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阐述低聚糖的调节机理.不同的肠道菌对不同的低聚糖利用情况不同.低聚糖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低聚糖可与外源微生物联用.  相似文献   

2.
利康素的主要成份是低聚异麦芽糖。利康素与抗菌物质不同 ,抗生素既杀死有害菌 ,也杀死有益菌 ,长期使用使有害菌产生抗药性而被迫增加剂量 ,对畜禽产品产生不良影响。饲料中添加适量利康素 ,能增加动物肠道内有益菌群生长繁殖 ,抑制有害菌群繁殖。以2~10个单糖组成的低聚物称为低聚糖 ,单糖间以不同的联接方式形成不同的结构 ,不同结构的低聚糖具有不同的性质。异麦芽低聚糖中除以α -1 ,6糖苷键连接的异麦芽低聚糖外 ,还有以α -1 ,4糖苷键组成的低聚麦芽糖 ,以及葡萄糖、麦芽糖等成分。功能性低聚糖由于其难消化性 ,大部分可顺利…  相似文献   

3.
新型饲料添加剂──功能性低聚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中凯  夏英 《饲料工业》1999,20(2):28-30
1低聚糖的功能性质低聚糖是由2个一10个糖单基组成的低聚物,单基之间不同以及单基间不同的连接方式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低聚糖,不同结构的低聚糖具有不同的性质。本文探讨的是对双歧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低聚糖,又称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由于这类低聚糖大多属于难消化或非消化性糖,如异麦芽寡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半乳寡糖、乳果寡糖、低聚木糖等,其本身并不对动物机体产生多大的影响,其效应主要是由于对动物机体中的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从而增加了双歧杆菌的生长速率,相应地在动物肠道总菌量不变的情况下,使肠道中的…  相似文献   

4.
饲料用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麦芽低聚糖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对维持肠道菌群结构有较好效果。分析了动物肠道菌群类型及异麦芽低聚糖对各类菌群的促生作用,显示出其对有益菌促生显著,而有害菌对其利用不显著;提出了玉米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工艺并用HPLC及NMR对该产品进行了组份分析和键型确认。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低聚糖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兰芳 《中国饲料》2001,1(6):20-21
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直链或支链聚合物的总称,由于组成低聚糖的单糖种类、分子间结合位置及结合类型不同,低聚糖的种类很多,自然界中约有上千种。其中部分低聚糖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为甜食品配料,但是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能被小肠吸收,可以直接到达大肠,能促进人体双歧杆菌的增殖,这一类低聚糖被称为功能性低聚糖。目前国外,如日本、美国等开始将低聚糖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功能性低聚糖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猪的肠道中有许多微生物,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是正常微生物区系中的主要肠道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重要的有益菌,大肠杆菌是最多的有害菌,这些细菌与宿主终生伴随,各自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但当有益菌增多时,会对猪的机体产生较好的影响,否则,当有害菌增多时,会对机体产生较坏的影响。而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等低聚糖均为双歧杆菌、乳酸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是奶牛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中的主要肠道菌,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重要的有益菌,大肠杆菌是最多的有害菌。这些细菌与宿主终生伴随,发挥着营养、免疫调节、生物屏障、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重要作用。而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等低聚糖均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的增殖因子,属功能性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这些功能性低聚糖被有益菌利用后,代谢会产生醋酸及乳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和腹泻。本试验对复合低聚糖在体外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豆低聚糖是重要的肠道功能调节物质,对于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大豆低聚糖对家禽肠道有益菌的促生长和有害菌的抑制作用、大豆低聚糖的添加量、来源和类型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大豆低聚糖是功能性低聚糖的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血脂、抗癌、保护肝脏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功能性低聚糖可以控制沙门菌感染,提高动物的体增重、饲料转化率和机体的免疫能力.日本已将大豆低聚糖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国内对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将大豆低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生产报道很少.现对大豆低聚糖在饲料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低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治国 《饲料研究》2002,(12):28-29
低聚糖又称寡聚糖或寡糖,是指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由于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种类、分子间结合方式不同,自然界的低聚糖到达数千种之多。多数低聚糖中含有大量的α-1,2、α-1,3、α-1,6、β-1,2、β-1,3、β-1,6糖苷键,α-1,4糖苷键的比例很小,而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限于α-1,4糖苷键,对其他糖苷键的分解能力较弱或不能分解,因此大部分低聚糖进入消化道后不能被动物体内的消化酶消化。低聚糖的甜度为蔗糖的40%~60%,耐酸、耐碱,并能耐受一定的高温(Fishbein,1988;Ogasca,1990;Lloyd,1995)。早在60年代就发现低聚糖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发现,低聚糖能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并且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目前,低聚糖已经被广泛地用作食品以及畜禽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低聚糖又称寡糖,是指2-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昔键连接起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这类糖由于单糖的种类、数目和分子间结合位置不同,其种类也很多。根据单糖分子间结合位置的不同,低聚糖可分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种。普通性低聚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主要通过a-1,4糖苷键将单糖连接起来,它能被动物消化道内的酶降解并被利用。功能性低聚糖单糖之间的连接方式除了a—1,4糖苷键外,还含有a—1,6糖苷键或p—1,2糖苷键等。动物胃肠道的内源酶不能降解a-1,6糖苷键和-1,2糖苷键,故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饲料用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异麦芽低聚糖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对维持肠道菌群结构有较好效果。本文分析了动物肠道菌群类型及异麦芽低聚糖对各类菌群的促生长作用,显示出其对有益菌促生长显著,而有害菌对其利用不显著;提出了玉米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工艺并用HPLC及NMR对该产品进行了组分分析和键型确认  相似文献   

13.
低聚糖又名寡糖或少糖类,它是由2—10个单糖以不同键型连接、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结晶体。由于单糖分子结合位置和结合类型不同,低聚糖种类繁多,已知的达1000种以上,如异麦芽低聚糖、异麦芽酮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等。低聚糖因对维持  相似文献   

14.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一类存在于人乳中的复杂混合低聚糖,是母乳中的第三大营养物质,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鉴定出超过200种不同的母乳低聚糖。天然的母乳低聚糖混合物的不同组成和分布,反映了母亲的遗传基因特性(如:路易斯血型)、哺乳阶段、生活方式、饮食和生活地域等的不同。本文对母乳低聚糖对母乳喂养儿的健康起到有益作用的一些研究和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关于母乳低聚糖,尤其是中国妈妈乳汁中的母乳低聚糖的含量和特性分布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在中国有必要强化研究母乳低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建立中国妈妈的母乳低聚糖数据库,以期形成一个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明确的指导方针来改善婴儿配方食品。  相似文献   

15.
低聚糖又称寡糖( olgosaccharides),是指 2个~ 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起来形成的直链或具有短链分支的糖类物质。这类糖除了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特性外,还具有整肠和促进免疫的功能。国外已经将功能性低聚糖逐渐应用于饲料工业中并取得较好效果,国内研究则大量集中于其在人类食品中的功能与应用,各种饲料中的应用几近空白。但是采用生物制备的天然产物添加于饲料配方中来使动物肠道内有益菌增殖,压制或减少有害菌来提高动物的抗疾病能力以及缩短恢复期,是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开发的方向之一。因此低聚糖类制剂作…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与畜牧》2007,(1):53-53
功能性低聚糖是近几年开发研制出的新型、安全添加剂。木寡糖是功能性低聚糖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除具有一般功能性低聚糖的功效,如增殖肠道内双歧杆菌活性和菌数;防止下痢和腹泻;提高肌体免疫能力;促生长等外,在酸性条件下不分解,几乎l00%到达肠道。并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可耐180℃左右的高温,完全适合饲料加工的要求。本技术以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生物酶一超滤膜耦合高效降解反应和现代分离技术,研制开发出新型无公害饲用添加剂木寡糖高效生产技术。本项目为“十五”国家“863”课题。本项目采用玉米芯为原料,生产过程没有“三废”污染,同时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7.
无抗生素的仔猪断奶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零汉益 《饲料工业》1999,20(11):14-16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种类的酸制剂、低聚糖和植酸酶, 可保持使用抗生素促生长剂的饲养效果,达到提高日增重、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率的目的。这些酸制剂、植酸酶和低聚糖能控制肠道细菌数量和种类,以完全符合不同部位消化道的微生物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低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日龄、体重相近的陶赛特F2>代断奶公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低聚异麦芽糖(IMO)组(基础饲粮+0.3%IMO)、低聚果糖(FOS)组(基础饲粮+0.3%FOS)和混合低聚糖组(基础饲粮+0.2%IMO+0.1%FOS),试验期42 d(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羔羊瘤胃内容物细菌16S rRNA的V6~V8可变区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总菌、黄化瘤胃球菌(R.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succinogenes)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OS显著降低了瘤胃菌群的多样性(P<0.05),而IMO及混合低聚糖对瘤胃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2种低聚糖均显著降低了DGGE凝胶上的条带数(P<0.05),而混合低聚糖处理后DGGE凝胶上的条带数则无显著变化(P>0.05);FOS提高了羔羊瘤胃总菌(P<0.05)、R.flavefaciens(P<0.05)和F.succinogenes(P>0.05)的数量,而IMO和混合低聚糖显著降低了F.succinogenes的数量(P<0.05).由此得出:低聚糖能够改变断奶羔羊瘤胃菌群结构,FOS可提高瘤胃总菌及R.flavefaciens和F.succinogenes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低聚糖可抑制鸡的沙门氏菌间部谦哉等著吴连福编译唐俊校近年来,欧美、日本沙门氏菌(Salmonelaenteritidis,SE)食物中毒事件急剧增加,蛋壳内外污染引起的中毒倍受人们关注。为此,为防止鸡对SE菌的感染,在开产蛋鸡(161日龄)的饲料中添...  相似文献   

20.
低聚糖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 什么是低聚糖 低聚糖又名寡糖类或少糖类。通常低聚糖是1~10个单糖以糖苷键连接的结合物,11个单糖以上的结合物则称为大糖类,100~200个单糖结合物则称为多糖类。由于单糖分子结合位置和结合类型不同,低聚糖种类繁多,已知有1000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