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   (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   结论   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丹霞地貌桫椤种群动态与分布格局,根据对桫椤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将桫椤个 体依茎干高度分级,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危险率函数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等;运用v/m ,k,CA , m */m 和C 共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现阶段桫椤种群结构为衰退型, 桫椤种群以中龄林为主,幼株个体数量严重缺失,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Ⅵ,Ⅶ龄级阶段出 现死亡高峰;种群分布格局近似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3.
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甘肃小陇山水楸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水楸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水楸种群结构动态;选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分布参数、聚集度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等聚集强度指标研究水楸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小陇山水楸种群幼苗幼树丰富,占水楸总株数的33.78%,大树相对稀少,径级结构总体分布趋于倒"J"形,群落处于稳定发展中;水楸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楸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水楸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为小陇山水楸群落处于稳定增长期特有的种群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相似文献   

5.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生活史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油松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2.5cm左右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随着龄级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直至其衰老死亡。②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曲线凹型)。③油松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的分布格局、龄期间的空间关联与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油松各龄期趋于聚集分布,龄期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各龄期趋于随机分布,龄期间的空间关联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在和田河流域设置胡杨、灰叶胡杨样地14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对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和田河流域胡杨、灰叶胡杨的种群结构均呈纺锤形,以Ⅲ一Ⅵ径级的植株数量最多,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趋势;(2)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lI型,但灰叶胡杨种群死亡率曲线呈双峰型,胡杨种群随径级增加呈递增趋势。(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I一Ⅵ龄级呈聚集分布,Ⅶ一Ⅷ龄级呈均匀分布。(4)在不同尺度上,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在1S~6S尺度上胡杨种群大于灰叶胡杨种群,而在9S-25S尺度上,胡杨种群小于灰叶胡杨种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认识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林内物种的空间分布及种间联结特征,为南方铁杉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置南方铁杉更新林和成熟林典型样地,利用扩散指标(Iδ)、平均拥挤度指数(m*)、Cassie指标(CA)等聚集强度指数,方差比率法(VR...  相似文献   

8.
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护和建设东南沿海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给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0.
长苞铁杉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群格局关联维数是种群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规律的反映,表明了种群个体的空间相关程度。采用关联维数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长苞铁杉种群个体空间关联的无标度区介于1-32 m,种群格局关联维数值1.032 4-1.580 1,不同样地种群关联维数的大小为Q5>Q1>Q2>Q4>Q6>Q3,从而揭示出长苞铁杉在不同样地中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主要的大树杜鹃分布区域腾冲县进行调查分析,大树杜鹃空间格局采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验,其值为1.27,属成群分布,其种群结构特征为:从大树杜鹃幼树、中树、大树分布趋势和种群年龄结构图来看,大树杜鹃种群呈稳定增长的格局;从静态生命表来看,大树杜鹃种群在第1径级死亡数量最多,第2径级以后死亡率逐渐减少,个别径级由于总的个体数量已不多,死亡数量较少,但死亡率却呈现较高的水平;平均生命期望值( ex )在第7径级(30 cm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小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94-196,198
以大兴安岭山区一块典型林样地内的几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分别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设立研究样方,并测量相关数据,运用Ripley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研究几种主要植物种的种群结构、空间关联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对寒温带森林植物进行保护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样地内中龄树个体数最多,占绝对优势,小树和老树在样地内各有分布且二者在量上的区别不明显;几个主要植物种在样地内均呈聚集分布,其中白桦和赤杨在样地内的聚集分布较为明显;样地内植物的分布与空间尺度的相关性较明显,部分植物种在小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状态,但是随着尺度的增大植物种趋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14.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罗浮栲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呈现递减趋势,Ⅵ龄级后变化幅度较大;亏损率、死亡率和危险率随龄级增加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Ⅴ龄级前的变化幅度较小,Ⅴ龄级之后增长迅速;种群生存率函数值随龄级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从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洛宁淡竹种群的生活史特征,选用丛生指标、Moristia指数、负二项指数3个参数分析了淡竹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静态生命表中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大而逐渐降低反映出该种群的生存力逐渐下降的态势;物种生物学因素是影响淡竹种群生存力最主要的因素;淡竹种群的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Ⅱ型;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淡竹种群1年生、2年生的淡竹个体表现为集群分布,3年生以上的个体表现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6.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南方铁杉的龄组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趋势,以传统林分因子及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结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共包括62个树种,南方铁杉重要值高居首位,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混交度均值为0.64,属强度混交;南方铁杉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为主;角尺度均值为0.64,为较低程度的聚集分布;开敞度均值为0.11,生长空间严重不足。通过各样带间的比较,发现南方铁杉在1790~1810m海拔范围内结构最为合理,其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均较为稳定,龄组结构特征表现为各龄组比例合理且成熟林龄组株数达到最大。南方铁杉的龄组结构分布连续,在该原始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种群更新能力因海拔差异而不同,可以预见,其分布有向中等海拔地区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水冬瓜赤杨种群生命表与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水冬瓜赤杨种群进行调查,根据生命表理论和生存分析理论,选用年龄结构替代树木径级结构的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混技术,绘制水冬瓜赤杨种群静态生命表,同时绘制出种群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图,阐述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分析表明,前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衰退是该种群的特点;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同一时间的曲线,种群数量表现出随龄级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幼龄级数量呈递减趋向,个体数量在中龄级和老龄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条件下,种群在今后将趋向于衰退。   相似文献   

18.
猴头杜鹃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则新  周荣满  叶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60-5862,5953
研究浙江省凤阳山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种群的大小级、存活曲线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猴头杜鹃的年龄结构不同,有稳定型或增长型、稳定型趋向衰退型以及衰退型等,总体上多数样地猴头杜鹃种群幼苗库数量较为丰富,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猴头杜鹃种群在群落中能得到稳定的发展。猴头杜鹃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型,这是由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