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波鱼学名中华倒刺鲃,地方名为乌鳞、清板等,原产于长江及其支流,尤以上游分布较广,产量较多。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近年来由  相似文献   

2.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Oshima)],俗称青竹鱼、竹鱼,在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江河、水库、湖泊中,是一种淡水名特优鱼类品种,被推崇为高档淡水鱼产品.江河倒刺鲃网箱养殖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是替代目前网箱养殖常规鱼品种效益不景气的较好措施.2002年5月~2004年1月我们以三岔镇三岔街网箱养鱼户贾润生养殖的倒刺鲃作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光倒刺鲃的年轮特征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共计249例标本,观察了光倒刺鲃鳞片、主鳃盖骨、匙骨、脊椎骨4种材料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光倒刺鲃这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以鳞片年轮特征最为清晰。根据71例光倒刺鲃标本的体长、体重、鳞径资料,拟合出其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光倒刺鲃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3龄,体长为679.12 mm,体重为7 483.87 g。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是一种适温性很强的鱼类品种,但因为其本身是无鳞的,容易受到水体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水质、肥料、饲料等进行科学配置,认真做好池塘消毒、肥料投施、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黄颡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5.
三种名优鱼类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倒刺(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rendahli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华鲮;鱼的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巴鲥巴鲥巴鲥  相似文献   

6.
泰山赤鳞(螭霖)鱼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赤鳞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据《泰山药物志》记载"本品因螭头喜霖而得名",又名螭霖鱼。因鱼翅上有红边,鳞片闪金光,故称"赤鳞鱼",古称汶鱼。当地也有人把此鱼叫作时鳞鱼、石鳞鱼、斑纹鱼等等。赤鳞鱼形体虽小,但光彩熠熠,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7.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又名锯倒刺鲃、清波,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中华倒刺鲃个体大、生长快、对人工配合饲料利用率较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影  相似文献   

8.
周兴华  向枭 《广东饲料》2002,11(2):36-38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又名清波、乌鳞、清板,隶属于鲤科,鲃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因其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25kg)、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每100g肉含蛋白质17.3g,脂肪5.1g,钙、磷、铁的含量也较高)、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现市场售价50元/kg左右)等优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据了解,广东肇庆、韶关、阳山等地已开始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eo(Richardson)]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h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李明锋等,2010)。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问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祁保霞,2009),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出口日本、韩国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在农村湖泊、水库、池塘、河沟等水体中开展黄颡鱼养殖,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因其食性杂,亲鱼培育困难,且属无鳞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及养殖管理要求不同,要想养殖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掌握四个关键时期的养殖技巧.  相似文献   

11.
池养黑脊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bdweui(nichols)],在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淡水名优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用配合饲料养鱼,其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1放养优质鱼种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而且鱼的生长速度快,其饲料系数则低。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鳞鳍完整、体色鲜明、体质健壮的鱼种。在鱼种放养时,还要注意放养量准确,以免因放养数量不足,使投饵量偏大,饲料系数升高,造成饲料浪费。在放养模式上,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即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而应以一种吃食性鱼为主养鱼,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对于不是以鲤鱼为主养鱼的池塘,要严格控制其混养数量…  相似文献   

13.
水库网箱养殖光倒刺鲃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光倒刺鲃在安徽省宁国市被驯化为山塘水库网箱养殖对象。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光倒刺鲃可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就其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饲料》2004,(5):29-29
黑脊倒刺鲅,在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鲅亚科、倒刺鲅属,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淡水名优鱼类之一。由于江河水质污染和酷捕滥渔,其自然资源日渐衰退。批量养殖生产受到苗种资源的制约,目前,人工养殖的苗种主要源于天然捕捞,因此,开展黑脊倒刺鲅人工繁殖,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两年来开展人工繁殖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疾病防治 (一)赤皮病 又叫赤皮瘟、擦皮瘟,大多因鱼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而引起。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现块状,病鱼瘦弱。流行情况: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预防方法:①放养前用20万分之一至5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浸洗,时间约半小时;②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③运输和捕捞时,操作要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相似文献   

16.
太湖白鱼是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体长而侧扁,口下位,下颌坚硬而向上翘,从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腹棱,身披细鳞且鳞片排列不紧密,生长快,肉味美.下面将太湖白鱼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笋壳鱼主要养殖品种有泰国笋壳鱼、杂交笋壳鱼,其中以杂交笋壳鱼养殖最为普遍。笋壳鱼主要养殖区域为广东珠三角地区,海南、广西、江苏、浙江等地也有人养殖笋壳鱼,不过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18.
秦岭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俗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川陕哲罗鲑),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李思忠(1966)将其定为细鳞鲑的地方亚种。  相似文献   

19.
(一)竖鳞病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出血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表现游动迟钝,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死亡。该病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越冬鱼类易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与畜牧》2003,(4):31-31
笋壳鱼的人工繁养已获得成功。笋壳鱼是主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淡水鱼,该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是目前日、韩、新、马、泰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进口的主要淡水鱼产品;并已成为我国广东、上海等地主要消费的淡水鱼种之一,需求量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