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新品种“鹭雄1号”的制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年定向选育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雌鱼做母本,采用由性别二系配套技术繁殖的尼罗罗非鱼超雄鱼做父本,构成XX♀/YY♂尼罗罗非鱼新品种繁育体系,可规模化繁育全雄性尼罗罗非鱼新品种"鹭雄1号"。"鹭雄1号"的突出特点是遗传雄性率高,达到99.00%以上,较其它所有尼罗罗非鱼品系的雄性率高出1倍左右,同时具有生长迅速和出肉率高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2.
WY型罗非鱼的性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a)为材料,进行WZ♀×XY♂、WZ♀×YY♂、WY×ZY♂、WY×YY♂杂交实验及其子代分析,确认WY型罗非鱼的性别为雌性。  相似文献   

3.
WY♀-YY♂型罗非鱼繁殖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超雄罗非鱼的自然繁殖,按照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基础和种质标准,不断选育尼罗WY雌性鱼,然后与尼罗YY超雄鱼相组合,形成尼罗罗非鱼WY♀-YY♂繁殖体系。研究结果显示:WY♀-YY♂繁殖体系能自然繁殖YY超雄鱼和WY雌鱼;能保持性比平衡;不用测交直选超雄鱼。此种繁殖体系可使超雄鱼规模化制种,实现三系配套转变为二系配套制种。  相似文献   

4.
以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自交和双列杂交后代共9种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通过耐盐致死实验、半致死盐度实验和慢性耐盐驯化实验,对萨罗罗非鱼与其他几种罗非鱼耐盐生态特点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萨罗罗非鱼MST为(9.24±1.353)h,ST50为(6.20±1.235)h,MLS-96理论值为30.2,观察值为31.2,远高于另外8种罗非鱼。(2)根据耐盐能力,9种罗非鱼可分为4类:第一类是萨罗罗非鱼,耐盐极强,各项耐盐指标都远高于其他罗非鱼;第二类是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耐盐强,离差值为正值;第三类是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耐盐较强,离差值为负值;第四类是尼罗罗非鱼,耐盐较弱。(3)当进行慢性耐盐驯化时,萨罗罗非鱼在5d内,死亡率由0达到30%,以后缓慢增长,14~15d有个死亡率的高增长期,然后即进入缓慢增长期;第11天,盐度32.8时,死亡率达到50%,第39天,盐度为102时全部死亡。死亡率与驯化时间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为LnY=3...  相似文献   

5.
奥尼鱼是由奥利亚罗非鱼父本(Oreochromis oureus♂)与尼罗罗非鱼母本(Oreochromis nilodcus♀)杂交的子一代。关于奥尼鱼的池塘养殖以及利用河道、水库等大型水体开展的网箱养殖,在国内文献屡见报道,而在长江沙洲湾设置网箱养殖奥尼鱼,则报道甚少。为了探讨长江天然水体养殖奥尼鱼的效果。2009年,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长江如皋段胜利沙洲湾开展了网箱养殖奥尼鱼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雄奥利亚罗非鱼的制种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全雄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对WZ♀-ZZ♂类型的奥利亚罗非鱼采用原系(ZZ♂)与转化系(ZZ△♀)二系配套技术,控制遗传全雄鱼的性别。根据泄殖器特征对转化后的实验鱼进行性別鉴定,确定性别。对实验鱼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生物学描述。统计并观察实验鱼的雄性率、生长和发育状况。总结全雄奥利亚罗非鱼在应用中的优势,以期为奥利亚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何谓奥尼杂交鱼?目前讲的奥尼杂交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雄鱼与尼罗罗非鱼雌鱼杂交得到的子代。奥尼杂交鱼雄性率高、生长快、起捕率高,深受人们欢迎。那么,怎样提高奥尼杂交鱼的雄性率呢?1.双亲纯度要高。奥尼杂交鱼的双亲为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由于奥利亚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雄鱼为ZZ,雌鱼为ZW,与尼罗罗非鱼及我国“四大家鱼”不同(尼罗罗非鱼雄免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鱼为XX)。利用奥利亚罗非鱼雄鱼(ZZ)与尼罗罗非鱼雌免(XX)杂交,它们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X,在理论上应是百分之百为雄鱼,但实际上获得100%雄性…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杂交F1代与亲本的遗传关系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用RAPD 技术研究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子代和亲本的遗传关系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应用。在所用的16 个随机引物中,有11 个引物在罗非鱼亲代和杂交子代间呈现多态。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正交子代( 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 在遗传关系上界于亲代之间,不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反交子代(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 却与母本奥利亚罗非鱼极其相似。说明正、反交子代与两亲本遗传相似性有明显的不同,表明遗传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的杂交子代更有可能形成显著的杂种优势。同时发现,扩增片段OPA071900 、OPA07960 、OPZ14720 和OPZ14600 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正交子代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陆目前养殖最广的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尼奥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在部分地区也养殖福寿鱼股桑比克罗非鱼(O.mosambicus)♀×尼罗罗非鱼♂]和台湾红罗非鱼[野生型尼罗罗非鱼×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它们都是雌性口有种或杂种。罗非鱼是分批产卵鱼类,其出苗率与亲本质量、年龄和繁殖条件等有一定关系,同时与一年的产卵次数有关。下面介绍的是作者总结近几年在罗非鱼育苗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再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向大家介绍提高罗非鱼出苗率的方法,供各制种单位参…  相似文献   

10.
在两口4m×2m×1.5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体质量1.4~1.5kg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XY♂)1尾,体质量0.4~0.6kg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WZ♀)7尾和4尾,每尾注射0.5个鲤脑垂体(PG)悬浮液催产。另在池塘内两口1.5m×1m×1m的32目网箱中各放入体质量1kg左右的雄尼罗罗非鱼(YY♂)1尾,然后分别放入体质量0.4~0.6kg的雌奥利亚罗非鱼(WZ♀)2尾和1尾,未注射催产剂。各箱配组繁苗20d后,移走亲本,将子代单独饲养至性别鉴定,分析杂交子代的性比,以判断子代中WY型罗非鱼的性别。结果测得3组WZ♀×XY♂的子代性比(雌雄比)分别为:114∶111、40∶164和4∶16,1组WZ♀×YY♂的子代性比为3∶503。卡方分析表明,前3组中有两组子代性比与1∶3的期望值相吻合(P0.089和P0.79),一组不吻合(P0.001);后1组的子代性比与0∶N的期望值相吻合(P=0.92)。实验结果推断WY型罗非鱼为雄性,通过探讨导致少数实验值偏离理论值的原因,认为目前构建WY♀-YY♂超雄罗非鱼自繁体系不可行。  相似文献   

11.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的性别机制为WZ♀-ZZ♂类型,为探讨WZ♀-ZZ♂型鱼类性别人工控制的途径,进行了性激素诱导实验。实验表明:采用剂量为100 mg/kg的雄性激素处理性腺未分化的鱼苗(全长8~10 mm),可使WZ型合子鱼苗转化为生理雄鱼(WZ△♂);采用雌性激素处理,能使ZZ型合子转化为生理雌鱼(ZZ△♀);采用二系配套法(ZZ△♀×ZZ♂),可使原系ZZ型雄鱼100%恢复。  相似文献   

12.
耐盐罗非鱼育种回交效应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罗非鱼2种回交子代、2种正反交子代(回交鱼的母本)、2种原始种(回交鱼的祖父、母本),共6种遗传型的生长特性、耐盐特性及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盐度15、20及25时,2种回交子代的日均增重率皆比母本提高了30%~45%,差异显著(P=0.023).(2)SSR分析发现,2种回交子代接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特征带分别为87.5%和79.2%,接受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的分别为35.2%和41.2%;而2种正反杂交子代接受尼罗罗非鱼的分别为66.7%和41.7%,接受萨罗罗非鱼的分别为47.1%和88.2%.(3)回交子代与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的遗传距离较近,同正反交子代相比,回交子代生长性能有所进步,耐盐性能基本保持,扩增的特异性条带数目较少,表明遗传多样性走低和基因型纯合性走强的趋势.(4)两种回交子代间有一定差异,萨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生长快5%,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指标较高,是优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奥尼杂交罗非鱼的形成和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杂交罗非鱼的形成和生产一、高雄性率奥尼杂交鱼的形成尼罗罗非鱼性染色体组成与我国所养殖的经济鱼类相似,雌鱼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XX,雄鱼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XY。奥利亚罗非鱼性染色体组成则不同于一般鱼类,它的雌鱼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ZW,雄鱼性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在亲虾池利用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得子代奥尼罗非鱼,单雄性率达95.8%。1999年将培育至50g的奥尼罗非鱼种经115天池塘饲养,平均体重达1100g。  相似文献   

15.
以1个新型杂交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群体,4个近缘遗传型罗非鱼群体[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RAPD和SSR技术,比较分析这两个杂交种间及它们同亲本间的遗传差异.RAPD方面:①群体多态座位比例(P)-吉奥(20.4%)>新吉富(18.5%),但<奥利亚(21.4%)<奥尼(21.7%)<尼罗(22.3%);②Nei'S平均遗传相似系数(Ip)-吉奥(0.9086)<新吉富(0.9231),但>奥利亚(0.8895)>尼罗(0.8588)>奥尼(0.8069);③香农多样性指数(Ha)-吉奥(0.1326)>新吉富(0.1103),但<奥利亚(0.1514)<尼罗(0.1742)<奥尼(0.2410);④群体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Ipop)-吉奥-奥尼(0.9444)<吉奥-尼罗(0.9496)<吉奥-新吉富(0.9544),但>吉奥-奥利亚(0.9383).SSR方面: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吉奥(2.43)>新吉富(2.31)>尼罗(1.94)>奥利亚(1.18),但<奥尼(2.82);②平均遗传杂合度(H)-吉奥(0.700)>尼罗(0.570)>奥利亚(0.497)>新吉富(0.398),但<奥尼(0.816);③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吉奥(0.661)>尼罗(0.568)>奥利亚(0.513)>新吉富(0.420),但<奥尼(0.692);④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和UPGMA树,奥利亚罗非鱼单独为一支,吉奥等4种罗非鱼为一支.总的说来,RAPD和SSR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所反映的群体遗传信息一致.这表明,无论是吉奥还是奥尼,两个杂交种在遗传上都同各自的母本较近,这同作者先前揭示的形态和生长等方面的母本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6.
张珂  李强 《内陆水产》2004,29(2):28-28
奥尼罗非鱼是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F1代。其雄性率在95%以上,个体生长快、群体产量高、易起捕,是一个优质高产品种。一般4个多月可养成1批,1年可养2批。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属约有100多个种和亚种,但主要的养殖对象只有十几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自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8.
潘锋  胡玫 《淡水渔业》1993,23(2):7-10
本文通过对奥利亚(Oreochromis aureus)、莫桑比克(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尼罗(Oreochromis niloticus)三种罗非鱼血清蛋白和心脏、眼睛、脑、骨骼肌和肝脏五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酸(MDH)及酯酶(EST)三种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对比,比较了三种罗非鱼种和组织的特异性,找出了奥利亚罗非鱼的特异蛋白和特异酶带为种的鉴别及生化、遗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粤闽1号”是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 aureus)培育的全雄罗非鱼新品种。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酶谱具有组织和群体特异性。肌肉和脾脏中的EST表达量极低,而肝脏中的EST表达量较高,LDH在3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但酶谱存在差异。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检测到10条EST酶带和5条LDH酶带,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12.50%~71.4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6143,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2347~0.9072。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的碱基组成无显著差异,均呈现出A+T碱基偏向性(63.39%)。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发现2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19,奥尼罗非鱼雌鱼(WY1)、尼罗罗非鱼雌鱼(XX)、尼罗罗非鱼雄鱼(XY)和罗非鱼“粤闽1号”(XY2)群体的Pi值(0.0440~0.0519)明显高于超雄尼罗罗非鱼(YY1)、超雄奥尼罗非鱼(YY2)和奥利亚罗非鱼雌鱼(WZ)群体的Pi值(0~0.0009)。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5~0.9963,XY2与WY1群体之间、XX与XY群体之间以及WZ和YY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5, P>0.05)。XY2群体与尼罗罗非鱼群体(XX群体和XY群体)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WZ群体)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639和0.0695。在NJ系统进化树中,XX、XY、YY1和XY2群体聚为一支,WY1、WZ和YY2群体聚为另一支。本研究揭示了罗非鱼“粤闽1号”的生化和分子遗传特征,为其种质鉴定、繁育群体的构建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奥尼鱼为奥利亚罗非鱼(雄)和尼罗罗非鱼(雌)杂交繁育的子一代雄性化罗非鱼.该鱼具有生长快、养殖成本低、食性杂、适应性强、雄性率高、出肉率高、肉味鲜美等优点,是值得推广养殖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