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了解右心室Tei指数对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使用Vivid E9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0例肺心病患者及35例健康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横径(RA)、右室前后径(RV)、右室前壁厚度(RVAW)、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室Tei指数,根据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及平均压(PAMP)。结果肺心病组右房横径、右室前后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Tei指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简便、实用、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掌握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胚珠生长的解剖学特征,建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发育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在2013—2016年对北京地区油松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油松的花芽在第1年8月初分化,9月底大孢子叶球原基形成。原基在冬季休眠,至第2年春季继续发育。大孢子叶球在4月初从形态学上可辨,到4月10日左右,胚珠进行细胞分化,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5.0 mm。大孢子母细胞在4月20日左右形成,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功能大孢子。至5月10日左右,大孢子叶球接受小孢子叶球的传粉,随后,珠鳞的颜色由红转绿再逐渐变为棕色。同时,球果缓慢长大,其胚珠内的功能大孢子进行几次分裂,在6月初形成16~32个核的雌配子体,胚珠发育进入游离核分裂期。球果在冬季转入休眠,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11.0 mm。至第3年春季,胚珠内部的雌配子体继续发育,4月20日左右含有几千个游离核,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21.0 mm。雌配子体在4月30日左右进入细胞化时期,5月初颈卵器开始发育,形成卵细胞,此时,大孢子叶球生长至37.0 mm。待卵细胞在5月10日左右发育成熟时,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也全部结束。在雌配子体发育、球果长大的同时,珠鳞的颜色逐渐复绿。受精于5月20日左右进行,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45.0 mm。受精后,胚胎不断发育。球果在7月10日长约58.0 mm,之后略有萎缩,珠磷逐渐木质化成为种磷。至10月底,球果开裂,长约53.0 mm,种子成熟并弹出。北京地区油松的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原基形成、胚珠分化、大孢子母细胞产生与分裂、传粉、雌配子体与颈卵器发育、卵细胞成熟、受精、胚胎发育至大孢子叶球成熟形成种子,历时2年2个月。本研究为裸子植物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和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cm,地径≥2.7mm,叶数≥9片;2级苗:14cm≤苗高18cm,2.3mm≤地径2.7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cm≤苗高14cm,1.9mm≤地径2.3mm,5片≤叶数7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形态性状与环境间的关系,笔者对分布于西藏色季拉山的定位站阳坡、雷达站、观景台和山口4个样点的长鞭红景天地上部分的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主轴基径、株高、分枝数、花茎环数、花茎数、花茎长9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定位站样点长鞭红景天的叶长最长(13.75mm)、叶长/叶宽比最大(6.74)、株高最高(15.54cm)、叶宽最小(2.09mm)、主轴基径最小(0.75cm)、花茎环最少(6.38个)、花茎数最少(9.53枝)、花茎长最短(9.82cm),观景台的叶宽最大(2.78mm)、花茎长最长(11.15cm);雷达站的主轴基径最大(1.12cm)、分枝最多(4.71枝)、花茎环最多(13.16个)、花茎数最多(30.57枝);山口的叶长最短(10.63mm)、叶长/叶宽比最小(4.33)、株高最低(11.63cm)、分枝最少(3.46枝)。F检验发现,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花茎长在4个样点中的差异不显著,而主轴基径、株高、分枝数、花茎环数和花茎数差异表现极显著。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表现出差异极显著的5个形态指标在部分两两样点的比较中也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光叶柿属华南地区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通过分布于湛江的光叶柿母株调查、果实及种子形态测定、苗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叶柿花期为1~3月,果实期3~6月,球形果实平均直径1.78 cm,平均单果重6.79 g;种子扁,近长圆形,长约1 cm,宽约5 mm,新鲜种子千粒重157.3 g;直播种子于41 d后发芽出苗,于生长63 d后平均树高9.98 cm,平均地径1.55 mm,生长163 d后平均树高26.11 cm,平均地径3.43 mm。施用肥料相对生长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氮肥复合肥有机肥钾肥磷肥未施肥。及格苗率氮肥和复合肥效果最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其野生母树保护和引种育苗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出颅脑结构正常值范围 ,为临床诊断颅脑疾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 1 60例正常成人颅脑正常结构径线作 MRI检查 ,脑室系统按吴氏正常脑室 CT测量值方法测量 ,桥脑、延髓、胼胝体、垂体等的测量则选取正中矢状位进行测量。结果 :侧脑室前部(1 4 .7± 1 .6) mm、体部 (1 1 .50± 2 .3) mm、三角区 (1 0 .2± 1 .7) mm;延髓前后径为 (1 2 .1± 0 .9) mm;中脑前后径为 (1 8.1± 1 .6) mm;垂体上下径为 (5.1± 0 .9) mm、前后径为 (8.9± 1 .4) mm;小脑蚓部厚度为 (30 .2± 3.9) mm。结论 :正常成人颅脑 MRI测量结果有利于临床和影像学对颅脑 MRI结构异常的诊断 ,以此可作为影像学诊断颅脑结构异常的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金佛山方竹实生苗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2种叶性状变异,表现为宽叶和窄叶。前期研究根据1年生实生苗最大株高(H)、地径(D)及分蘖数(X),将其分为3组(F1:H≥65 cm、D≥5.34 mm、X≥9;F2:65 cm>H≥54 cm、5.34 mm>D≥4.37 mm、9>X≥7;F3:54 cm>H≥45 cm、4.37 mm>D≥3.43 mm、7>X≥4)。利用实地观测、石蜡切片及Python语言分析金佛山方竹2种叶变异类型3个分组2~4年生实生苗的秆性状、叶性状及地下竹鞭生长情况,并比较2种叶变异类型间的性状差异筛选出优良实生苗。结果表明:对于叶性状,不同组间的F1实生苗生长性状优于F2及F3;相同组时,窄叶型叶片面积虽小但数量显著多于宽叶型,且2种类型叶片在叶厚度、表皮厚度、泡状细胞组大小、梭形细胞间空隙长度、叶脉数量及面积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秆性状,不同组间的F1实生苗生长最佳,其次为F2,F3生长表现最差;相同组时,窄叶型实生苗生长的更好,其株高、地径、枝下高、发笋数等明显大于宽叶型。对于地下鞭生长状态,不同组间,仅F1实生苗发育出三...  相似文献   

8.
非洲鸵鸟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对6羽非洲鸵鸟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洲鸵鸟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前降支),浅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深支又依次分出动脉圆锥支、左缘支和前室间隔支,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左缘支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右冠状动脉也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对兰考泡桐、秋叶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的径、弦面抗劈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兰考泡桐、秋叶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的径面、弦面抗劈力均值均不相等,其中以白花泡桐值最大,径面抗劈力均值为13.62N/mm,弦面抗劈力均值为13.97N/mm;兰考泡桐最小,径面抗劈力均值为10.81N/mm,弦面抗劈力均值为10.59N/m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泡桐种间,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均有极显著差异;种内,径面抗劈力与弦面抗劈力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家系枫杨种子形态、出苗率与幼苗生长的特性,分析枫杨种子与苗期生长的相关性,在测定种子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播种育苗试验,对江苏省13个家系枫杨种子出苗率、2年生幼苗生长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枫杨种子千粒质量在57.357(2号)~94.113 g(6号),平均千粒质量为70.866g;种子直径在4.20(7号)~5.75 mm(8号),平均直径为5.28 mm;不同家系出苗率在5.13%(2号)~27.20%(5号);2年生幼苗平均株高为78.30 cm,平均地径为8.57 mm;不同家系之间2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面积、鲜质量、一级侧枝数、根体积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树干根叶侧枝。不同家系枫杨种子特性及苗期生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枫杨出苗率与种子形态显著相关,而其苗期生长状况与种子形态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枫杨种子形态可为预测其出苗率提供参考,但不能作为预测其苗木生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区林木根系单根固土生物力学及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河北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林木根系固土能力,选取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内的20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单根拉伸试验的方法,测定3、5、7mm 3个径阶下最大抗拉力平均值和平均抗拉强度,对根系疲劳前后固土的力学特性及根系疲劳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疲劳前后油松和侧柏根系的最大抗拉力与根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曲线采用幂函数拟合;2)疲劳前后油松根系最大抗拉力平均值和平均抗拉强度均高于侧柏,疲劳后2种林木根系抗拉强度随根径的变化规律与疲劳前一致;3)疲劳后不同径阶油松和侧柏最大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有提升,疲劳后油松和侧柏根系3个径级(3、5、7mm)的极限抗拉力比疲劳前分别增加了69.2%、36.5%、37.7%和13.7%、12.9%、32.9%,疲劳后油松和侧柏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是疲劳前的1.50倍和1.19倍;4)林木根系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循环特征,最初几个周期"滞回环"饱满且间隙明显,"滞回环"间距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越来越密集,几乎形成闭合曲线,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糙叶树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方法试验及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观测,初步研究了糙叶树的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大田育苗,糙叶树45 d即可出苗整齐。1年生播种留床苗苗高平均可达168.4 cm,地径平均1.90 cm;1年生播种移栽苗苗高平均可达136.1 cm,地径平均1.81 cm;一年生苗根系较发达,可出圃移植;苗高、径生长高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形态之间相关性,依据花器形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小孢子培养诱导单倍体的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品种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观察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及花蕾形态、花药大小、颜色及形态.[结果]紫花苜蓿小孢子的发育的四个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细胞学特征明显;紫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特征密切相关,花蕾纵径、横径和花瓣长增长显著,同一品种四个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亮牧1号花蕾纵径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四个时期大于其它4个品种的相应时期;同一时期参试品种间花器形态差异不显著;品种内四个时期花药大小变化不显著,花药颜色变化明显,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结论]花蕾纵径、横径和花瓣长适合作为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判断指标;紫花苜蓿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纵径长在5.40~6.10 mm,横径长在1.61 ~1.85mm,花瓣长在3.98 ~ 5.55 mm,此时花瓣露出萼片,花瓣呈紫色,花药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14.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梭鲈受精卵为圆球型,呈淡黄色;吸水前平均卵径为0.96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0 mm。梭鲈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4期,在水温16.0~17.2℃范围内,受精75 min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3 h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94 h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平均为3.8 mm;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为1 616.8℃.h。梭鲈的仔鱼发育过程可分为出膜仔鱼、眼黄色素期、眼黑色素期、鳔一室期、卵黄吸尽期5个发育期,在17~18℃水温下历时约159 h。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地被竹鞭长和鞭径特征对笋芽萌发生长和叶片养分的影响,为地被竹高质量鞭段容器育苗提供参考,以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菲黄竹(Sasa auricoma)1年生鞭段为试材,选取细鞭(D1,鞭径分别为(2.90±0.32)、(2.67±0.32)mm)、粗鞭(D2,鞭径分别为(5.42±0.63)、(5.20±0.46)mm)2种径级的竹鞭开展3种鞭长(L1,3.0 cm;L2,6.0 cm;L3,9.0 cm)6种处理的埋鞭育苗试验,调查测定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及叶片养分质量分数等。结果表明:随着鞭段长度、径级的增大,地被竹分株数量、苗高、地径、高径比、出叶强度等总体上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叶形态指标亦随鞭长的增大而明显升高,2竹种均以D2L2、D2L3处理容器苗生长较好;而且鞭长和鞭径对容器苗器官生物量也有重要影响,2竹种均以D2L2、D2L3处理总生物量较高,其中鞭长又显著影响2竹种器官生物量分配;2竹种叶片C、N、P质量分数随鞭长和径级的增大总体上也明显升高,但w(N)∶w(P)相对稳定,而w(C)∶w(N)、w(C)∶w(P),美丽箬竹显著降低,菲黄竹显著升高或保持不变,体现出种间差异。可见,鞭长和鞭径对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生长及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从容器苗生长、养分积累及育苗鞭段的经济性等综合考虑,建议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育苗时选择鞭径5.0 mm、鞭长6.0 cm的鞭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蚕豆和续断菊根系对异质Cd胁迫的生态学响应,探讨间作体系影响Cd累积的根系可塑性机理,以蚕豆和Cd富集植物续断菊为试验材料,设置异质Cd胁迫根箱模拟试验,将根箱平均分为左、右两室,分别填充Cd处理(50 mg·kg-1)土壤和无Cd土壤,分别测定蚕豆和续断菊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形态指标,比较异质Cd胁迫对蚕豆和续断菊根系生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异质Cd胁迫下,蚕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表现为无Cd右室大于Cd胁迫左室,续断菊表现为Cd胁迫左室大于无Cd右室。蚕豆根系直径为0~0.5 mm、土壤深度为15~20 cm时,无Cd右室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是Cd胁迫左室的4.63、3.14倍和2.39倍;根系直径为0.5~1 mm和大于1 mm、土壤深度为30~35 cm时,无Cd右室根长分别是Cd胁迫左室的1.69倍和5.04倍,根表面积分别是Cd胁迫左室的1.78倍和5.05倍,根体积分别是Cd胁迫左室的1.85倍和33.00倍。续断菊根系直径为0~0.5 mm、土壤深度为0~5 cm时,Cd胁迫左室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是无Cd右室的1.66、1.36倍和1.57倍;根系直径为0.5~1 mm、土壤深度为35~40 cm时,Cd胁迫左室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是无Cd右室的2.86、2.16倍和2.81倍;根系直径大于1 mm、土壤深度为15~20 cm时,Cd胁迫左室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是无Cd右室的26.94、52.26倍和139.33倍。综上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了蚕豆根系的生长,促进了续断菊根系的生长,这可能是蚕豆和续断菊间作模式修复Cd污染土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成熟卵呈圆形,黄色,沉性,卵径(3.97±0.07)mm,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4.30±0.07)mm.在水温8.5~12.5℃条件下,秦岭细鳞鲑胚胎发育需415h.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孵化共8个阶段、32个时期.出膜仔鱼全长(10.11±0.65)mm;出膜13d后卵黄耗尽,全长(14.32±0.22)mm;出膜后20d,鱼苗全长(18.13±0.21)mm,臀鳞出现,各鳍均已出现,鱼苗侧线全部形成且清晰,体色接近成鱼.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的特点反映了其对水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天然臭柏种群的径向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各个发育阶段的地径和匍匐茎长度,采集地径及距地径20 cm处的树盘;用WinDENDRO-TM年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年龄及年轮宽度,分析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阶段天然臭柏的径向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臭柏在30年内径向连年生长曲线呈不稳定的波动变化,变异系数为48.61%;在前10年生长缓慢,年平均生长量仅为0.2 mm;13~20年为臭柏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年生长量均大于1.0 mm,最大可达1.8 mm;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径向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生长量在0.34~0,73 mm之间。发育阶段Ⅰ、Ⅱ、Ⅲ、Ⅳ中,臭柏的年龄范围依次为1~19年、3~22年、15~72年、34~122年,平均年轮宽度分别为0.58、0.68、0.49和0.37 mm。在生长初期的Ⅰ、Ⅱ发育阶段,臭柏地径与年龄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进入成熟期,即Ⅲ、Ⅳ发育阶段后,地径与年龄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4个发育阶段中以成、过熟的个体为主体的Ⅲ、Ⅳ发育阶段的臭柏平均年轮宽度减小为速生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青冈栎容器苗合适的施肥时间,我们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时间(T1:为芽苗移植时(5月1日)施入缓释肥0.7g/株;T2:为芽苗移植后1个月(6月1日)施入缓释肥0.7 g/株;T3:为芽苗移植后2个月(7月1日)施入缓释肥0.7 g/株)对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规律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间对青冈栎容器苗高、地径、根干重、叶片数、叶干重、茎干重、单株生物量、质量指数影响差异显著,而且施肥时间对各参数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青冈栎容器苗对不同施肥时间有响应的形态参数均以T1(在芽苗移植前施入缓效肥)达到最佳效果,苗高为17.25 cm,地径为3.50 mm,生物量为2.50 g,质量指数为0.47.  相似文献   

20.
通过DAPI染色观察不同大小的小白菜花蕾内小孢子发育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以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找出小孢子发育时期和花外部形态结构相关性,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菜小孢子发育经过二分体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2-胞花粉和3-胞花粉时期,各时期特征明显;且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及花药外部形态密切相关,其中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 2.68~3.80 mm,横径为1.91~2.19 mm,花药纵径为 1.76~2.39 mm,横径为 0.64~0.82 mm,花药颜色为浅黄绿色,此时期适合花药、小孢子培养;因此可根据小白菜花蕾形态、大小和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确定花药、小孢子培养最佳时期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