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青蛤Cyclina sinensis卵子受精和第一次卵裂的过程。青蛤的成熟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此时可以接受精子入卵即受精。在水温23.2℃条件下,精卵混合6 min时精子开始入卵;混合15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一极体;混合21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二极体;雄原核在第二极体释放前形成,第二极体释放后很快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逐渐在中央靠拢;42 min时,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50 min左右时,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成为两个细胞。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索氏六须鲶成熟卵的受精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精子入卵刺激卵细胞形成胚盘,精子头部在胚盘中逐渐核化,形成雄性原核;卵母细胞放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雌性原核,两性原核结合成合子核;合子核膜消失,产生第一次卵裂,受精全过程历时50min。  相似文献   

3.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细胞学的变化。结果显示:被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照射强度1 500μW/cm2,照射时间60 s)能够与栉孔扇贝卵子正常授精并激发受精活动,但受精卵发育速度较对照组的迟缓;受精卵即将排出第一极体之前用6-DMAP(终浓度50 mg/L)处理35 m in,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至原核形成期,四倍性雌核最终融合,在此过程中精核一直处于凝缩状态,不解凝,不形成雄性原核;到第一次卵裂前期,精核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形式位于两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末期,精核位于两卵裂球之间的卵裂沟上或进入其中一个卵裂球的细胞质中;第二次卵裂过程中,精核仍然以DCB形式滞留于卵裂沟上或其中一个卵裂球中。另外,作者还观察到核物质分离紊乱、染色体多极分离等现象,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催产、波恩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H·E染色等方法,研究了杂交一代(F1)自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结果表明,鲫鲤杂交一代自交时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受精后,卵子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15min,雌雄性原核形成,20min,两性原核完全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40min,开始进行卵裂;1h,两个分裂球出现,本实验为F2代是二倍体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速度明显滞缓,经6-DMAP处理后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发育同步化;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过程中,还观察到杂交体、异源三倍体、雌核发育单倍体、雌核发育四倍体。结果为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速度明显滞缓,经6-DMAP处理后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发育同步化;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过程中,还观察到杂交体、异源三倍体、雌核发育单倍体、雌核发育四倍体。结果为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滁州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产于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的滁州鲫是否行雌核发育繁殖.对滁州鲫♀×滁州鲫♂及滁州鲫♀×红鲤♂受精卵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刚产出的成熟卵细胞内没有发现极体,在精子入卵约15~16min后(水温为18~20~C),单个极体被排出;(2)在受精卵内,精核保持凝聚状态,没有形成雄性原核;(3)精子入卵20 min后,卵核形成雌性原核,在第一次卵裂前没有观察到雌性原核与呈凝聚状态的精核的融合;(4)同源与异源精子激发滁州鲫卵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异源精子能进入滁州鲫卵细胞并激发卵核形成雌性原核,并进行正常胚胎发育,其鱼苗正常,无畸形和无杂交性状的鱼苗.研究表明,滁州鲫为雌核发育鱼类.  相似文献   

8.
彭泽鲫的受精细胞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彭泽鲫与兴国红鲤受精细胞学所作研究表明,彭泽鲫属雌核发育种群。异源精子能正常进入彭泽鲫儿子内,瑷 精卵中异源精子呈凝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没有看到两性原核融合。在刚产出的成熟卵子中没有看到极体,受精后12min见到唯一的一个极体排出,雌性原核自行发育。  相似文献   

9.
对彭泽鲫与兴国红鲤受精细胞学所作研究表明,彭泽鲫属雌核发育种群。异源精子能正常进入彭泽鲫儿子内,瑷 精卵中异源精子呈凝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没有看到两性原核融合。在刚产出的成熟卵子中没有看到极体,受精后12min见到唯一的一个极体排出,雌性原核自行发育。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后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并休止于分裂中期(M Ⅱ期),此时期卵母细胞若与精子结合受精,则受精后的卵母细胞被激活突破M Ⅱ 期阻滞,通过后期末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PB Ⅱ)[1-2] .  相似文献   

11.
Tram U  Sullivan W 《Science (New York, N.Y.)》2002,296(5570):1124-1126
The bacterium Wolbachia manipulates reproduction in millions of insects worldwide; the most common effect is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 We found that CI resulted from delayed nuclear envelope breakdown of the male pronucleus in Nasonia vitripennis. This caused asynchrony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pronuclei and, ultimately, loss of paternal chromosomes at the first mitosis. When Wolbachia were present in the egg, synchrony was restored, which explains suppression of CI in these cros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olbachia target cell 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A striking consequence of CI is that it alters the normal pattern of reciprocal centrosome inheritance in Nasonia.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冷冻-解冻精子浓度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时不同精子浓度对精子穿入成熟卵母细胞及后续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冷冻-解冻精子为材料,以1×106、1×107个/ml 2种精子浓度进行体外受精,研究不同冷冻-解冻精子浓度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当精子浓度为1×106、1×107个/ml时,精子穿入率分别为83.18%、88.23%,单精入卵率分别为40.55%、9.02%,多精入卵率分别为59.45%、90.98%,平均每个卵母细胞中的精子数分别为2.03、3.26个,雄原核形成率分别为84.10%、86.40%,单精入卵率、多精入卵率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为应用冷冻-解冻精子建立猪卵母细胞的体外生产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泥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了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以优化泥蚶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乙醇浓度是对响应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泥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9.6℃,提取时间6.2 h,乙醇浓度78%,在此条件下,泥蚶多糖的提取率为1.635%。[结论]研究优化了泥蚶多糖的提取工艺,为大规模制备泥蚶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猪输卵管上皮细胞(pOECs)与猪卵巢皮质细胞(pOCCs)共培养体系中进行猪卵子体外成熟(IVM),研究比较了pOECs与pOCCs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pOCCs或pOECs参与猪卵子体外成熟可显著提高卵丘扩散与MⅡ期卵子的比例(P<0.05),然而GV期卵子的比例却没有显著减少(P>0.05);pOCCs组内成熟卵子的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GSH在pOEC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尽管pOCCs和pOECs共成熟可显著降低多精入卵的比例(P<0.05),但是受精率与雄原核形成率(MPN)在各组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pOCCs和pOECs共培养均可以显著提高卵裂率与囊胚发育率(P>0.05),然而囊胚细胞数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认为,pOCCs与pOECs共培养体系能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IVM质量,降低多精入卵的发生,并提高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石蜡制片法,对糜子的受精过程与胚的发育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开花2h 后后,精核进入卵细胞;开花4h 后,精核的染色质逐渐分散,并出现核仁,受精卵内有一大而明显的雌性核仁和一较小的雄性核仁,此时合子形成,开花10h 后,合子进行1次分裂,糜子合子静止期长达4h 左右。2细胞原胚时,胚乳处于6个游离核时期。糜子的胚胎发育为紫菀型。合子无极性,第1次分裂为横分裂。胚发育经过原胚、椭圆形胚再经胚分化期和成熟期发育为成熟胚。受精前,两极核紧贴,不合并,位于卵细胞的合点端。受粉2h 后,精子进入一个极核,精核与极核融合过程同精核与卵核的融合过程相同;开花4h 后,形成初生胚乳核;开花5h 后初生胚乳核进行第1次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游离核分裂为有丝分裂,球形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  相似文献   

16.
杂交鲶精子入卵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杂交鲶(索氏六须鲶♀鲶♂)精、卵形态及精子入卵过程。结果证实:异源的鲶鱼精子能够按照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进入到索氏六须鲶的卵内并与之受精。精卵相遇3s时,精子就能迅速到达精孔区,15S时受精孔打开,1min内完成精子入卵,15min受精孔封闭,20min精子全部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