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开展“新农科”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现代草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草业科学专业作为我国草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业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扬州大学草业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综合性大学为优势,注重多学科融合;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给出扬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具体做法,并对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南方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共识,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普通本科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为例,分析了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新世纪草业科学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基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立足河北,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河北地区特色的草业科学本科生教育培养体系。调查结果显示,该培养体系大大提高了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并针对当前草业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提高对草业科学专业的投入,加强草业科学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本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建立校企结合模式下具有草业科学特色,面向行业发展应用的,具有农林院校独特竞争力的草业人才,以适应社会与市场的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基本理论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立及推广、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学研产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草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草业科学人才。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根据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及其宗旨,介绍了几种"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常用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还就其运行机制和实施情况等进行了说明,最后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保障措施。旨在加强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为高校草业科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业科学专业少数民族教育对促进草原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首次招收少数民族本科生,至今已毕业11届共计50余名少数民族本科生,其中通过预科班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28名。本文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情况,通过教学资料查阅、教学工作实践总结、电话调查等方式,就招生、学习和就业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少数民族本科人才培养状况,并提出了草业科学专业民族学生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草业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是草业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草业科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草业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社会对草业科学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西藏特色草业科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专业,考虑到学科的专业发展和招生的要求,就西藏农牧学院草业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及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并展开相关实践等提高草业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构建具有专业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面贯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人才质量为保障的重要体现。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应该结合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吸取国内外优秀的培养经验,把握好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方向,为适应当今新农科改革背景下的对专业草业科学人才的需求,培养相关草业科学人才的竞争力,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构建新农科背景下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并不断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草业科学》的作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年《草业科学》作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所属系统、发文量和合作研究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并按其特征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研究,结合参考其他学科作者的情况,研究分析出我国草业科学工作者的现状与规律。  相似文献   

12.
《草业科学》引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草业科学》1984~1994年全部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按其特征和标志进行了一次统计,对引文的数量、文种、年代和类型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我国草业科学研究论文中引文的一般规律和参考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史:2.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的草业科学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51年,较本科专业早7年,也是较早启动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之一。近60年来,历经了非学位研究生教育(1951~1976年)和学位研究生教育(1978年至今)两个阶段的发展,培养和研究的方向从牧草学和草原学,扩展和覆盖到环境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工贸生产4个生产层的诸多方面;专业的名称也由草原科学改为草业科学。研究生教育在内涵提高的同时,外延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学科点的数量和培养规模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国共有草业科学硕士点38个,博士点19个,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有硕士生导师232人,博士生导师107人。已毕业硕士生1 643名,博士生328名;在读硕士生1 114名,博士生319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同类专业中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培养层次完整、学科点和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营养液砂培模拟试验,对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在不同氮素水平、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R、NiR、GS和GOGAT活性、干物质重和氮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加。玉米氮代谢酶活性和氮代谢产物的各指标在N210下均高于N21,并且不同种植方式下其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玉米单作。NR、NiR、GS和GOGAT活性以及氮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不分隔时显著大于塑料分隔与玉米单作(P<0.05)。干物质重及氮积累量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表现为不分隔显著大于塑料分隔和玉米单作(P<0.05)。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可以提高玉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氮代谢产物的积累。紫花苜蓿‖玉米中根系互作越紧密、氮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提高以及氮代谢产物的积累;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可以直接反应其氮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草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中国草业本科教育经历了单门课程教学、本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和教育体系完善三个发展阶段。1958年建立了第一个本科专业。目前全国约有本科专业24个。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51年。现在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五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层次。在中国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草业教育的特点是,专业发展十分迅速,空间布局均匀、合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草业科学理论指导下,教学内容获得明显的扩大和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随着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在草业科学本科一级学科之下,需要考虑建立二级专业;明确各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有区别地培养配套人才;加强师资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加强国际草业教育交流,迅速在整体上达到世界草业教育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梁天刚  黄晓东  任继周 《草业科学》2011,28(8):1552-1555
摘要:草业科学由生产域、管理域、市场域构成,其中管理域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对草业的操控过程。信息是现代草业构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维是草业系统的神经网络。从草业科学四维结构出发,论述了草业科学的信息维特征、草业信息学概念、主要结构体系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草业信息学主要研究内容和信息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2,4-D丁酯对裸燕麦安全性的影响,以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低、中和高浓度(450,750和1 050 mL·hm-2)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差异及其对燕麦带壳率、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浓度的升高,2,4-D丁酯的残留量也在增加。施药7 d后,高浓度下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量为0.802 mg·kg-1,比低浓度显著(P<0.05)高出147.53%,且2,4-D的残留量与2,4-D丁酯的用量呈正相关关系;28 d后高浓度下裸燕麦中2,4-D残留量最高,达0.032 mg·kg-1,中浓度下为0.026 mg·kg-1,比低浓度处理显著(P<0.05)高出3~4倍。2,4-D丁酯喷施后对裸燕麦的安全性影响也非常显著。2,4-D丁酯增加裸燕麦的带壳率,降低了株高,高浓度下带壳率达5.61%,显著(P<0.05)高于对照,株高较对照显著(P<0.05)降低了12.90%。中、高浓度下,白燕2号均表现出药害现象,2,4-D丁酯残留量较高,低浓度处理对裸燕麦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施用玉米专业菌肥对绿洲区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调理作用,寻求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有效途径。在甘肃武威黄羊镇设7个处理,不施肥(A),全量化肥(B),菌肥(不施化肥,C);85%化肥(85%B),85%化肥+菌肥(85%B+C),70%化肥(70%B),70%化肥+菌肥(70%B+C)。成熟期测定土壤养分、3大微生物计数和微生物量碳氮;并在苗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玉米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呼吸。研究表明:85%B+C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在玉米的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均表现出处理85%B+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过氧化氢酶处理B(全量化肥)高于其他处理,且A处理均表现为最低;施肥处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最大,是未施肥处理的1.97~5.01倍,此外,土壤真菌数量均表现出处理A(不施肥)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85%B+C处理最优且显著优于其余处理;减量化肥并配施菌肥可以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减量化肥并配施菌肥能够有效的提高绿洲区玉米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酶活力,是减少绿洲区玉米化肥施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土地生产可持续性,选择垄沟集雨覆盖种植红豆草较佳覆盖耕作措施。通过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3种覆盖材料(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和3种沟垄比[(60∶30,60∶45和60∶60(cm∶cm))对土壤水分、红豆草越冬率、株高、分枝数、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红豆草各处理40~140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在红豆草返青前无明显差异,而在红豆草收获后差异较大。红豆草全生育期,与传统平作相比,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种植的土壤贮水量(0~200cm)分别提高10.64,9.36和2.09mm,红豆草越冬率分别提高23.6%,18.1%和8.2%,株高分别提高56.6%,47.7%和21.9%;分枝数分别提高30.6%,25.8%和7.8%,净干草产量分别提高184.9%,161.5%和109.3%,作物耗水量分别提高40.5%,30.1%和16.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4,22.7和17.8kg/(hm^2·mm)。同一覆盖材料,垄沟集雨种植红豆草的土壤水分、越冬率、株高、分枝数、产量和耗水量均随垄宽增加而增加。由于生物可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覆盖具有更好的环保效应,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可作为半干旱区种植红豆草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