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农药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二化螟防治效果明显偏低,而5%氟虫腈、20%辛.唑磷、30%敌百虫.辛硫磷显著优于三唑磷,在生产中替换三唑磷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利于减缓二化螟对三唑磷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5%三唑磷微乳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15%三唑磷微乳剂100ml与使用20%三唑磷乳油100ml处理对水稻二化螟防效及保苗效果相当,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3.
进行辛硫磷·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喷雾处理,防效最高,1.875L/hm2即可控制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2代二化螟孵化高峰期用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进行喷雾,用药量达1875ml/hm2即可控制二化螟危害,田间保穗和杀虫效果均很理想,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2代二化螟孵化高峰期用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进行喷雾,用药量达1875ml/hm2即可控制二化螟危害,田间保穗和杀虫效果均很理想,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80mL/667 m^2防效分别为75.82%;100mL/667m^2,85.53%;120mL/667m^2,87.43%;480g/L毒死蜱60mL/667 m^2,防效为79.02%,20%三唑磷EC120mL/667 m^2,防效为74.91%。分析结果显示25%毒死蜱.三唑磷防治水稻二化螟与对照药剂480g/L毒死蜱、20%三唑磷EC无显著性差异。25%毒死蜱.三唑磷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较高,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80mL/667 m2防效分别为75.82%;100mL/667m2,85.53%;120mL/667m2,87.43%;480g/L毒死蜱60mL/667 m2,防效为79.02%,20%三唑磷EC120mL/667 m2,防效为74.91%。分析结果显示25%毒死蜱.三唑磷防治水稻二化螟与对照药剂480g/L毒死蜱、20%三唑磷EC无显著性差异。25%毒死蜱.三唑磷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较高,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钻蛀稻茎内危害,是上海地区水稻上主要害虫。多年来,防治二化螟一直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锐劲特等农药,杀虫单因长期使用,害虫已产生明显抗性,而锐劲特价格较高,长期使用农民难以承受。为开发筛选高效、低毒、经济的杀虫剂,笔者于2006年水稻二化螟发生期,对5%氟虫腈悬浮剂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是沿江稻区早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试验表明:20%毒死蝉·三唑磷微乳剂的保苗效果显著高于2种药剂单独使用的保苗效果,是当前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物,能有效阻止二化螟猖獗为害,减轻环境污染,延缓二化螟抗药性的产生速度.一般使用量为2.1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安全性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农药。在常用剂量下,对人畜都安全,不伤害天敌,不破坏生态,是一种优秀的生物源杀虫剂。而20%三唑磷·阿维菌素复配剂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究竟如何,只有通过相关试验来加以验证。本文采用0.5%阿维菌素EC和20%三唑磷·阿维菌素EC,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防治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三唑磷·阿维菌素EC1050毫升/公顷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11.
控制二化螟的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种药剂进行了控制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对二化螟的防效存在差异,其高低次序为:三唑@乙酰EC>三唑磷EC>锐劲特胶悬剂>虫无影>敌杀净EC>螟虫克星EC>甲胺磷EC>杀虫双.其中三唑@乙酰、锐劲特与敌杀净、甲胺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唑@乙酰EC、锐劲特、三唑磷、虫无影、敌杀净EC等农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二化螟的防效亦增高.  相似文献   

12.
20%毒死蜱·三唑磷微乳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沿江稻区早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试验表明:20%毒死蝉·三唑磷微乳剂的保苗效果显著高于2种药剂单独使用的保苗效果,是当前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物,能有效阻止二化螟猖獗为害,减轻环境污染,延缓二化螟抗药性的产生速度。一般使用量为2.1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80mL/667 m2防效分别为75.82%;100mL/667m2, 85.53%;120mL/667m2, 87.43%;480g/L毒死蜱60mL/667 m2,防效为79.02%,20%三唑磷EC120mL/667 m2,防效为74.91%.分析结果显示25%毒死蜱*三唑磷防治水稻二化螟与对照药剂480g/L毒死蜱、20%三唑磷EC无显著性差异.25%毒死蜱*三唑磷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较高,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4.
姜勇  孙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234-234
30%氟铃脲·三唑磷微乳剂防治二化螟试验表明:此药剂为水稻田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推荐用量为每hm2450-600g,兑水750kg.  相似文献   

15.
余姚地区二化螟抗性水平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二化螟对双酰胺类药剂产生了较高抗药性,2014年余姚市部分地区二化螟大发生。为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本试验选取了三唑磷等10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对早稻一代二化螟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药剂中三唑磷对二化螟防效最好,阿维菌素次之,其他参试药剂对二化螟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水稻从秧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为害,我地每年发生3代,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甲胺磷作为防治二化螟的首选药剂,但甲胺磷的持效期短、毒性高、残毒期长,对水生动物和天敌的杀伤大,对人畜不安全,国家已禁止生产和使用。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且成本适中的最佳药剂,2003年夏,我们在城厢区灵川镇进行了20%,二嗪磷乳油、20%三唑磷乳油等7种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水稻1代二化螟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5%锐劲特SC等药剂防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锐劲特SC等药剂进行了防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锐劲特仍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首选药剂,在卵孵化高峰期667m^2用30~40ml,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的为害,保苗效果在95%以上。三唑磷类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尤其是三代二化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4种复配制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和冬季气温高等原因,二化螟在江西省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局部稻区暴发成灾.目前,防治二化螟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药剂防治.由于年复一年地使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等农药品种,二化螟的抗药性迅速上升,防效逐年下降.为寻找高效的农药供生产上使用,近两年来我们对几种复配制剂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龄幼虫点滴法测定了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和三唑磷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单达高抗水平,其LD50为2.6903μg/头,抗性倍数达463.84倍,对三唑磷属低抗水平,其LD50为0.0399μg/头,抗性倍数为3.66倍。  相似文献   

20.
化学农药的长期、连续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既增加了防治难度,又提高了用药成本,为了明确安徽省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以期指导各地合理使用农药以防治二化螟为害,于2016和2017年分别采集安徽省潜山县、庐江县、含山县、凤阳县、南陵县和六安市金安区二化螟第一代或第二代卵块,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3龄幼虫作为标准试虫,采用农业部制定的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之人工饲料混药法(NY/T 1154.10-2008)检测了6个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三唑磷和杀虫单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和毒死蜱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其中2017年,六安种群对三唑磷的LD50最高,达到350.57μg·g-1;对甲维盐、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相对敏感,其中2016年,凤阳种群对甲维盐的LD50最低,仅为0.026μ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