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松材线虫是松材线虫病的病原,且与其伴生细菌之间存在互作。为研究松材线虫和伴生细菌的互作关系,本研究用Nycodenz介质离心和SDS裂解法富集松材线虫的伴生细菌,以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构建了松材线虫伴生细菌fosmid宏基因组文库。文库克隆的插入片段大小分布在30~45kb,平均长度为40kb。该文库包含19200个克隆,共计包含7680000kb DNA。文库稳定性检测表明插入的DNA片段能够在fosmid质粒中稳定遗传,没有发现插入片段丢失或重排。随机挑选96个克隆进行末端测序,BLAST分析表明:该文库中松材线虫序列占5.2%,细菌序列占64.6%,无同源序列14.6%。对伴生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Stenotrophomonas为优势种群,SphingomonasCupriavidusPseudomonas为次优势种群。该文库的建立为揭示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的互作关系及伴生细菌的生态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结线虫种群的线粒体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同工酶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引物#C2F3和#1108对42个根结线虫种群线粒体DNA (mtDNA)中的COⅡLrRNA间区域进行特异性PCR扩增,35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7kb,其中29个是南方根结线虫,6个是爪哇根结线虫;3个花生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1kb;1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7kb,为根结线虫属在中国的新记录种;3个北方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5kb。用单条2龄幼虫提取物作模板得到的结果与大量提取DNA作模板的结果相同。为了区分产生相同大小片段的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南方根结线虫都可以被HinfⅠ酶切,且产生约1.3和0.4kb的2个限制性片段;但供试的爪哇根结线虫种群不能被酶切。由此表明,利用mtDNA PCR及酶切实验可以作为快速而准确地鉴定常见根结线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线虫拮抗土壤、线虫拮抗植物根表、普通植物根表,并首次尝试从北方根结线虫雌虫和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分离筛选具有防治危险性线虫病害潜力的生防细菌。在室内试验中,10株细菌菌株对北方根结线虫J2和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致死作用,其中9株能杀死大豆胞囊线虫J2。在温室试验中,8株菌株对线虫病害的防效在38.2%~66.2%之间。经鉴定,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 sp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致死效果的生防细菌,从山东省10个县市蔬菜主产区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采用离体杀线虫试验测定分离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致死活性,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效杀线虫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其杀线虫特性进行表征,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潜力。结果显示,从山东省蔬菜主产区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到1株高效杀线虫菌株AMCC 100218,结合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此菌株为和田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hotanense;该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效果可达88.87%,其杀线虫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且耐碱不耐酸;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够显著减少土壤中的虫口密度,降低番茄发病率。表明和田鞘氨醇杆菌AMCC 100218菌株是1株具有防治根结线虫病潜力的生防细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根结线虫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分布和种类, 从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1 181份土样, 经生物测定发现312份土样中种植的水稻或番茄幼苗根系会产生根结, 阳性总检出率为26.42%。利用线虫特异性引物从171份阳性样品中鉴定出6种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分别占鉴定总样品数的88.89%、41.52%、29.82%、10.53%、4.09%和3.51%。被1、2、3、4、5、6种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42.11%、41.52%、12.87%、2.92%、0.58%和0, 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独侵染(34.50%)、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北方根结线虫(22.81%)或花生根结线虫(13.45%)混合侵染。本研究结果将为制定相应的传播阻断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方、爪哇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快速灵敏的PCR鉴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制南方、爪哇和花生根结线虫快速灵敏的检测和鉴定方法,分别分离了4个南方根结线虫和3个爪哇根结线虫特异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片段。在这些RAPD标记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对SCAR PCR引物,并用源于国内外的南方、爪哇、花生、北方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群体验证其扩增特异性和灵敏度。最终确定了3对高效扩增的SCAR引物,它们组合使用可以可靠灵敏地鉴定南方、爪哇和花生根结线虫。3对引物的扩增灵敏度达1/3条的二龄幼虫、雄虫或雌虫,这表明本研究研制的PCR鉴定法可用于生产实践中土样和根样中3种根结线虫快速灵敏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黄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黄芩根系分离的根结线虫其形态特征及测量值与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基本一致。该线虫种群rDNA-ITS和28S rDNA D2/D3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北方根结线虫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0%和99.74% (rDNA-ITS: JX024147; 28S rDNA D2/D3: MW288147)。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线虫群体与其他北方根结线虫群体聚为一支,置信度在95%以上。利用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h-F/Mh-R扩增并测序得到457 bp的特异性片段。因此,基于形态学结合rDNA-ITS、28S rDNA D2/D3序列和特异性片段长度,将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接种该线虫后的黄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40 d后须根上有明显的根结。经分离鉴定,致病群体为北方根结线虫。综上所述,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该线虫对黄芩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繁殖系数为1.997。  相似文献   

8.
种的评论根结属线虫种的主要和次要特征的比较往往是非常困难的,颇有可能是归因于特征和形态量度的近似。泰晤士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Thamesi 和赤特武根结线虫 M.C-hitwoodi 分别近似于花生根结线虫 M.aren-aria 和北方根结线虫 M.hapla.高弓根结线虫 M.acrita 和南方根结线虫瓦忒勒亚种 M.incognita wartelli 很难与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9.
自烟草中分离获得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菌株YC-10。研究发现该菌株有伴胞晶体产生,菌体、芽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huringiensissubsp.kurstaki相似,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相似性最高,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发酵液及伴胞晶体蛋白对南方根结线虫J2有很强的杀线活性,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h线虫死亡率为100%;伴胞晶体蛋白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h的LC50为5.86μg.mL^-1。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线虫生物防治上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生防细菌YC-10的杀线虫活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草中分离出1株对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YC-10。将该细菌发酵滤液原液及5、10、20和40倍稀释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96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处理大豆胞囊线虫96 h,致死率大于90%,在植物线虫生物防治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形态特点、理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C-10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活性成分对热稳定,高温、蛋白酶K处理不影响其杀虫活性,而酸性条件下杀线虫活性比碱性中更强。为后续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杀线虫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南方根结线虫Col基因分子克隆及其VIGS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线虫角质层胶原蛋白基因(Col)与根结线虫病害的关系,利用从线虫基因组中预测的Col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col基因MiCol.该基因完整编码区长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克隆的MiCol与预测的MiCol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9.67%,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100%.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将其导入番茄植株并接种南方根结线虫,60 d后,沉默载体pTV-MiColi处理番茄植株的根结数比空载体对照及清水对照分别减少49.4%和49.2%,表明MiCol基因沉默显著降低了南方根结线虫的侵染数量.  相似文献   

12.
四种熏蒸剂对辣椒疫霉和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明确不同熏蒸剂对土传病原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毒力,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4种土壤熏蒸剂氯化苦、棉隆、威百亩、1,3-二氯丙烯的毒力及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复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氯化苦、棉隆、威百亩、1,3-二氯丙烯对辣椒疫霉的EC50分别为0.12、2.44、8.30、8.45 mg/L; 对南方根结线虫的EC50 分别为1.23、0.22、0.30、0.18 mg/L。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以2:1、1:1、1:2比例复配时对辣椒疫霉的EC50 分别为1.13、0.24、0.14 mg/L;对南方根结线虫的EC50分别为0.19、0.32、0.61 mg/L。结合经济效益和多种病害兼治的原则,推荐使用1,3-二氯丙烯与氯化苦1:1配比,可兼治辣椒疫病和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13.
茄子砧木根系苯丙烷类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幼苗人工接种方法,研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茄子砧木幼苗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遭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幼苗根系PAL、TAL、PPO活性及总酚、木质素含量均以托鲁巴姆显著高于赤茄.虽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使2个茄子砧木幼苗根系苯丙烷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但以托鲁巴姆增幅较大,其PAL、TAL、PPO活性及总酚、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增幅较对照分别高67.87%、82.13%、32.19%、62.14%和20.91%,而赤茄仅分别较对照高47.13%、45.52%、18.08%、35.38%、14.86%.整个侵染进程中,托鲁巴姆始终表现出强烈的抗性反应,而赤茄除在初次侵染前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反应外,其余时间反应较弱,尤其在遭受二次侵染时,抗性反应显著低于初次侵染.表明苯丙烷类代谢产物及关键酶与茄子砧木抗南方根结线虫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2007-2008年的一项温室测验中,10株黄瓜幼苗内生真菌表现出了对南方根结线虫较好的防效,为了阐明其作用方式,用裂根试验设计研究了10个菌株诱导黄瓜产生根结线虫抗性的能力.同一植株的根系被分为彼此隔离的挑战根系和应答根系,镰刀菌Fusarium spp.菌株Fu234和Fu654、毛壳菌Chaetomium sp.菌株Ch1001、叶点霉Phyllosticta sp.菌株Ph511在挑战根系中接种后,应答根系中的线虫入侵总数显著降低,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2.4%、35.7%、38.4%、23.6%(第1次测定)和63.6%、45.2%、51.0%、37.0%(重复测定),这4个菌株诱导了黄瓜对根结线虫入侵的抗性.同时,Fu234、Fu654、Ch1001和拟青霉Paecilomyces sp.菌株Pa972接种后应答根系中的卵与雌虫的比值显著减少,相比对照其比值分别降低了24.3%、37.7%、48.3%、21.2%(第1次测定)和21.6%、39.8%、30.0%、46.2%(重复测定),这4个菌株诱导了黄瓜对根结线虫繁殖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毒编码的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介导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移动,研究其与寄主间的分子互作有助于揭示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将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MP基因定向克隆到含有DNA结合功能域(DNA-binding domain,BD)载体上,并构建与激活功能域(activation domain,AD)融合表达的西瓜茎叶cDNA文库,然后用MP为诱饵筛选文库寻找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结果表明,诱饵质粒插入的MP基因可读框和氨基酸序列均正确,对酵母菌株AH109和Y187没有自主激活能力;文库滴度为2.94×106CFU/mL,且大多数插入片段在700bp以上,质量符合筛选要求;经过筛选和共转化回转验证,有48个候选阳性克隆与MP在酵母中互作。测序得到这些克隆的cDNA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共编码12种蛋白。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江苏南京、徐州和常州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细菌分离物1914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70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分离物,其中11株对5种水稻病害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11株拮抗菌进行田间防效和室内促生试验,测定菌株分泌的抑菌物质和促生物质,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在48.41%和43.03%以上;均可产生蛋白酶与嗜铁素,而不产生几丁质酶,除XF-174外其余10个菌株均可产生纤维素酶;对水稻苗株高和鲜重具有促生作用,并均可产生赤霉素(GA3);除ZF-273和XF-174外的9个菌株可产生吲哚乙酸(IAA),且细菌发酵液中IAA和GA3含量与水稻株高和鲜重的增长率呈正相关.结合各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与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SF-18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F-174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余9个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NH4HCO3、CuSO4.5H2O、CsCl、NH4NO34种无机盐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了4种无机盐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各种无机盐均对线虫卵、卵囊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卵囊孵化的抑制率和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其中0.05 mol/L NH4HCO3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16 h达81.17%,24 h后达100%;对线虫卵孵化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16 h达93.33%,24 h后达100%。各种无机盐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内均对2龄幼虫有致死效果,且半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其中CuSO4.5H2O的LC50最小,NH4HCO3和CsCl次之。表明CuSO4.5H2O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CsCl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从核酸水平上研究亚洲玉米螟Pgi基因相关特性,采用反转录PCR及RACE等技术对该基因编码序列及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与Gen Bank中其它昆虫Pgi基因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Pgi基因编码区序列长为1 671 bp,共编码556个氨基酸;其DNA序列全长为10 078 bp(短序列为9 311 bp),由12个外显子与11个内含子镶嵌而成;各外显子长度与鳞翅目大部分昆虫相同,介于95~188 bp之间,内含子序列总长度为8 407 bp(短序列为7 640 bp),各内含子长度介于418~1 547 bp之间,且在内含子3、4、5、11上均发现杂合现象。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大部分昆虫Pgi基因c DNA严格按物种聚类,除了双翅目的家蝇Musca domestica与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出现一定的交叉现象外,其余没有出现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无机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常见无机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J_2)存活、趋性以及卵囊内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合物不同浓度处理对M.incognita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无机化合物浓度的增加,J_2死亡率上升,NH_4HCO_3、Na_2SO_4、CuCl_2·2H_2O、CuSO_4·5H_2O和FeCl_3·6H_2O浓度分别为O.03、0.03、0.0003、0.0004和0.0007 mol/L即可抑制其存活.除Cu~(2+)化合物外,其它无机化合物在供试浓度下均对卵囊内卵的孵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含Ca~(2+)化合物均对南方根结线虫J_2有吸引作用,而含NH_4~+的NH_4HCO_3和NH_4NO_3对J_2排斥.除碳酸氢铵LC_(90)抑制种子萌发外,其它化合物对番茄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后期幼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CuSO_4·5H_2O防治效果最佳,在LC_(50)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防效可达7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