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域疫病鸽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这种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域疫病毒阳性血清抑制。血凝素热稳定指数为1min,具有快速血凝素的解脱率,病毒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盐酸(pH5.0)敏感,0.1%甲醛溶液能完全灭活病毒。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对该分离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4.6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53。结果表明本分离株为强毒型鸽新域疫病毒。  相似文献   

2.
从死亡的具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7日龄雏鹅肝中分离到1株病毒.选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的12日龄鹅胚,进行鹅胚接种试验,雏鹅表现出典型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鸡胚致死率达到25%;不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能凝集黄牛精子,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所述,这株病毒初步鉴定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3.
从1998~2002年河南省洛阳地区代表性新城疫发病禽群中分离鉴定了15株新城疫病毒(N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株NDV均呈现良好的血凝活性和特异的血凝抑制特性;对鸡胚的致病作用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证实,LD-6-01和LR-2-00株是弱毒株,其余均为强毒株;弱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好,属慢速血凝解脱型;强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差,属快速或中速血凝解脱型;所有毒株均可较好地凝集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但对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凝集性差异较大。对HI抗体为6log2的12日龄雏鸡攻毒试验结果表明,15个分离株中2个弱毒株可得到100%保护;13个强毒株中,LG-1-99,LR-1-98,LD-4-01和LD-3-00得到了70%~90%的保护,而其他9个分离株(LD-1-98,LD-2-99,LD-5-01,LD-7-02,LR-3-02,LW-1-02,LG-2-00,LA-1-99和LE-1-01)基本上得不到保护(0~20%),但所有得不到保护的试验组鸡的发病死亡时间均明显向后推迟。  相似文献   

4.
复合RT-PCR快速鉴别鹅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近分离的鹅副粘病毒SF02株通过自行设计的3条引物建立了复合RT-PCR方法。该方法对鹅源副粘病毒SF02株和GPV2株均可检测到215bp和401bp2条带,对12株(其中7株参考株,5株野毒)鸡源新城疫、2株鸽源新城疫、1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检测只出现1条401bp带,与预期的大小一致,对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PF鸡胚尿囊液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5.
选择6株(鹅DC01、鸡WJ10001、鸽DZ01、鸽DZ02、鸭NJ10、鸭SD09)分离自鸡、番鸭、鹅、鸽的新城疫病毒,接种于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中,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6个分离毒株均为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和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株鸭源NDV强毒株(鸭NJ10、鸭SD09)与1株鸭源NDV山东流行毒株(鸭SDWF2005)高度同源;2株鸽源NDV强毒株(鸽DZ01、鸽DZ02)与1株鸽源DNA强毒株(鸽JS2000)高度同源.6株不同宿主源毒株的基因型分别为Ⅵ型和Ⅶ型,是中国目前流行的NDV毒株型.  相似文献   

6.
鹅Ⅲ群腺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无临床症状鹅的泄殖腔分泌物或病鹅的肠道、肝脏、脾脏,按常规方法制成接种液接种鸭胚,以血凝和血凝抑制的方法检测病毒。结果表明:从50多个样品中分离到2株腺病毒,分别命名为H5J24和N8J8。这2株病毒均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抗Y81G4株鹅腺病毒多抗血清所抑制,但不能被抗新城疫病毒单抗、抗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单抗所抑制。经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和PCR检测,证明这2株病毒为Ⅲ群禽腺病毒成员。  相似文献   

7.
细小病毒MPV—Q株理化特性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小病毒MPV-Q株是从患病雏番鸭体内分离的一种致病性病毒,电镜及理化特性检查表明该株病毒属细小病毒,圆形无囊膜,直径在22-24nm,对乙醚、胰蛋白酶、酸不敏感,对红细胞无凝集现象,对鸡、丽佳鸡、北京鸭、鹅无致病性,该病毒可引起雏番鸭发生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白鹭源禽I型副粘病毒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V—SF02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白鹭源禽I型副粘病毒(W13株)L基因的IJA(1121bp)、LB(1481bp)、LC(1439bp)、LD(1476bp)、LE(1608bp)5个片段,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后进行拼接,获得长约6760bp包含有L基因全长的核苷酸序列,而W13株L基因的mRNA全长为6704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15个碱基、编码2204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13株I基因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同源性均超过97.0%;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13株L基因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同源性均超过93.0%。可见,W13株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免疫鸡胚从病死鸡的脑组织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此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而且这种凝集可以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通过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试验、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测定、鸡致病力试验、回归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0.
从重庆市发病地区分离到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及动物实验鉴定,证明为一株超强新城疫病毒.病料接种鸡胚2~3天死亡,接种的鸡胚成纤维细胞,48~72h出现细胞病变,分离的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HA效价6~7log2,该凝集特性被标准新城疫血清所抑制,动物实验接种的小鸡2~6天死亡.流行地区鸡注射由分离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疫苗,不再表现临床症状,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