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不同层次沉积物总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季节沉积物总磷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滇池沉积物(0—20cm)总磷(P)平均含量为2.16g·kg^-1,全湖全年在0.984.74g·kg^-1间变化,总体趋势是夏季高于冬季。沉积物总磷含量总体趋势的垂直分布为表层(0~5cm)〉中层(5~10cm)〉底层(10~20cm),除昆阳位点外,各层次呈显著性差异。5位点1年内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P)含量的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1.52-4.74g·kg^-1、1.26-3.96g·kg^-1和0.98-3.99g·kg^-1,各区域以昆阳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最高,斗南和新街沉积物总磷的含量最低。滇池不同区域沉积物(0-20cm)总磷(P)的含量分布依次为昆阳(3.59g·kg^-1)〉罗家村(1.97g·kg^-1)和海埂(1.96g·kg^-1)〉斗南(1.65g·kg^-1)和新街(1.64g·kg^-1)。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水体中磷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2.
大豆中皂甙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大豆中皂甙的含量分布,得到的结果为;胚芽〉绿叶(0.72%-0.84%)〉全粒种子(0.31%-0.36%)〉豆节(0.30%-0.34%)〉千叶(0.24%-0.30%)〉侧根(0.19%-0.21%)〉豆荚(0.14%-0.16%)〉主根和豆茎(0.06%-0.09%)〉种皮(未检出);从品种上来看,全粒种子皂甙的含量是青刀豆(0.40%_0.44)〉缸豆(0.37%-0.40%)〉赤  相似文献   

3.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中丘瞳区杉木人工林,油茶经济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80.09%)〉经济林地(67.21%)〉城耕地(62.41%)〉杉木人工林(58.03%)〉苗圃地(35.58%)〉采伐迹地(25.32%),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9.87)〉经济林(9.78)〉弃耕地(7.35)〉杉木人工林(6.84)〉坡耕地(5.48)〉苗圃地(5.36),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极显著差异(F=5.43,P〈0.01),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相似,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55.71%)〉坡耕地(48.43%)〉经济林地(46.22%)〉杉木人工林(33.75%)〉采伐迹地(20.56%)〉苗圃地(19.65%),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0.84)〉弃耕地(0.80)〉坡耕地(0.78)〉经济林(0.75)〉苗圃地(0.71)〉杉木人工林(0.62).且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含量在空间水平分布上量极显著差异(F=4.63.p〈0.0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空闻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永解氮空间垂直分布表现为表层较其它土层高,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F=2.30。p〈0.05).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F=3.34.p〈0.01),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1.21.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84,p〈0.01).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龙江省呼玛县1992—2011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ArcGIS10.2等工具,对呼玛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火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分布上,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分为1992—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3个阶段,2002—2005年为火灾高发期,过火面积达303992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97.6%,主要是由于烧防火线引起的;1 a内火灾集中发生在3—6月份和8—10月份,分别占全年火灾发生的67%和33%,以3月份和10月份最为严重;空间分布上,火灾多集中在北疆乡和三卡乡,共发生火灾29起,占总火灾次数的60.42%;在火源方面,67%的火灾是由人为所引起的,通对公路缓冲区分析,发现有39.58%的火灾发生在公路两侧2000 m的范围内,说明林火的分布与公路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对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46.265、39.261、31.663、23.416和11.820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比例各不相同;kit系主要分布在土层0-40cm左右,欧洲黑杨占94.0%,苦杨占94.7%,额河杂交杨占89.5%,银白杨占95.0%,银灰杨占90.1%;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33.046、32.718、24.356、18.012和10.745t/(hm^2·m)。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西10个酸雨监测点2003-2009年的酸雨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区域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酸雨频率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2004-2008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全区域酸雨频率变化一致,东部、西北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带已扩展到西部;个别年份广西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酸雨频率变化反位相。  相似文献   

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辽宁地区鸡血清标本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鸡HBsAg阳性率为9.09%;HBsAb阳性率为5.88%HBeAg、HBcAb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8.
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杂交竹林碳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正刚  洪祖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87-10288,10293
以华西雨屏区1998年退耕还林地杂交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竹各器官碳含量为0.4720-0.5133g/g,平均碳含量为0.4950g/g,以竹杆碳含量(0.5133g/g)最高,竹枝碳含量(0.472Og/g)最低,各器官碳含量表现为竹杆〉竹蔸〉竹叶〉竹根〉竹枝;不同年龄的杂交竹单株碳储量大小顺序为3年〉2年〉1年,同一年龄单株最大碳储量是最小碳储量的1.31~1.88倍;杂交竹林各器官总碳储量为17.223∥hm^2,其各器官碳储量表现为竹杆(70.12%)〉竹枝(10.99%)〉竹叶(9.85%)〉竹根(7.25%)〉竹蔸(1.79%)。  相似文献   

9.
广西猪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各地猪群戊型肝炎(HE)的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点,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来自广西11个市34个猪场及南宁市某屠宰场猪血清中的抗HEV抗体,并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猪抗HE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4个猪场均为抗HEV抗体阳性猪场;537份血清中有448份呈阳性,阳性率为83.4%;其中2月龄以内、3-4月龄和5月龄以上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0%、47.0%和95.5%,差异显著(P〈0.05);广西各地区猪群抗HEV抗体阳性率均在70.0%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广西猪群普遍存在HEV感染,且母源抗体消失后,猪群抗HE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DIS10A2积雪产品数据(2001~2013年)对西藏墨竹工卡县积雪的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墨竹工卡地区墨竹工卡98.62%的区域积雪持续日数是不超过180d;积雪随着海拔升高,持续天数也在增加;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季节性差异大.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对广东省猪伪狂犬病(PR)、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圆环病毒2型(PCV2)病原或野毒抗体调查发现,当前猪场这4种病的混合感染严重.对PR、PCV2、PRRS、CSF的动态流行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R与PCV2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P=0.012),相关系数为0.648,互谱图显示,PR与PCV2之间存在同时发生的关系.PCV2与CSF存在较弱的相关性,它们的互谱图表现为:PCV2的流行会微弱影响着未来7个月(负相关)、4个月(正相关)时CSF的流行情况,但这种影响是不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12.
利用猪伪狂犬病gpI 抗体ELISA试剂盒对广西10个种猪场2004~2007年的3253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gpI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猪进行淘汰.结果10 个种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率从2004年的17.06%下降到2007年的0 64%.证实在广西种猪场用猪伪狂犬病 gpI抗体ELISA试剂盒定期监测猪伪狂犬病,淘汰带毒种猪,能有效控制与净化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剖面类型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2003年和2006年采集的土壤盐分剖面分析数据,探讨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06年,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没有改变,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剖面类型总体以表聚型为主,这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风险大,必须进一步提高盐渍土的治理和合理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猪伪狂犬病(PR)目前在广西的流行情况,于2006~2008年对广西13个市122个不同规模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163份病料及61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63份病料经PCR检测出阳性病料6份,阳性率为3.7%;对6株广西PRV gE胞外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广西PRV毒株变异不大,6株广西PRVgE基因与国内外其他毒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很高,介于96.4%~100.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3.6%~100.0%,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应为同一毒株遗传进化而来;61份血清经gE—ELISA检测出阳性血清7份,阳性率11.5%,表明部分猪场存在PRV隐眭感染。调查结果肯定了广西在PR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提出做好免疫、加强监测、淘汰隐性感染猪、提高猪体免疫力、净化种猪群是今后PR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给贵州省规模养猪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对2008—2010年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检测与诊断的规模养猪场疾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免疫猪群中,仍有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其检出率分别为16.4%、17.8%、16.8%、12.8%和17.1%,在未免疫猪群中的检出率为43.7%、46.3%、26.5%、26.8%和45.6%,且多为混合感染。猪蓝耳病和猪瘟仍是危害规模养猪场的2种重要疫病,且猪圆环病毒病存在严重的隐性感染,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以来我国多省免疫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苗猪场出现变异型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经典猪伪狂犬病毒疫苗(Bartha-k61)对该病无法提供100%有效保护,已有研究发现变异型PRV和经典PRV gE基因存在特征性变异。为明确变异型PRVgB基因特征,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RV代表株gB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经典型和变异型PRV在gB蛋白氨基酸编码区第395位、453位、562位和739位存在特征性差异,但不同来源PRVg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1%~100%和96.1%~100%。从相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可以看出,PRV遗传进化出现两个大的遗传分支,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新发变异型和经典型PRV在中国PRV遗传进化分支上呈现各自独立进化小分支;我国近年分离的貉源和约克夏梗犬源与新发变异型PRV则处于同一进化小分支。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2年间(1981~2002年)平均土壤湿度(10~100cm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2年,东北地区表层(10~60cm)土壤湿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深层(60cm)以下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各年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各有不同,降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各个站点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除了降水,积雪、地温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OF法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2年间(1981~2002年)平均土壤湿度(10~100cm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在小兴安岭至牡丹江这块区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侧这2块区域最为突出,深层土壤湿度受外界影响比表层弱,两者表现出反位相。1981~2002年这段时间内,东北地区表层(10~60cm)土壤湿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深层(60cm)以下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各年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各有不同,降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各个站点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除了降水,积雪、地温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猪病毒病抗体及病原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猪场猪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猪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样采集各类猪只血液和组织样品,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圆环病毒病(PCV-2)的抗体、病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猪场存在CSF、PR野毒感染;PRRS免疫抗体水平不太理想,阳性感染率为3.3%~17.3%;PCV-2阳性感染率为0~9.6%。[结论]试验猪场病毒病,应采取完善的综合措施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常洪涛  姚惠霞  李鸿雁  陈陆  杨霞  赵军  王川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21-19522,19525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养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流行情况,为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相应的猪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南部分猪场送检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疫病检测诊断中心的血清进行监测,其中6 825、2 609、1 177、123和53份血清分别用于检测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和衣原体病抗体。[结果]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血清中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和衣原体病相应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8%、61.44%、25.49%、39.84%、5.66%。[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的防疫工作亟待加强,猪伪狂犬病的防治需要进一步强化,衣原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