株在核苷酸水平上有32~146个核苷酸的差异,同源性为95 4%~98 8%;在氨基酸水平上有5~35个氨基酸的替代,同源性为96 9%~99 5%,与血清Ⅱ型毒株同源性为89 8%~90 8%。与其他超强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因此HB-bp株为中国的一个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部分VP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是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重要病原,病毒VP2蛋白是主要保护性抗原。为研究不同毒株VP2基因的变异及其抗原表位特点,作者克隆、表达和鉴定了VP2基因。首先应用SPF鸡胚接种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法复制病毒,并以自行设计的1对引物,从中扩增出987 bp的VP2片段并进行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国内不同毒株VP2高变区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将其部分片段插入载体pGEX-4T-1,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用IPTG诱导表达。经检测,在SDS-PAGE中可见大小为44 400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21日龄伊莎珍珠鸡分别用于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攻毒,并设相同日龄雏鸡攻毒做对照。经口感染NDV组珍珠鸡全部发病,死亡率30%(3/10),雏鸡对照组亦全部发病,死亡率70%(7/10);经口接种IBDV的珍珠鸡无一发病,剖检无病变,琼脂扩散试验亦未检测到IBDV抗体,也未能在法氏囊中检测到IBDV抗原,而经口腔接种IBDV的对照鸡则有80%发病,死亡率20%,血清中检测到IBDV抗体,并从其法氏囊中检测到IBDV抗原,经泄殖腔接种IBDV的珍珠鸡亦未见发病,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法氏囊,脾脏及肾脏等处出现病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反转录(RT-PCR)技术从河南传染性法式囊发病鸡中总RNA克隆出1461bp的VP2基因,并将其克隆于pGEM-T载体,筛选并构建了pT-VP2克隆载体。序列分析表明,该VP2基因及推导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和欧洲超强毒株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征性氨基酸变异相似,进化分析也表明Xin-1毒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和日本超强毒株OKYM位于同一进化分支,提示Xin-1株病毒可能为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