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建辉 《水产养殖》2004,25(3):11-13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大面积培育双斑东方鲀鱼种的技术,重点阐述了双斑东方鲀繁殖技术、前期天然活饵的培养、饵料驯化以及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阳清发 《齐鲁渔业》2005,22(1):23-24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Richardson)]属鲀形目,鱼鲀,东方鲀属,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双斑东方鲀肉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从其性腺、肝脏等体内器官提取的河鲀毒素国际市场售价昂贵,具有极高的农用和医用价值,综合深加工开发潜力极大。双斑东方鲀对盐度适应性强,可在河口咸淡水(盐度3~5)和海水环境中养殖,养殖区域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水域。养殖方式目前主要为池塘单养、混养和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野生和养殖双斑东方鲀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对厦门同安海域野生和养殖双斑东方鲀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对6份样品进行分析,共得到优质序列99 500条,相似度为97%的聚类分析显示,野生双斑东方鲀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524,其中独有的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68,养殖双斑东方鲀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576,其中独有的运算分类单元数目为120。通过计算Chao1、observed-species、PD_whole_tree、香农指数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双斑东方鲀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野生双斑东方鲀。门水平分析表明,变形菌门为野生双斑东方鲀和养殖双斑东方鲀的优势菌。产河鲀毒素相关的希瓦氏菌属、纤毛菌属、发光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在野生双斑东方鲀肠道微生物中占有一定比例,而在养殖双斑东方鲀中未发现。所获结果揭示了野生和养殖双斑东方鲀肠道微生物中优势菌群的组成,为探究河鲀毒素的产毒机制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阳清发 《内陆水产》2004,29(9):10-11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 (Richardson)]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双斑东方鲀肉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双斑东方鲀对盐度适应性强。可在河口咸淡水(3‰~5‰)和海水环境中养殖,养殖区域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水域。养殖方式目前主要为池塘单养、混养和网箱养殖。为了适应双斑东方鱼屯在国内养殖的迅猛发展,有必要进行苗种长距离运输。以解决养殖发展的种源问题。笔者2004年6月下旬2次从上海运输苗种到福建.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现将运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在福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养殖产业,但其精卵成熟同步率低、自然交配受精率低等繁殖特点已成为养殖规模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而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作为直接保存细胞遗传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双斑东方鲀规模化人工繁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研究以复苏后的精子活力为选择指标,开展双斑东方鲀精子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对抗冻剂、基础液、精子稀释浓度和降温程序等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获得了双斑东方鲀精子的最适冷冻方法:以含5%二甲亚砜(DMSO)的MPRS溶液与精子按1∶1比例稀释,样品在4℃冰箱中平衡30 min,液氮上方10 cm处熏蒸5 min,再下降到5 cm处熏蒸5 min,之后投入液氮。按此方法保存的双斑东方鲀精子在解冻激活后,其活力可达(83±3)%,与相应卵子受精,可得到平均70%的孵化率,可以满足双斑东方鲀规模化人工繁育的需求。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东方鲀鱼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双斑东方纯在福建省的养殖面积已超过千亩,养殖形式多样,有网箱养殖、虾池养殖及河口低盐度水泥池养殖,但有相当部分养殖以失败告终。为此,我们在开展养殖试验基础上同时开展双斑东方鲀病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探讨,下面是主要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漫话河鲀     
河鲀,俗称“鸡抱”。在珠江口捕获的河鲀,均属东方鲀,有黄鳍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圆斑东方鲀和弓斑东方鲀等几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养殖红鳍东方鲀、黄鳍东方鲀为主,在南方江、浙、福建、广东一带主要养殖双斑东方鲀,其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刺激隐核虫病是双斑东方鲀养殖生产中的主要致死性寄生虫病,为安全、有效地防治刺激隐核虫病,开展了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及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4、7.12、5.32、4.44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为1.72 mg/L。刺激隐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1.0、1.5 mg/L的硫酸铜质量浓度对病鱼治疗有效,药浴后刺激隐核虫虫体活力下降,第3 d部分虫体解体或脱落,药浴5 d治愈;0.5 mg/L硫酸铜对病鱼治疗效果不佳,病情继续发展,第8 d病鱼死亡。临床上建议使用硫酸铜质量浓度1.0 mg/L治疗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本研究对其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及其纤毛虫病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诱导方法、技术参数的筛选及生产性育苗的模式.采用温度休克方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在水温18~20℃条件下,卵受精后5 min用40℃的水温处理双斑东方鲀受精卵10 min,三倍体诱导率100%,孵化率相对诱导量达25%;育苗采用前期室内工厂化培育与后期土池培育相结合方法,培育出全为三倍体(体长3 cm以上)苗种5.8万尾,对应孵出苗量,成活率为34.6%.  相似文献   

11.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Richardson)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而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海岸线长,自然气候比较适宜养殖双斑东方鲀,且人工养殖可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度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03年3月~2004年3月在厦门同安进行网箱养殖二龄双斑东方鲀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海区条件及网箱设置养殖海区水深10m以上,成鱼养殖期海水盐度25‰~32‰,pH7.5~8.0,水温10.5℃~30.2℃,溶解氧6.0mg/L以上。网箱采用饲养大黄鱼的聚乙烯双层网箱,网目的大小随着鱼体的大小而选用2.0cm~3.5cm,网箱面积20m2,深3m。…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东方鲀属系统发育学及群体遗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雄  刘波  宫杰  白玉麟  阳俊逸  徐鹏 《水产学报》2020,44(11):1792-1803
为了细致探究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群体尺度对东方鲀属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在包含10个种的124尾东方鲀中,挖掘了1 48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4个插入缺失(INDEL),使用这些遗传变异位点进行了系统发育及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网纹东方魨与铅点东方鲀可能是同种异名,且二者形成的姊妹群位于东方鲀属基部;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与双斑东方鲀各自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实验发现了4尾可疑的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杂交个体,以及2尾可疑的横纹东方魨杂交个体。遗传多样性方面,弓斑东方鲀遗传多样性最低。此外,实验在10种东方鲀中共找到595个种间特异性SNP位点。Ka/Ks分析表明,nd6基因的Ka/Ks最高(平均为1.19),说明在东方鲀属中nd6可能经历了正选择,而ATP合成酶基因可能在东方鲀适应淡水环境中受到选择。研究表明,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较为复杂,且在野生环境下东方鲀物种间广泛存在自然杂交现象,该研究为东方鲀物种快速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加速东方鲀属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并为东方鲀野生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连日来,省海洋与渔业局分别在漳州、泉州河海交界处开展双斑东方鲀放流活动。130万尾体长3公分以上双斑东方鲀从九龙江口和泉州湾缓缓游入大海。  相似文献   

14.
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东方鲀(Fugubimaculatus Richardsom),属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由于市场售价高,近几年在江浙、福建一带兴起养殖热潮。但是该鱼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防治河鲀车轮虫病,分别设置0、2.5、5.0、7.5、10.0、12.5、15.0、17.5、20.0、25.0、30.0、35.0和40.0共13个盐度梯度,对暗纹东方鲀进行了浸浴实验。结果显示,盐度为15以下,对暗纹东方鲀的存活没有影响;盐度为0、2.5、5.0时,4 d内车轮虫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盐度7.5作用4 d,盐度10.0作用3.5 d,盐度12.5作用3 d,杀虫率可达95%以上;盐度15.0作用32 h,盐度17.5作用24 h,盐度20.0作用10 h,盐度25.0作用4 h,盐度30.0作用1.5 h,盐度35.0作用1 h,盐度40.0作用0.5 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均可达100%。应用SPSS软件,对杀虫盐度和时间进行拟合曲线方程分析,其数学模型为对数曲线方程y=34.19-5.55lnx。另外,车轮虫在暗纹东方鲀体表的复活试验显示,用提高盐度的方法杀灭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后,再恢复到正常养殖盐度5.0的情况下,暗纹东方鲀的体表车轮虫病不再复发,说明盐度7.5以上能治疗暗纹东方鲀的车轮虫病。结合提高盐度治疗暗纹东方鲀车轮虫病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建议以盐度为7.5–15.0作为治疗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的适宜盐度。  相似文献   

16.
为防治河鲀车轮虫病,分别设置0、2.5、5.0、7.5、10.0、12.5、15.0、17.5、20.0、25.0、30.0、35.0和40.0共13个盐度梯度,对暗纹东方鲀进行了浸浴实验。结果显示,盐度为15以下,对暗纹东方鲀的存活没有影响;盐度为0、2.5、5.0时,4 d内车轮虫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盐度7.5作用4 d,盐度10.0作用3.5 d,盐度12.5作用3 d,杀虫率可达95%以上;盐度15.0作用32 h,盐度17.5作用24 h,盐度20.0作用10 h,盐度25.0作用4 h,盐度30.0作用1.5 h,盐度35.0作用1 h,盐度40.0作用0.5 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均可达100%。应用SPSS软件,对杀虫盐度和时间进行拟合曲线方程分析,其数学模型为对数曲线方程y=34.19-5.55lnx。另外,车轮虫在暗纹东方鲀体表的复活试验显示,用提高盐度的方法杀灭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后,再恢复到正常养殖盐度5.0的情况下,暗纹东方鲀的体表车轮虫病不再复发,说明盐度7.5以上能治疗暗纹东方鲀的车轮虫病。结合提高盐度治疗暗纹东方鲀车轮虫病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建议以盐度为7.5–15.0作为治疗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的适宜盐度。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盐度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将暗纹东方鲀幼鱼在盐度分别为0、10、17、26、40的水体中饲养6周,比较不同盐度下幼鱼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当盐度为40时,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死亡率为100 %;各盐度组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幼鱼的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增高而下降。在淡水环境中,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摄食率最高,达5.02 %;在高盐度水体中最低,为3.75 %。暗纹东方鲀幼鱼的饲料系数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升高,淡水组和26盐度组与10、17盐度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7±1)℃、盐度25±1、PH值为7.90~8.10、溶解氧6.00 mg/L条件下,采用静水法进行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敌百虫、乙酸铜等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敌百虫和乙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半致死浓度(24、48、72、96 h)分别为(1.88、1.84、1.76、1.75 mg/L)、(23.30、22.55、20.34、19.50 mg/L)、(11.27、7.06、6.38、5.57 mg/L)、(9.25、9.03、7.03、5.48 mg/L)、(16.85、14.19、10.23、7.92 mg/L)和(10.54、8.78、6.13、5.4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3、6.34、0.83、2.58、3.02和1.83 mg/L。双斑东方鲀幼鱼对6种药物耐受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敌百虫戊二醛乙酸铜甲醛高锰酸钾。实际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药物安全浓度控制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盐度对暗纹东方鲀幼鱼越冬成活率的影响,于2012年底进行了盐度梯度试验,测定在不同温度(8、10、12、15℃)下,(50±2.32)g的暗纹东方鲀在不同盐度(0、1.5、3.0、4.5、6.0)下的越冬成活率,并通过大棚自然越冬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在试验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暗纹东方鲀的越冬成活率也逐渐提高;而在同一盐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暗纹东方鲀的越冬成活率也逐渐提高。当盐度为0时,暗纹东方鲀无法在自然温度下安全越冬;当盐度为4.5时,水温在8℃以上,暗纹东方鲀即能安全过冬,其越冬成活率达到80%以上。暗纹东方鲀大棚自然越冬试验证明,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增加水体盐度的方法经济而有效,当温度为15、12、10、9℃时,将相应的水体盐度调节为1.5、3.0、4.5、4.5,经过150 d的越冬期,两种规格(50~60 g和20~40 g)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为93.7%和80.5%。  相似文献   

20.
双斑东方鲀为肉食性,可摄食活动迟缓的病虾,从而降低对虾发病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