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2.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3.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巢湖和瓦埠湖沉积物中氮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巢湖、瓦埠湖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3和0.265g/kg,氮的主要组成均为有机氮(94%);有机指数显示,瓦埠湖遭受的有机污染程度低于巢湖。  相似文献   

4.
缪灿  李堃  贾良清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22-9323,9330
利用串联式水生植物塘净化巢湖水,考察中试阶段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富营养化湖水流经各级植物塘时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1%和24.8%,COD的去除率为36.7%,出水温度下降0.32℃;黑藻的存活率最低,但其对有机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其他两种水生植物,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中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巢湖环境特征,指出巢湖目前环境较适于挺水植物的栽种和生长,认为在对巢湖进行生态恢复或生物修复时可考虑从栽种挺水植物入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瓦埠湖底栖动物生态学。[方法]于2012年对瓦埠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底栖动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共发现底栖动物37种,其中水生昆虫类、寡毛类、软体动物和其他类群分别为15种(占总物种数的40.54%)、12种(32.43%)、6种(16.22%)和4种(10.81%);优势种(Y≥0.02)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bigobranchia)、摇蚊(Compteromesa sp.)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428.2个/m2,年平均生物量为39.6 g/m2,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765±0.499)~(1.181±0.590);Margalef指数均值为(0.518±0.192)~(0.740±0.448);Pielou指数(0.501±0.339)~(0.763±0.19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季节上呈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水温、透明度、硝氮、溶解氧是影响瓦埠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研究结果为瓦埠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巢湖水质现状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析巢湖全湖水体生源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监测巢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多样性。[结果]巢湖氮磷比仍较适宜蓝藻生长,巢湖水域共鉴定出7门42属93种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为优势种(50种),浮游植物密度在1.48×10~7~17.44×10~7cells/L,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浮游动物4门35属70种,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45.71%,巢湖浮游动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群落结构稳定性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巢湖生态恢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国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无机氮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溶解性无机氮(DIN)的形态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讨它们对水质的影响。[结果]NH3-N、NO2--N平均浓度在汛期较高,非汛期较低,NO3--N正好相反;双桥河口NH3-N浓度远高于其他各点,污染最为严重。柘皋河口、小柘皋河口DIN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所致;双桥河口地表径流、船舶污染等对DIN含量贡献较大。[结论]该研究为巢湖富营养化控制和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习  曹静  李琪  王宁  李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46-7849
[目的]对我国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无机氮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溶解性无机氮(DIN)的形态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讨它们对水质的影响。[结果]NH3-N、NO2--N平均浓度在汛期较高,非汛期较低,NO3--N正好相反;双桥河口NH3-N浓度远高于其他各点,污染最为严重。柘皋河口、小柘皋河口DIN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所致;双桥河口地表径流、船舶污染等对DIN含量贡献较大。[结论]该研究为巢湖富营养化控制和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巢湖2018年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对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优势种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巢湖2018年夏季浮游植物为118种(含变种),隶属5门26科60属,细胞丰度与生物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1×107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5.7 mg/L;浮游动物140种(含属),其中枝角类、桡足类各9种,轮虫24种,纤毛虫98种(含属),平均丰度1898.9 ind./L,生物量为4.4mg/L;底栖动物为16种(含属),平均密度为495.5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04 g/m2;鱼类47种,隶属于8目15科,优势鱼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等,各样点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有明显差异。在巢湖流域未来管理中,综合运用食物链调控技术、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等生态修复工程,以提升巢湖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范裕祥  金社军  刘刚  周培  王文本  季爱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50-12252,12261
巢湖水域面积减小,大量湿地萎缩,水位高度由自然节律变为人工控制的常年高水位,巢湖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大幅降低.水土流失和点、面源污染严重造成巢湖底泥、湖水严重富营养化,浮水植物藻类化,鱼类趋向小型化.研究结果表明,巢湖生态系统正经历巨大变化.提出了内、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控制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巢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巢湖生态历史变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巢湖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并且论述了巢湖成湖的历史年代、与长江的辩证关系、巢湖名称与当地人文活动的关系,进而提出退边还湖、吸纳长江洪水养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巢湖沉积物中NH+4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ediment-water exchange of nutrients in Chaohu Lake. [Metho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verlying water, temperatur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NH 4 release in sediment from Chaohu Lake were studi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With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and the decrease of NH 4 concentration in overlying water, NH 4 released from sedi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H had a great effect on NH 4 release with a complicated mechanism. The largest release amount of NH 4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was about 6 times as much as that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Chaohu Lake in the project of leading wat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3.
谭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77-82
[目的]明确环巢湖支流污染结构,探寻有效的治理方案。[方法]对环巢湖14个小流域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估算其排放量和入河量,对巢湖流域污染负荷、污染结构、地区分布、污染源强进行分析。[结果]城镇生活废污水、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废水、城镇建成区地表径流对巢湖流域污染贡献比例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进一步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揭示环境因子对巢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的影响机制。[方法]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各环境因子(上覆水浓度、温度、pH值、DO条件)对巢湖沉积物湿样中NH4+释放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上升和上覆水NH4+浓度的降低,沉积物中NH4+释放量显著增加;pH值对NH4+释放的影响比较复杂;沉积物中NH4+最大释放量在厌氧条件下是好氧条件下的6倍左右。[结论]该研究为"引江济巢"工程中巢湖的环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方法]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在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巢湖的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生长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结果]结果表明,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66.32%±11.85%和100%,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7.77%±10.11%,出现率为100%,轮虫很少;在9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57.86%±31.00%和87.18%,食物中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9.35%±28.06%,出现率为74.36%,轮虫极少。[结论]随着富营养化加重、蓝藻频繁暴发,巢湖中浮游动物数量在不断减少,而鲚鱼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银鱼产生巨大食物竞争。此外,巢湖的银鱼大量感染双线绦虫,大量感染寄生虫肯定会对银鱼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巢湖中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巢湖的主要河口区以及敞水区共设置了20个采样点,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巢湖河口区的8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枝角类10属21种,桡足类11属16种;敞水区12个点中鉴定出枝角类9属18种,桡足类12属13种;共22属39种。(2)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530.8 ind·L-1和506.3 ind·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7 ind·L-1和21.5 ind·L-1;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巢湖秋季河口区的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3)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按照体型大小和食性可划分5个功能群,其中,河口区有SCF、LCF共2个优势功能群,敞水区有SCF、LCF、MCF共3个优势功能群,SCF在功能群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4)水温是影响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主要的环境理化因子;巢湖敞水区中浮游甲壳动物LCF功能群能显著影响SCF、MCC、LCC等功能群。巢湖河口区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巢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和藻类水华控制应侧重于河口区的外源污染治理;敞水区可以通过调整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结构重建水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71-173
环巢湖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探讨。该研究分析了环巢湖旅游环境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植被产物、水文状况、污染程度,以及旅游环境污染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并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道中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16-17418
[目的]研究建立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方法]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空白无肥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平衡施肥-1处理;平衡施肥-2处理;平衡施肥-1+油莱秸秆(3000kg/hm^2)处理。其中,CK为不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P2O5:K2O=180kg/hm。:75kg/hm^2:0,全部肥料作基肥,不追肥;平衡施肥-1处理氮磷钾肥用量为N:P2O5:K2O=180kg/hm^2:60kg/hm^2:90kg/hm^2,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0%:30%:20%分3次施用;平衡施肥-2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同平衡施肥-1,但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0%:30%:30%分3次施用;油菜秸秆(有机肥)作基肥,所有施肥处理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结果]总体上,不同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水稻生物积累量,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结论]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氮肥运筹方法不当,仍是目前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氮肥的施用上,增加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同时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增加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回收率,减轻氮肥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生态调水对巢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巢湖对生态调水的需求,并在2009年现场调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了调水对巢湖东西半湖的水质影响。调水期间,环巢湖支流汇入湖水量5.02亿m^3,出湖水量6.31亿m^3,湖体TP、TN分剐增加77.6和619.0t,CODMmn减少了517.0t。调水试验结果表明,调水结束后东半湖。rP浓度增加了7.6%,TN、CODM。Chla浓度分别减小了40.3%、8.2%、41.8%;西半湖11P、TN、CODM。Chla浓度分别增加了82.5%、1.2%、3.9%、711.8%;西半湖浓度增加的同时,东半湖浓度在降低,调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林  刘家忠  刘宇  李梅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57-2158,2375
对抚仙湖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对流失泥沙的营养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46.01 km2,土壤侵蚀量54.7×104t/a,入湖泥沙量21.2×104t/a。随泥沙携带入湖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质4 793 t/a、全氮256.1 t/a、有效氮24 t/a、全磷352.5 t/a、有效磷10.69 t/a、全钾4 442 t/a、有效钾49.41 t/a。长期年复输入加重了湖泊的淤积及入湖污染负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