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兔抗牛多克隆抗S-100蛋白抗体对42例基底细胞癌(BCC)组织蜡块切片染色,以观察癌组织内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 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 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 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 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软体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碳酸钙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腕足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磷酸钙的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a)为研究对象,借助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方法,分别对两个物种外套膜边缘区域和中央区域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长牡蛎和鸭嘴海豆芽外套膜中的细胞类型均包含柱状表皮细胞、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但是两个物种的柱状表皮细胞类型以及分泌细胞的内含物各不相同。长牡蛎柱状表皮细胞包括3类,主要分布在外套膜边缘区域的A型、主要分布在外套膜中央区域的B型以及很少存在的C型,细胞大小为7~15μm。海豆芽柱状表皮细胞则分为A’型、B’型和C’型,细胞大小为10~15μm。两个物种的分泌细胞都包含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海豆芽还包括一类含有板层小体的特殊分泌细胞。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两者贝壳组成成分的差异,从而为研究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贝壳的形成机制和矿化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非洲雏鸵鸟肠道各型杯状细胞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反应(AB/PAS)观察雏鸵鸟肠道杯状细胞的类型与分布。阿利新蓝(AB)将酸性黏多糖染为蓝色,雪夫试剂(PAS)将中性黏多糖染为红色。[结果]根据染色结果可将杯状细胞分为4种类型:Ⅰ型红色:PAS阳性,AB阴性;II型蓝色,AB阳性,PAS阴性;III型紫红色,PAS阳性强于AB阳性,IV型蓝紫色,AB阳性强于PAS阳性。在雏鸵鸟肠道内,以III型和IV型杯状细胞为主。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盲肠、结肠、直肠中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大肠中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比小肠中要多,直肠是含杯状细胞数量最多的肠段。[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各型杯状细胞的分布与肠道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其分泌的黏液在机体消化与黏膜免疫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40例基底细胞癌及l5例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标本。结果: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在高分化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P<0.01)。基底细胞癌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类似于鳞状细胞癌(P>0.05),但其表达明显高于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P<0.01)。角化棘皮瘤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一般呈连续性,未见明显缺乏。结论:皮肤癌的癌分化、淋巴结转移与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l0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GFR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合体滋养层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烈表达EGFR蛋白,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葡萄胎(P<0.01),葡萄胎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1),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无关。结论:EGFR表达降低反映了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尚丽  焦钰  杜晓东  张裕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135-137,封3
利用透射电镜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表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可分为4种,即柱状表皮细胞、电子透明粒细胞、电子稠密粒细胞、凸细胞,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与外套膜的功能分化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贝壳组分的分泌有关。在邻近表皮的结缔组织中也分布着许多电子透明粒细胞和电子稠密粒细胞,它们可作变形运动穿越基膜进入表皮。  相似文献   

8.
在树龄、叶龄、叶位相同和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不同品种叶肉中石细胞的起源、形态、分布和数量均有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石细胞的细胞壁厚度及数量亦有不同。从顶芽到第五片成熟叶观察石细胞的发育与形态变异,石细胞起源于薄壁细胞。“云南大叶”的叶肉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海绵组织,从顶芽往下数第二片叶主脉的基本组织里形成细胞壁略加厚的石细胞;“乐昌白毛”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上表皮下部和海绵组织里,大多在第一片叶中就开始有少量毛状的石细胞原始体;“凤凰水仙”叶肉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上表皮下部,石细胞象吸盘似的爪紧贴于上表皮;“海南大叶”的叶肉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海绵组织。由于起源不同,分布也不同。“云南大叶”叶肉石细胞大多分布在海绵组织里;“乐昌白毛”、“凤凰水仙”的石细胞可以穿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与上下表皮连成“工”字形;“海南大叶”的石细胞一般在海绵组织中,但也有穿过栅栏组织与上表皮连接。野生茶叶肉石细胞的形态也是多样形的:如四川南川洪椿寺南川大叶石细胞是多分枝的,广西桂北大叶茶的石细胞更是千姿百态,近似于栽培品种中的“凤凰水仙”。 根据石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其中桂北大叶茶、“凤凰水仙”叶肉石细胞都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长素极性运输转运蛋白PIN1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对PIN1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以烟草表皮毛为模式,开展了PIN1对生长素极性运输及对细胞伸长生长影响的研究。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融合标记基因EGFP–PIN1置于拟南芥表皮毛特异表达基因GL2的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含GL2pro::EGFP–PIN1的Ti质粒,以根癌农杆菌叶盘共培转化法将重组标记基因转化至烟草WS38中,筛选鉴定出多株转基因烟草。通过对这些转基因烟草表皮毛进行显微荧光观察,结果发现,标记的绿色荧光信号集中分布在表皮毛细胞的间隔区,表现为明显的极性分布现象。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后,表皮毛的伸长生长受到抑制,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极性减弱。说明生长素在烟草表皮毛中的极性分布对烟草表皮毛伸长起关键作用,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只抑制表皮毛的细胞伸长,同时还影响到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的极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
泥鳅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进行喂养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型煤与无烟散煤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云南曲靖进行了生物质型煤与无烟散煤的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燃料的燃烧效率、添加次数与耗煤量,以及对烤后烟叶质量、烘烤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升温均衡,主要表现在烘烤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生物质型煤稳温效果好,主要表现在变黄期关键温度点38℃和定色期47℃,但总体耗煤量大、加煤频繁;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Sitta 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 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两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15,000伦琴之 Co~(60)γ射线,照射黑麦根尖细胞,超薄切片后,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强烈液泡化。其原因可能是内质网的膨大和线拉体内嵴的消失衍变而成;线粒体内外膜和嵴受到破坏,发生变形;细胞核分散成微核。这些将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丙二醛( 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经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MDA含量大幅增加,96 h以前感病品种大西洋的累积量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的,96h以后抗病品种的累积量大于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感病品种增加的较早且幅度较大;黑痣病菌毒素可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升高较早且幅度较大,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活性分别在12 h和36 h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8.8%和38.7%,24h以后,二者的增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甲苯胺蓝(TB)染色法和Alician蓝·藏红(AB—S)染色法研究了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宫颈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组化特征。结果显示,癌旁间质和深层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多,颗粒致密。癌巢之间的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p<0.05),颗粒稀疏,似为功能活跃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宫颈鳞癌间质肥大细胞对Alcian蓝,藏红的亲和力随Alcian蓝染色时间的不同而变化。Alcian蓝染色时间延长,Aician蓝阳性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Alcian蓝阳性或藏红阳性并不能说明肥大细胞颗粒中含有生物胺还是肝素。影响肥大细胞颗粒中糖胺多糖和Alcian蓝和藏红结合的因素可能是颗粒中的蛋白质,并非肝素或生物胺  相似文献   

16.
以从黑龙江省腹泻犊牛粪便中分离的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为抗原,免疫6~8周龄BALB/_c小鼠,取血清抗体阳性小鼠的脾细胞与SP_(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间接法检测抗体,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出一株分泌抗牛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此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为IgM,轻链为K链。通过连续传代证明,此杂交瘤细胞株具有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性质。杂交瘤细胞诱生BALB/_c小鼠腹水的单克隆抗体滴度可达1:1000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贮藏中福桔果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果实成熟即衰老的开始.刚采收的果实,果皮细胞中已看不到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叶绿体的基粒、基质片层结构基本消失,脂类小体取而代之,数量增多.最后叶绿体完全转变成有色体.线粒体的衰老发生较迟.采后1-2个月,细胞中结构完整的线粒体数目不断减少.细胞核在衰老过程中变化不大.贮藏150天后从桔水(浮皮)果实取样制片,还能看到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及有色体.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设置了追肥水平、窝行距、窝苗数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追肥水平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追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反而下降;(2)不同窝行距、不同窝苗数差异极显著;(3)A3B2C4处理的表现最好,即行窝距80 cm×80 cm、窝苗数6苗、追尿素20 kg/667 m2,需打1042窝/667 m2,基本苗数6252苗/667 m2。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的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应合理密植,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9.
一种家蚕卵巢原代细胞制作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家蚕卵巢组织为材料制作原代细胞,探索并获得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在原代细胞的解离、收集过程中,省略了传统的胰蛋白酶解离方法,只经过一步剪碎过程,原代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当细胞培养至1个月的时候,即可见大量游离细胞贴壁,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