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本市10余个鸡场的60000多只鸡群中,试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液对患鸡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试验鸡:选自当地鸡场(户)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30~37日龄京白823和星杂228鸡。二、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液:出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提供。三、试验分组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通过胚胎免疫方法,强化健康鸡免疫、超强化免疫,然后从蛋中提取制成的卵黄抗体。笔者采用卵黄抗体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2007年至今,笔者用卵黄抗体对重庆市璧山县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市广泛流行,许多鸡场虽接种过 IBD 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临床及剖检所见常与新城疫(ND)混合感染。据此,笔者试制了抗 IBD、ND 高免卵黄液(下称高免卵黄液),经在本市初步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20日由吉林省科委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吉林省兽医科学研究所的鸡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液的“鸡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液和鸡法氏囊病一新城疫高免卵黄液”的制备与应用进行了鉴定。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乃至全国广泛暴发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该课题组采用三株不同毒力的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IBD病毒血清型多、交叉免疫幅度小、弱毒疫苗性能差,故许多鸡场虽接种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常与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针对以上情况,各地研制出诸如IBD卵黄抗体、IBD、ND双抗卵黄液和抗血清等作紧急防治,大都收到明显效果。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和我们不断探索发现,不同疫苗和方法接种产卵母鸡的IBD、ND卵黄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该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侵害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美国鹧鸪(石鸡)在解剖和生理上与鸡相似,在生产实践中,能有效治疗鸡法氏囊病的高免卵黄抗体,也对临床上出现类似IBD症状的美国鹧鸪有疗效,为了进一步确定美国鹧鸪对IBDV的易感性而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周改玲  张武军 《中国家禽》2004,26(20):17-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若能早发现。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鸡群死亡很少,但若有其他病混合感染,损失将较大。现将一例麻鸡IBD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囊病(IBD)又名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法氏囊是受这种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根据病鸡法氏囊普遍肿大这一病变特征,在临床上利用指检法诊断、监测IBD,争取早期用高免卵黄液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人自1992年8月~1993年5月用指检诊断法检查发现4群病鸡并进行治疗,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规模化养鸡场广为流行的一种疫病,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择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对鸡群进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鸡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免疫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已掌握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生理盐水-氯仿从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耐过鸡群的种蛋提取IBD卵黄抗体.其在琼脂扩散试验中与IBD阳性血清特异性相同,故可以替代IBD阳性血清。卵黄抗体取材广泛,提取简单,便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7~8月,内蒙古包头地区正是阴雨连绵的季节,温度低、湿度大,易诱发鸡的各种疾病,如鸡沙门氏茵病、大肠杆菌病、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痛(IBD)等,其中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居多,大约占68%。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IBD。应用卵黄抗体配合其他药物对症治疗效果理想,治愈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家和地区。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IBDV)。 1988年开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造成流行趋势,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造成大流行,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14.
麻雀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的鸡场捕杀麻雀54只,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4/5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1%(6/54);RT-PCR阳性样本病毒分离亦为阳性。结果表明,IBD流行的鸡场里的麻雀能够发生IBDV自然感染,麻雀可能是IBDV的贮存宿主或二次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养鸡事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目前多采用 IBD 疫苗接种防治。实践证明,单靠疫苗接种,防疫效果不甚理想。甘肃农业大学实验鸡场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的基础上,用 IBD 高免卵黄对雏鸡早期预防,然后适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提高了免疫效果。介绍如下:一、IBD 弱毒苗免疫效果1991年5—8月,该鸡场分两批从甘肃省种鸡场购伊莎褐商品代雏鸡1200只,网上育雏。第一批鸡分别于19和47日龄用 IBD 弱毒疫苗(南京生药厂制)首免和二免。65日龄突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症治疗,死亡率为26%。第二批雏鸡19日龄用 IBD 弱毒菌首免,未及二免,便于26日龄感染发病,死亡率为37%。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野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的大肠杆菌病是鸡场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二者在临床上经常出现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区严重流行,造成较大的损失。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出现各种变型,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弱毒苗(包括国产和进口的)在生产中并不能完全使接种鸡得到保护,在某些鸡场死亡的情况甚至还很严重。广西农学院牧医系禽病工作室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研制出能用来预防和治疗IBD的高免蛋黄制剂。我们先用IBD弱毒活苗免疫产蛋鸡三次,然后用来源于区内七个不同鸡场的IBDV田间致病株经灭活后制成(?)油乳剂苗再免疫二次。在最后一次免疫后10天用免疫鸡的血清和所产蛋的蛋黄进行效价测定,结果它们的琼脂扩散试验效价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郑州某鸡场两个父母代鸡群的种卵通过卵黄琼扩试验检测卵黄中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结果证明,卵黄抗体效价与血清抗体效价基本相同,且以氯仿处理后的卵黄抗体效价与血清效价符合率最高,从而证实用卵黄琼扩试验替代血清琼扩试验监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抗体水平是可行的,对本病是一种经济、省力、省时并有实用价值的抗体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严重危害鸡只的免疫力,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蕈要疫病之。目前,除运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外,应用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显示卅广阔的前景,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用AGP试验抽样检测了我省不同地区的6个鸡场,共91只1日龄雏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抗体阳性率。结果表明:6个鸡场中1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阳性率均偏低,鸡场最高的阳性率也只有62.3%,有的甚至接近于零。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当调整鸡免疫程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