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智能温室人工栽培红杆铁皮石斛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无机硒(亚硒酸钠:0,5. 0,7. 5,10. 0,15. 0,30. 0 mg·L~(-1))对铁皮石斛富硒能力、生长状况和鲜条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各处理都极显著地提高鲜条硒和多糖的含量。鲜条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且各处理间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在外源硒较低质量浓度(0~7. 5 mg·L~(-1))范围内,鲜条多糖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各处理植株长势良好;外源硒质量浓度在7. 5 mg·L~(-1)时,鲜条多糖含量达到最高(49. 665 g·kg-1),但个别老叶开始出现黄化;当外源硒质量浓度大于7. 5 mg·L~(-1)时,鲜条多糖含量逐步递减,老叶黄化症状逐步加重;外源硒质量浓度(30. 0 mg·L~(-1))过高时,老叶大量枯黄脱落,新叶退绿,植株衰老。因此,5. 0~7. 5 mg·L~(-1)是铁皮石斛此生长期的外源亚硒酸钠适宜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硒对水稻不同器官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用硒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垦鉴稻5"为试验材料,研究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水稻成熟期不同器官硒和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硒能提高水稻叶片、茎秆、稻壳与精米硒、氮和钾含量,并且各器官硒、氮、钾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 g/hm~2和200 g/hm~2硒处理精米中硒含量为对照的1.5倍和2.6倍。施硒能显著提高精米的磷含量,降低稻壳的磷含量。低浓度(100 g/hm~2)硒增加叶片和茎秆磷含量,而高浓度硒(200 g/hm~2)叶片和茎秆磷含量下降。施硒能提高水稻的产量,200 g/hm~2硒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结论]施硒能增加水稻不同器官硒、氮和钾含量,其中200 g/hm~2硒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籽粒中硒的存在形态及积累特性,探索小麦硒肥施用技术。[方法]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在中麦175开花期喷施低(8mg·L~(-1))、中(16mg·L~(-1))、高(24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以不喷硒为对照),测定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硒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麦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重较CK增加,缓解了根系衰老,提高了根冠比、各器官硒含量及籽粒各形态硒的积累。喷施低、中浓度亚硒酸钠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8.0%~17.0%,以低浓度效果最佳,而喷施高浓度则反之。各器官硒含量、茎和叶硒积累量所占比例、籽粒中硒酸盐含量及其积累量所占比例、硒代蛋氨酸含量均以低浓度最低,以高浓度最高,而籽粒硒积累量占植株总硒比例、籽粒中有机态硒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以低浓度最高,而高浓度最低。[结论]开花期喷施低浓度(8mg·L~(-1))亚硒酸钠可有效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且更利于硒向籽粒中运转,增加有机态硒含量及其占比,降低无机态硒含量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4.
陕北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硒潜在缺乏,不仅影响谷子产量,还降低了谷子的营养品质,研究施用硒肥对该地区谷子生产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施硒肥对土壤和秸秆硒含量,以及谷子籽粒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后土壤硒含量在榆林市榆阳区和米脂县两个试验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硒肥量的增加施用,谷子籽粒硒、蛋白质、脂肪和秸秆硒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在榆阳区施用硒肥75 kg·hm~(-2)和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0168 mg·kg~(-1)分别增加到0.234和0.258mg·kg~(-1),分别增加了1 292.9%和1 435.7%;在米脂县施用硒肥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143mg·kg-1增加到0.281 mg·kg~(-1),增加了96.5%。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富硒乳酸菌(SL)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脏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制备富硒乳酸菌,然后用CCl4诱导建立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通过Real-time PCR法测定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蛋白(α-SMA)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SL显著降低了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ALT(87.3 U·L~(-1))、AST(98 U·L~(-1))活性和MDA(2.42 nmol·mg~(-1))含量(P0.05),但增加了GSH-Px(37.9 U·mg~(-1))、SOD(202U·mg~(-1))活性和GSH(3.36 mg·g~(-1))含量(P0.05)。SL抑制了CCl4诱导的肝脏炎症和坏死。此外,SL显著降低了CCl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α-SMA、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SL通过缓解肝脏氧化应激,降低肝内炎症反应来保护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栽培措施对紫苏铜富集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方式、栽培方式对紫苏铜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紫苏根部铜含量以中密度、混合施肥、直播处理组合(D_2F_3P_2)最低(33.6 mg·kg~(-1)),籽粒铜含量以中密度、复合肥、移栽处理组合(D_2F_2P_1)最低(34.2 mg·kg~(-1)),茎叶铜含量以中密度、有机肥、直播处理组合(D_2F_1P_2)最低(26.1 mg·kg~(-1))。紫苏铜富集系数以中密度、有机肥、直播处理组合(D_2F_1P_2)最低(0.86);铜转运系数以中密度、有机肥、直播处理组合(D_2F_1P_2)最低(0.70);铜富集量以低密度、有机肥、移栽处理组合(D_1F_1P_1)最低(61.3 g·hm~(-2))。[结论]施用有机肥、降低种植密度以及采用移栽的种植方式有利于降低紫苏对铜的吸收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湖南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湖南省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对湖南烟区的4 866个土壤普查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植烟土壤全磷含量整体偏低,均值为0.74 g·kg~(-1),低于适宜值,呈中等强度变异。"适宜"(1.0~1.5 g·kg~(-1))和"高"(1.5g·kg~(-1))的植烟土壤仅为14.15%和2.00%。土壤速效磷含量很高,均值为38.1 mg·kg~(-1),变异强度较大,约有52.39%的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极高(30 mg·kg~(-1)),有21.0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20~30 mg·kg~(-1)),仅有16.68%的土样处于适宜(10~20 mg·kg~(-1))水平。  相似文献   

8.
施硒对冬小麦镉吸收、迁移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施硒对冬小麦镉吸收、迁移及分配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镉0 mg·kg~(-1)(Cd_0)、1.5mg·kg~(-1)(Cd_(1.5))、6 mg·kg~(-1)(Cd_6)3个水平和硒0 mg·kg~(-1)(Se_0)、0.5 mg·kg~(-1)(Se_(0.5))、5 mg·kg~(-1)(Se_5)3个水平,研究不同施硒量对冬小麦各部位中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随镉胁迫的增加而下降,Se_(0.5)、Se_5处理均增加冬小麦产量。在Cd_(1.5)水平下,施硒增加冬小麦各部位的镉质量分数,降低籽粒及根中镉分配比例,最大降幅分别为29.0%和23.5%。在Cd_6水平下,Se_5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籽粒、颖壳、茎秆中镉质量分数以及根到茎秆镉迁移系数;施硒提高根中镉分配比例,最大增幅为51.7%,降低茎秆中镉分配比例,最大降幅为52.3%。Se_5处理可抑制冬小麦对镉的吸收,减少冬小麦中镉向籽粒的转运。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芸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龙芸2号"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及施肥量对芸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110 cm行距,密度15万株·hm~(-2),施肥量160 kg·hm~(-2)(尿素25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硫酸钾52.94 kg·hm~(-2))产量最高,2 276.23 kg·hm~(-2)为产量最高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叶面施硒与水稻氮代谢关系,采用盆栽试验,分析4种硒浓度(0,20,40,60mg·kg~(-1))下,水稻生育后期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氮分配比例及氮迁移率和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40mg·kg~(-1)硒处理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和精米硒含量、硒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精米硒含量为0.084~0.173mg·kg~(-1),是对照的3.65~7.52倍。硒浓度0~40mg·kg~(-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茎和穗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40mg·kg~(-1)硒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增加3.83%,60mg·kg~(-1)硒处理叶片、茎和穗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降低。可见,松粳9号孕穗期喷施40mg·kg~(-1)硒,有利于植株氮吸收,提高精米硒的含量,且精米硒含量达到富硒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土壤硒浓度对魔芋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球茎硒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花魔芋生长的最佳土壤硒浓度,为魔芋富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硒含量为10.3 mg/kg时,魔芋球茎全粉和精粉中的含硒量分别为0.284和0.187 mg/kg,且对魔芋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品质无影响。随着土壤中硒浓度增大,球茎硒含量也在不断升高,而对魔芋叶、根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导致球茎膨大系数减小,葡甘聚糖含量降低。因此,在土壤硒含量不超过10.3 mg/kg区域可栽植魔芋,且魔芋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的Na2SeO3进行青花菜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青花菜对硒的吸收、转化特点,以及硒对青花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青花菜的含硒量;青花菜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与施硒浓度呈正相关,同时随施硒量的增加,青花菜中有机硒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至最高浓度(100 mg/kg)时转化率又有所降低。除硒浓度为0.1 mg/kg外,硒浓度对青花菜产量均呈负效应;另外,低浓度硒使青花菜中维生素C含量有所增加,并且一定硒浓度可提高青花菜的部分矿质营养水平。综合各因素,青花菜施硒量以不超过1.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癌及抗衰老等功效,但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毒素。外源施硒是提高作物硒浓度的常见措施,然而目前其对土壤生物活性方面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形态(亚硒酸钠、氨基酸螯合态硒)与水平(土壤硒含量3 mg/kg和6 mg/kg)硒肥施用对小白菜硒富集、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硒添加水平越高,小白菜硒富集效果越明显。同等硒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处理小白菜硒富集的效果显著优于氨基酸螯合态硒处理。2)外源硒低量施用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施用时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3)高低量亚硒酸钠施用对土壤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氨基酸螯合态硒则是在低量施用时无影响而高量施用时显著提升土壤NAG、ALP酶活性。总体而言,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的影响与硒形态和硒施用水平均密切相关,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则取决于硒施用水平而非硒形态。  相似文献   

16.
麦芽制作过程中,用硒溶液进行一次浸麦处理,以此麦芽酿造富硒啤洒,麦芽制作的优化试验表明,在第三次上水时用200μg/mL硒溶液在23℃下浸麦,发芽96小时和三次上水时用300μg/mL硒溶液在20℃下浸麦,发芽96小时,效果最好。前者麦芽含硒10.83μg/g,啤酒含硒0.17μg/mL后者麦芽含硒10.43μg/g,啤洒含硒0.20μg/mL。同时研究了硒处理对麦芽、麦汁、啤酒的常规质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种类硒肥对小麦富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中部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中麦175’为材料,在开花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种类硒肥(无机硒肥、有机硒肥、纳米硒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形成、籽粒硒积累、硒强化指数等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较不喷硒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达5.7%~10%,且以喷施有机硒肥最高;成熟期各器官硒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籽粒中硒含量达236~275μg/kg,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喷施有机硒肥较纳米硒肥和无机硒肥成熟期茎、颖壳+穗轴及籽粒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提高,叶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降低;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硒酸盐降低。此外,喷施纳米硒肥和有机硒肥植株和籽粒硒强化指数均显著高于喷施无机硒肥,且籽粒及籽粒有机态硒强化指数均以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最高。综上所述,小麦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有利于通过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有利于促进植株中硒素向到籽粒中运转,有利于减少籽粒中无机态硒积累,促进有机态硒积累。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中硒的形态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硒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文中介绍了硒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及提高植物体内硒含量的一些方法,为富硒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投喂蛋氨酸硒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40.00 g±5.62 g)的富硒效果,用添加蛋氨酸硒为0(对照)、0.2、0.4、0.6、0.8、1.0 mg/kg(饲料)的富硒饲料分别投喂刺参,试验共进行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成参个体的生长情况和富硒效果。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中蛋氨酸硒添加浓度的增加,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出皮率和体壁硒含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束时,刺参的体长特定生长率从试验开始时的0.11%/d提高到0.34%/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从试验开始时的0.18%/d提高到0.46%/d;加工个体的出皮率从50.38%提高到61.14%,煮后出皮率从19.40%提高到24.69%;干品率从25.95%提高到30.88%;体壁硒含量从1.65 mg/kg提高到2.56 mg/kg。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蛋氨酸硒能够明显提高仿刺参的生长率、出皮率和体壁硒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硒肥施入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土壤拌施亚硒酸钠的方法,研究不同硒肥施入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施硒量的增加,黑花生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且黑花生的硒含量呈递增趋势.当土壤施硒量为2 mg/kg时,黑花生的硒含量达到人类食用的最高标准0.3 mg/kg.当土壤施硒量为1.9mg/kg时,黑花生的产量达到最高,为4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