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许多猪场生产成绩不好,突出表现在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保育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调查龙岩市多个发病猪场发现,猪场保育猪发病率高主要存在以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某猪场疫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猪病多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的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相互协同作用所造成的。这样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大。本文通过对某猪场病死仔猪的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其发病原因是圆环病毒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1.1病原体的多重感染 在临床上,近几年猪病感染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体所致疾病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感染)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加大。在多重感染中,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猪群频繁的调入转出,猪群发病的动态也越来越复杂。猪群发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混合感染所造成。常常是多种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或者是继发感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升高,危害加大,使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增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某发病猪场病死仔猪进行了剖检诊断、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诊其为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湖南省当前猪病的总体流行情况,对2017年湖南省13个市州72个规模化猪场和15个散养户送检的87例临床病例,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省猪群疫病多以散发形式出现,以高热、腹泻和呼吸道症状多见,气温偏低或偏高季节发病率较高,保育猪发病率高于其他生产阶段猪群,尤其是存栏量小的猪群;共检出11种病原,其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检出率最高,且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结果表明,湖南省猪群中病毒感染较为广泛,PCV2和HPPRRSV是主要感染病原,在气温偏低和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加强猪病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前,猪群中发生的疫病,由于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加之病原不断发生变异,毒力增强,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造成霉菌毒素中毒;滥用抗生素,诱发病原体抗药性的增高;不合理不科学的乱打疫苗,造成免疫失败;以及饲养环境的污染与病死猪只的流动等,致使猪病的疫情越来越严重,病情越来越复杂,发病率与死亡率至高不下,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对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生猪发病率有越来越高之趋势.临床表现为多因子、多病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程长和症状的多样化、复杂化,给临床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多困难,给养猪业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归纳起来,猪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猪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临床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临床上难以诊断,其控制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养猪场搞不清本场猪群感染了什么病,虽然用了很多药物,但疗效不明显,虽然按免疫程序注射了疫苗,但仍发生该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猪群普遍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所致,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病(MH)又称猪喘气病。这三大疾病在猪群中的存在,导致猪群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抑制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造成多种疾病混合感染。1猪群混合感染PRRS、PCV-2、MH现状通过…  相似文献   

9.
正1流行特征猪蓝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生猪感染蓝耳病毒后造成免疫抑制进而继发感染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特别是变异的蓝耳病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感染生猪后,继发或混合感染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弓形体等疾病,导致病猪临床症状和病变复杂化、严重化,大大提高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临床症状该病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临床症状严重。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皮肤发红或发紫;眼结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用"老病新发"、"新病不断"来概括当前猪病流行的现状。陈焕春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长期没有将疾病根治或者消除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控制方式,不断的免疫压力造成病毒的变异。当中最突出就是猪群流行性腹泻和伪狂犬病。其次,免疫抑制病的普遍存在是影响猪群健康的隐患根源。还有多病原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陈焕春介绍,根据今年对猪场疾病的统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 (一)该病当前流行特点在猪群发生高热综合征时,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瘟病毒后,常见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并与巴氏杆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使疾病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大大地增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猪副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这两种病的存在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当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病毒和其他细菌等病混合感染时,患猪死亡率升高,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某大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猪群中感染猪流感后发病急,且传播迅速,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晚秋、寒冬和早春的气温多变季节。而在临床上猪流感常常与猪副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链球菌病和猪气喘病等混合感染,而混合感染后的猪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症状猪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疫情临床症状千变万化,但无论何种演变,只要临床工作者能够综合分析,将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充分利用常规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必将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制定科学的措施。专家指出,近几年,猪病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的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所造成的。这样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大。多重感染包括病毒的多重感染、细菌的多重感染以及病毒与细菌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5.
猪高热病是由于致病性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1],以急性、热性、高致病性以及致死性为主要特征,炎热的夏天就是猪高热病的频发时期。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猪高热病的现象,这种病难以治愈,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各年龄段的猪群都容易感染,严重时会造成大量的死亡。此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养猪产业稳定长久发展,本文就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病防治成为科学养殖的关注焦点。目前的猪病防治过程中,由于环境消毒不彻底、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一旦猪体遭遇强毒力野毒(细菌)侵袭,往往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疾病转为两种或多种传染性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造成猪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明显增多,并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这些混合感染病例的出现,使着国内养猪生产中流行的猪病更为复杂,也给疾病诊断和  相似文献   

17.
猪蓝耳病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两年来,由两种或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稽留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发绀、腹泻便秘为主要特征的混合感染病,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猪群中仍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对生猪养殖危害极其严重。混合感染病感染形式主要由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非典型性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其中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混合的形式比较常见,发生率高、危害性最大。据笔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难的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中,畜禽疾病多发,随着PRRS变异毒株的流行,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与PRSSV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由此造成猪群的双重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其它病毒、细菌病造成混合感染。多病原混合感染是目前猪病的主要流行形式,使得发病症状多变、此起彼伏、难以控制的现状。同时,细菌耐药,病毒不断变异,也造成猪病难以控制,而且这些疾病一旦大面积暴发,就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袁圆咨询台     
《畜牧市场》2009,(1):54-55
袁圆: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猪群发病率在90%以上,多发于晚秋、寒冬和早春季节。在临床上多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链球菌病、气喘病等混合感染,感染后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常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和粘膜(眼、口腔)伤口等多种途径感染,具有传染快、发病率高的特征。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患病猪群常因明显掉膘而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