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熟兴安落叶松纯林的3种不同采伐林分类型(原始林、渐伐林、皆伐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质量及其垂直分布(枯枝落叶层、土层0~5cm和5~10c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林分生长状况,决定了不同的土壤种子储量,渐伐林种子储量最多,皆伐林种子储量最小;从种子库活力程度看,种子整体质量非常差,完整种子中大部分为空粒种子,各林分均为70%左右;土壤种子库中种子集中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各林分林下均有幼苗,表明兴安落叶松纯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童庆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Z1):57-58
三明市生态公益林各林分类型在影响森林防土壤侵蚀能力的主要因子林冠截留量和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林冠截留量上格氏栲>柳杉>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荷.在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上格氏栲>木荷>柳杉>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荷.综合来看格氏栲林分在防土壤侵蚀能力上比其他林分类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列为三明市区一面坡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52 个乔木树种纯林的碳储量,分析其固碳能力差异,为碳汇造林选用乔木树种提供参考 依据。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1 年生的乔木树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52 个树种生长量和树干、树枝和 树叶的含碳率。按照平均木法,算出平均木生物量,结合平均含碳率、林分密度与保存率,估算碳储量。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碳储量差异极大,最高碳储量(厚荚相思Acacia farnesiana)比最低碳储量(紫 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相差约20 倍,年均碳储量在10 t/hm2 以上的树种有含羞草科的厚荚相思、大叶 相思A. auriculiformis 等5 个树种,年均碳储量在5~10 t/hm2 的有灰木莲Manglietia glanca、红荷Schima wallichii 等18 个树种。以保存率和单位面积碳储量2 个主要性状作聚类分析,可将52 个树种按固碳能力 划分成4 种类型的碳汇树种。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1 a生纯林内补植福建柏、台湾相思,分别形成2树种和3树种的混交林.造林14 a后,对比分析各林分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以及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尾松、福建柏、台湾相思3树种的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林木生长较快,枯枝落叶物多,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林分内的小环境.3树种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和2树种异龄混交林的林木蓄积量分别提高12.91%和6.06%、26.88%.  相似文献   

5.
采用群落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重度火干扰后天然次生林结构变化和演替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该地区广泛分布2个典型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即林分类型A和林分类型B。林分类型A是以白桦、山杨为优势树种组成的阔叶纯林或阔叶混交林,分布在坡度小于25。的低坡度区域;林分类型B是以蒙古栎、黑桦为优势树种组成的纯林或混交林,分布在坡度大于25。的高坡度区域。对火烧后这2种林分类型不同植被层(草本、灌木、幼树和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重要值和群落相似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干扰后林分类型A各层物种丰富度、盖度大于相应年度林分类型B;这2种林分类型的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盖度都随火后年度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而乔木层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各层物种丰富度重要值的比较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确定了林分类型A和林分类型B火烧后植被的演替动态过程。重度火干扰后80年,林分类型A演替趋势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灌木层以平榛、笃斯越桔为主,草本层以苔草、猴腿蹄盖蕨、红花鹿蹄草为主:林分类型B演替趋势为蒙古栎、黑桦混交林,灌木层以胡枝子、平榛为主,草本层以苔草、天门冬、小花萱草为主。图4表3参33。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源头水源林林分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钱塘江源头开化县林场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hamia lanceolata)林、落叶阔叶林、松阔混交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5种森林植被类型,建立20 m×20 m(水平距离)的调查样地,分析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该区域水源林目标结构类型和现有水源林结构优化调整措施和经营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内乔木层的郁闭度相似,灌木层与草本层却差异明显;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厚度接近,而腐殖层厚度却有明显差别;从不同林分的涵养水源以及保护植物多样性功能看,松林、松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要高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因此,建议通过间伐和引入乡土阔叶树种,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将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的同龄纯林,逐步改造为异龄复层林,并根据不同林分类型调节乔木层郁闭度,从而影响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等。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丘陵区油松林枯枝落叶层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枯枝落叶层作为土壤覆盖层(A层),对防止雨滴的直接击溅,降低水流速度,抑制土壤蒸发,促进降水入渗,控制水土流失,均有重要的作用,是继林冠之后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二个活动层。研究并查明枯枝落叶层的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将为确切评价林分的水文生态功能,合理经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毛竹等11种浙江省碳汇造林树种含碳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加热法对毛竹等11种浙江省碳汇造林树种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并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浙江省主要树种含碳率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毛竹,根部含碳率高,叶部含碳率低;第二类为松类、檫木和杉木,含碳率高;第三类为硬阔中的木荷、青冈和软阔中的桤木.生长速度较快;第四类为软阔中的枫香和硬阔中的山杜英。各树种各部分含碳率均在45.21%~53.88%之间,毛竹、针叶树种各组分的含碳率总体上比阔叶树种高1%~3%,毛竹林、针叶林的含碳率远远高于阔叶林。各器官含碳率可以分为3类:其中干部归为一类,根部和枝归为一类,叶部独立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侧柏林土壤与枯枝落叶层水文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烘干法、浸泡法、环刀法、渗透筒法测定了4种母岩侧柏林土壤物理性质、蓄水透水能力、林地枯枝落叶层存留量与蓄水性能。结果证明,石灰岩侧柏林土壤的物理性质最好,蓄水透水能力最强,页岩、板岩侧柏林次之,紫色页岩侧柏林最差。侧柏林地枯落物现有量很小,仅0.39~2.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自身干重的250%。根据侧柏林现状,提出了补植乔木树种、栽灌植草、保护枯枝落叶和灌草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其间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孝顺竹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893 g.g-1~0.5222 g.g-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竹秆(0.5222 g.g-1)竹根(0.5177 g.g-1)竹蔸(0.5041 g.g-1)竹叶(0.4967 g.g-1)竹枝(0.4893 g.g-1);土壤层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为0.0104 g.g-1,20 cm~40 cm为0.0046 g.g-1;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表现为乔木层(0.5148 g.g-1)枯落物层(0.4837 g.g-1)土壤层(0.0076 g.g-1);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44.8599 t.hm-2,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41.2518 t.hm-2)乔木层(3.5965 t.hm-2)枯落物层(0.0116 t.hm-2),分别占91.95%,8.02%和0.0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4种植被含水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在0—600cm土层中,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因植被类型不同表现显著差异(P〈0.05),依次表现为小叶杨〉草地〉撂荒地〉柠条;(2)在0—600cm土层中,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区土壤剖面可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200cm)、次活跃层(200—300em)和相对稳定层(300—600em)。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乔一草或乔一灌一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以减少该区域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这对于改善当地植被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赛罕乌拉4种典型林分为对象,对其林下植被及枯落物层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分结构越复杂,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越大,其截留降雨的能力也越大。②4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范围在12.44~31.60t/hm2,针叶林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③枯落物持水率大小顺序为山杨林>白桦林>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山杨林分枯落物的最大吸水率(511%)为落叶松林分(280%)的1.8倍。④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为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枯落物最大拦蓄量大小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混交林>阔叶林。落叶松林的有效拦蓄量最高(为6.56mm),白桦林分有效拦蓄量最小(为3.38mm)。  相似文献   

14.
以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下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属性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土壤碳密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3种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红松阔叶林阔叶红松林针阔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枯落物层的分解,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特征表明原始红松混交林树种构成不同,潜在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对土壤属性因子而言,碳氮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植被覆盖因子而言,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无相关关系;0~100 cm深度内红松阔叶林的土壤碳密度最大,为181.4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为180.56 t/hm2,阔叶红松林最小,为150.78 t/hm2,且接近70%的土壤碳储存集中在40 cm以上的土层内。旨在为揭示原始红松混交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探索我国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碳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森林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枯落物层是森林拦蓄降水的重要环节。为了调查景谷县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样区和18个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结果表明:(1)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枯落物蓄积量最大的是季雨林,最小的是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李雨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未分解层大,而暖性针叶林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半分解层大;(2)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最高,季雨林最小,暖性针叶林介于二者中间;(3)自然状态下,阔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大于针叶林,但由于针叶林枯落物数量较多,不易分解糜烂,因此仍有很强的拦蓄能力,3种植被类型中,暖性针叶林的拦蓄能力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6.
对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中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的凋落物贮备量有所差异,难被微生物降解的云南松林凋落物贮备量最大(2.66 kg/m2),其次是西南桦林(2.03 kg/m2)、旱冬瓜林(1.97 kg/m2),最小的是栎类林(1.81kg/m2)。旱冬瓜林(落叶阔叶林)的最大持水率最高,其次是西南桦林(落叶阔叶林)和栎类林(落叶阔叶林),云南松林(常绿针叶林)最低。  相似文献   

17.
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 H)1.036 6;W树皮=0.013 5(D2 H)0.787 1;W树枝=1.223 0(D2 H)0.257 3;W树叶=0.851 1(D2 H)0.258 7;W地下=0.031 1(D2 H)0.736 7;W地上=0.070 7(D2 H)0.854 3;W总=0.094 2(D2 H)0.838 3。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和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为马尾松人工林营林措施及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鼎湖山两种典型林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黧蒴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探索凋落物质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结果】1)林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硫酸根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全磷、交换性K+、Ca2+和Mg2+有极显著影响(P<0.01),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除硝态氮含量和交换性H+含量以外)均高于纯林。2)相同林型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且主要聚集在0~10 cm土层,表聚效应十分明显。3)纯林凋落物有机碳、全氮、C/N和全磷等含量高于混交林;相同林型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全钙和全镁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腐殖质层。4)土壤养分与地被层凋落物质量的RDA分析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C/N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纯林的土壤养分低于混交林的主要原因是纯林凋落物具有较高的C/N和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梯度对阔叶红松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8月,在吉林省白河林业局红石林场(12755E,4230N),沿着一个山坡设置了一个长宽为112m8m、包含14个样方的样带。调查了群落结构、0-10cm和10-20cm的土壤含水量、枯落物现存量及其C、N、P含量,主要树种的叶片和枝条的C、N、P含量。沿着山坡的不同位置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导致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蒙古栎的比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逐渐升高,而其他主要阔叶树种则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枯落物的水分变化趋势与土壤一致。在不同坡位枯落物的分解状况不同,干重差异显著。坡下枯落物含量较坡上的丰富,部分原因在于群落结构的变化。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了枯落物的成分、降解及其养分的释放,进一步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结构并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图7表2参14。  相似文献   

20.
刘德良 《林业科技》2010,35(6):60-63
采用样地群落调查法对梅州市6类绿地的组成面积、种群结构、垂直结构、径阶结构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现有各类城市森林面积9953.05hm2,其中郊区城市森林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69%,其它各类绿地面积合计仅占总面积的9.31%;(2)在65个人工植物群落中,垂直结构为乔、灌、草3层结合的立体群落结构有9个(13.8%),乔、草结合的2层结构类型有34个(52.3%),乔或草单层结构类型共12个(18.5%);(3)62种乔木树种平均胸径为16.7cm,其中平均胸径〈10cm的有23种(37.1%),平均胸径为10~20cm的树种有29种(46.7%),平均胸径为20~30cm、〉30cm的树种各有5种(分别为8.1%);(4)梅州市城区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是垂榕、大叶榕、大王椰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