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源基因得以在微生物中表达,以便大量快捷地获得外源基因产物或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特性。与其它表达系统相比,高密度发酵表达系统因具有易培养、遗传学背景清楚、表达水平高、培养周期短等特点,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表达系统。工业生产发酵的基本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细胞或其产物收益,因此大规模高密度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工艺变得越来越重要。高密度培养涉及到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等诸多方面。作者在此就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因素、培养方法及基因工程技术。就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重组菌构建、培养条件、生长抑制因子以及它们的控制技术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介绍了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在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中的最新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饲用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培养是提高微生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将高密度培养技术应用于饲用乳酸菌的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加速乳酸菌制剂的商品化进程,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就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培养方式进行了综述,为饲用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培养(HCDC,highcelldensityculture)以其优越性在发酵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获得高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高密度培养技术用于直接饲用微生物(DFM)的生产中,对于提高发酵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培养(HCDC,high cell density culture)以其优越性在发酵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获得高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高密度培养技术用于直接饲用微生物(DFH)的生产中,对于提高发酵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分离与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改进传统的分离与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分离与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获悉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规律,对环境微生物工艺进行准确地设计、精细地调控和高效地利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尚未被培养",这极大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功能的研究,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组学基于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获得目标微生物的最佳生存环境,利用膜扩散型培养技术、微流控型培养技术和细胞分选培养技术等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尚未被培养"的微生物,并通过高通量组学技术加以鉴定.已成功应用于小鼠、白蚁...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是制备高活性乳酸菌发酵剂的核心技术.影响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模式及培养过程中抑制性代谢产物的调控等.本综述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了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饲养、集约化经营的鸭场.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为了消灭和减少生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阻止外部微生物侵害鸭体,切断传染源、防止传染病发生和蔓延,鸭场的消毒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杀菌技术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技术对鸡蛋全蛋液的杀菌效果,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15MPa,35℃,15min)效果优于巴氏杀菌(3min,64℃)。在4℃的储藏条件下,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的全蛋液的微生物生长要慢于巴氏杀菌。  相似文献   

10.
科技     
《畜牧市场》2004,(9):39-40
绿达源微生物培养器通过鉴定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器,由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于近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的专家鉴定。这套设备将多种农业微生物技术联合打包,可覆盖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秸秆青黄贮、饲料发酵等多个领域,解决了农业微生物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 这种微生物培养器及配套菌种技术,将微电子技术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水产养殖.特别是名特水产养殖大多实施高密度养殖.养殖水体自身污染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外源性污染物的影响.养殖水域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因此.水质调控技术已成为发展水产养殖的一个关键技术。由于通常所采用的理化方法控制水质的技术存有种种弊端,所以生物(主要是运用微生物)控制便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单一或复合微生物菌种来控制水质,但由于微生物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抗不良环境冲击能力差.一旦系统受损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对蛋白液的保鲜效果及蛋白液的物理化学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将蛋白液在30℃条件下,分别于10、20、30MPa处理后,放置于4℃恒温箱贮藏,测试微生物总数、pH值、溶解性、表面巯基等。结果显示,在10MPa压力下,杀菌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为20MPa和30MPa进行处理时,均没有培养出微生物;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对蛋白液的各项性质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在带来较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养殖水域环境与生态平衡。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和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水产养殖用微生物制剂的常用菌种,并对微生物制剂的局限性以及固定化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液态蛋冷杀菌的技术中具有杀灭液态蛋中的微生物,又能最大限度保持液态蛋的色泽、风味和营养.本文主要介绍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和紫外线杀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液态蛋制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的效率,微生物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都致力于瘤胃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但是由于瘤胃微生物大多是厌氧性的,很难培养成功,传统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上受到很多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分子技术也开始逐渐渗透到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中来.文章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简要划分为纯培养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并重点阐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液态益生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液态益生菌是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高密度液态发酵后再进一步浓缩,辅以多项稳定化处理工艺而成,具有良好的饲喂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分组采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只。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通过饮水加入益生菌,加入比例为1∶100;第三组在饲料中拌入,每百公斤饲料中拌入500mL高密度益生菌;第四组通过饮水和拌料两种方式给肉用仔鸡补充益生菌。1.2饲养管理试验鸡采用垫料平养方式,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试验期共49天,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0~21日龄、中…  相似文献   

19.
旨在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HN0613株高密度发酵工艺技术。以培养滴度(CCU)作为考查指标,确定Mhp HN0613株的最佳活力代次以及复苏培养时间;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基础培养基配方;以通气量、搅拌转速和接种百分比作为单因素考查指标,优化15L发酵工艺参变量,并确定700L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按照确定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技术,制备MhpHN0613株灭活疫苗,评价其对兔和仔猪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Mhp HN0613株F11代较其他代次CCU水平高,可达1×10^9CCU/mL,为最佳活力代次;其在复苏72h后,pH值降为7.0左右,CCU水平达到最高,为1×10^9CCU/mL,为最佳复苏培养时间;培养体系中,2%的初始葡萄糖添加量、8%接种百分比、初始培养基pH值7.6、15%猪血清添加量为最适培养条件;通气量100L/h、搅拌转速300r/min和8%接种百分比条件最有利于Mhp HN0613株15L发酵培养;首次建立了平衡kLa联动pH值回调的工艺技术路线,并将优化后发酵罐搅拌叶轮结构改为推进式叶轮,降低了叶轮对菌体的剪切作用力,CCU较优化前提高了10倍,且培养周期较优化前缩短了2-3d;700L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中,Mhp HN0613株培养滴度不低于5×10^9CCU/mL.最高可达1×10^10CCU/mL;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均不低于1:40,最高可达1:160;免疫组实验仔猪肺炎减少率均高于80%,临床观察精神及食欲未见异常。该研究为Mhp疫苗规模化发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齐鑫  李盈锋  王月  邵庆均 《湖南饲料》2011,(6):24-26,44
综述了桡足类动物培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桡足类培养的饵料选择、最佳培养条件的探索、桡足类高密度培养、滞育卵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