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理性病害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生长条件的不适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不良现象.这种病害虽无病原物,不会相互传染,一旦发生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在浙江丽水地区以及整个南方菇区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淡化、烧菌(闷堆)、菌棒黄水、菌棒衰败和畸形菇等.1998年香菇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后,我们对以上生理性病害进行研究,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正威 《食用菌》2017,(4):54-55
<正>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1.1.1原因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1.1.2解决方法如果播种后遇高温天气,菇房要在  相似文献   

3.
蘑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除发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外,还常因气候不适和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简介如下。 1.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盖层含水不足,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湿度,可预防空根白心菇的产生。 2.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铁锈色的斑点。预防的措施主要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打开门窗0.5—1小时。 3.红根菇: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或栽培培养料偏酸,或追施葡萄糖过  相似文献   

4.
疣孢霉病又叫水泡病、白腐病,是由疣孢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双孢蘑菇的重要病害。1症状表现1.1菌丝感染双孢蘑菇菌丝在土壤中形成菌索时被感染的,会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有的变成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有臭气。1.2菇蕾染病表现为正常菇还未出时,病菇就大量生长了,一般病菇比正常菇提前3~4天出菇,其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及菌柄基部会长出白色绒毛状  相似文献   

5.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除发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外,还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如果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就会降低蘑菇的商品价值,从而影响到菇农的经济效益,所以应当引起注意。现将几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空根白心菇 菇房喷水少,湿度不够,培养料含水不足,菌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防治方法是:适时喷水,出菇期保持85%以上的湿度,可预防空根菇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生理性病害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生长条件不适宜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不良现象。这种病害虽无病原物,不会相互传染,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在陕西淳化袋料香菇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淡化、烧菌(闷堆)、菌棒黄水、菌棒衰败和畸形菇等。  相似文献   

7.
蘑菇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荣金  兰巧玲 《食用菌》2000,22(4):38-38
蘑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甚至死亡,给生产上造成严重的损失。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种:1菌丝徒长 蘑菇播种后菌丝一直旺盛生长,并持续不断往覆土层表面生长,绒毛状菌丝大量冒出土层,浓密成团,严重时形成不透水的菌被,并不形成子实体或推迟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主要由于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及通风换气不良的环境条件造成的。另外播种期偏早,播种后温度较长时间处于20~25℃,迟迟不能下降而…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5,(6)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40%左右。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了一些生理性病害,造成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笔者结合实践分析总结出了高寒地区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菌丝徒长1.1症状双孢蘑菇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  相似文献   

9.
巴氏蘑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阐述巴氏蘑菇出菇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从播种到出菇是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生理性病害。文章对双孢蘑菇菌丝体阶段生理性病害的病状、发生原因进行介绍,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因气候不适宜,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土层含水不定,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就会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防止空根内心菇的发生。二、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锈色斑点,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要开门窗通风30min。三、红根菇出菇前高湿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  相似文献   

13.
蘑菇死菌丝发生初期,一般多见于培养料表层。开始菌丝萎缩,生长停止,出现线状菌丝,料呈黑褐色,散发出霉气味或氨气味,最后腐烂自溶,严重的只菇不收。现将蘑菇死菌丝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秋蘑菇出菇前期,遇到22℃以上的高温,为什么会引起死菇?这是因为蘑菇在出菇期,已经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相应低些,根据菌丝和子实体温度要求不同的特性,称之为“变温结实性”。在出菇期间,如气温超过22℃,则有利于菌丝生长,已形成的子实体,由于温度高,绒毛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16.
线虫(Nematodes)是蘑菇生长后期的重要害虫。为害蘑菇的线虫由于虫体较小(一般长500~1000微米,宽20~50微米),肉眼不易观察,加上其为害的症状不易与生理性的菌丝萎缩相区别。因此,长期以来对由线虫引起蘑菇减产和品质下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对上海郊区的十个菇房春菇培养料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所有的菇房都有不同程度的线虫发生,低产菇房尤为严重,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害蘑菇的蝇、蚊种类颇多。它们直接取食培养料、蘑菇菌丝,蛀蚀子实体,或者为害菌种块和菌丝,侵害蘑菇原种和栽培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经两年实践,我们发现黑光灯可在菇房内诱杀多种蝇、蚊,兼可预防病害。现将初步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装置诱虫灯:主要设备包括20瓦的黑光灯管、整流器、继电器、开关和收集盘。黑光灯一般横向装在菇架间顶层上方约60厘米处,在灯管下35厘米处,装一只收集盘。在培养料入房后,或在菇房内开始发现蝇、蚊成虫时,于白天点灯诱杀,诱杀前,在收集  相似文献   

18.
对10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出菇产量及子实体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个双孢蘑菇菌株中可能有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存在;蘑菇2000菌株和蘑菇192菌株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出菇产量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是优质的双孢蘑菇栽培菌株,可以作为双孢蘑菇2796品种的替代菌种,在云南省进一步推广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蘑菇播种期间,如果发生病毒感染,会造成蘑菇的大幅度减产。本文对病毒病的某些方面作一详述。病毒病的传播由于空气流动把感染病毒的蘑菇孢子从一个菇房带到了另一个菇房。如果种植蘑菇的农场彼此相距很近,风把孢子从一处带到另一处是很难避免的。其他传播途径还有:蘑菇蕈蝇、不洁的包装材料、未消过毒的工具及污秽的衣帽等。通过带病的蘑菇菌丝传播病毒,主要发生在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木质床架和盘子上,那是由于带病菌丝生长到木头内部造成的,菌丝会从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菇的深层发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概述深层发酵又称沉没培养或深层培养 (Submerged fermentation或Submergedculture)。食用菇的深层发酵是指在大型发酵罐(瓶)中繁殖食用蘑菇菌丝体的一种培养方法。即将食用蘑菇的菌丝细胞或菇体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经过通气或振荡,培养成均一的菌丝片断(菌丝团)的一种方法。由于发酵罐(瓶)装有通气管、排气管、温度调节系统和补料器等设备,菌丝细胞能在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和碳氨等营养条件下生长。同时,菌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气又能及时排放,因此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分裂快速。应用食用菇深层发酵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食用菇菌丝体及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