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斑东方魨(Fugu bimaculatus)是我国仅有的4种东方魨特有种之一.其体内有剧毒的河魨毒素(Hepatoxin),极具药用价值;同时双斑东方也是美味海鲜.由于其养殖特性突出,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魨类养殖种类,各地纷纷开展了人工育苗试验和养殖研究.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属于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纯、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假睛东方鲀系重要的经济鱼类,日本,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与养殖现已进入生产性阶价,面对假睛东方鲀至今尚未见有报道。在1981年铅点东方鲀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83年开始进行假睛东方鲀工厂化育苗研究。至1986年在室内外大水体育苗上取得较大规模的成功,作者基本上摸清了假睛东方鲀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并开始实用化阶段。总结了数年的试验结果,内容包括室、内外大小水体育苗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生产性育苗工艺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成功青岛海洋大学经过两年试验研究,就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技术,从而为大规模养殖这种珍贵鱼类奠定了基础。青岛海洋大学为探索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红鳍东  相似文献   

5.
暗纹东方魨(Takifugu obscurus)俗称河豚,属魨形目、魨科、东方魨属,是海江洄游性底层鱼类,性成熟时溯江而上至长江中下游产卵。暗纹东方魨的肉味鲜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淡水特种养殖的热点品种之一。为满足市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室内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黄东方是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新品种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养殖发展潜力。 2 0 0 0年引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开始试养 ,经过 2年的养殖试验初步取得成功。在北方地区养成商品鱼一般需要 2~ 3年 ,每年冬季都需要进行室内人工越冬。本文就两年来的越冬实践对相关技术做初步总结与探讨。1 越冬设施条件1 .1 越冬设施 菊黄东方室内人工越冬可以利用红鳍东方人工越冬设施设备 ,不需要添加或改造设备 ,只要设施完善 ,充气设备完好 ,进排水系统及加温系统工作正常的育苗室均可进行菊黄东方室…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之一。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养成试验成功,随后陆续完成了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并在我国南方进行规模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到2006年我国南北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脉红螺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红螺(Rapana venosaValenc iennes)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红螺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一带。由于其腹足部特别肥大、肉味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其自然资源趋于枯竭。而开展脉红螺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是恢复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脉红螺的繁殖生物学、幼虫生态、人工养殖已有研究报道[1-4]。但脉红螺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未见报道。2004—2005年,笔者进行了脉红螺的人工育苗试验,并取得初步成功。1材料和方法:人工育苗试验在庄河市新科实业有限公司育苗室进行。浮游幼体培育用池体积为10 m3,底栖幼…  相似文献   

9.
崔兆进  周海涛 《河北渔业》2000,(2):17-17,19
<正> 红鳍东方豚属豚形目、豚科,为我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近年来我所在室内全人工育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7年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工育苗,效果很好,育出近百万3~4cm苗种,取得经济效益近百万元。现就这次生产性试验加以总结,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苗种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主要分布于南海和台湾海峡,福建广东沿海渔民俗称为鲈、白,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食性鱼类。目前在我国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网箱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该种鱼类的鱼苗耗氧率高,不适合长途运输,因此在北方地区养殖该种鱼类必须从育苗着手。天津市塘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从厦门引进状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状黄姑鱼受精卵的处理、运输和育苗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受精卵的来源与处理:受精卵来源于厦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