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洛阳市洛龙区某新办猪场,存栏猪1020头,包括种公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2000年2月13日,该场妊娠母猪舍有3头妊娠母猪突然发生呕吐,只用了健胃药物,2月14日有5头发病且出现了腹泻,只用了一些抗菌药物,但疫情很快蔓延,2月15日,该场的后备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舍内也相继发病。2月20日此病传遍该场所有猪舍。妊娠母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100%发生腹泻,部分猪伴有呕吐,共发病503头,发病率100%,但未发生死亡现象。该场共有哺乳仔猪517头,其中发病110…  相似文献   

2.
(一)哺乳仔猪腹泻发病率高的原因1.猪舍条件原因。由于冬季猪舍取暖、通风、用水等因素导致产房潮湿、寒冷、空气污浊是冬季哺乳仔猪死亡的客观原因。2.哺乳母猪的原因。母猪过肥或过瘦,或产仔后发生疫病。母猪生产后容易出现奶水过浓或无乳,都可导致仔猪腹泻。母猪免疫接种不及时或漏免,导致母猪排毒或直接传染疫病给仔猪,导致仔猪腹泻。各种原因导致产床潮湿或传染寄生虫病给仔猪导致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资料统计,母猪产仔期,有的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为20%左右,由腹泻引起的仔猪死亡数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其中哺乳仔猪至断奶前后因腹泻而引起的死亡占20%~25%,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哺乳仔猪发生黄、白痢应采取的防治技术谈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硫酸安普霉素对哺乳仔猪黄白痢的预防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国产硫酸安普霉素对哺乳仔猪黄痢和白痢发病率、成活率及体重的影响 ,用国产硫酸安普霉素对 2 0头哺乳母猪和 1 55头哺乳仔猪分别进行了为期 3 0 d的饲喂试验 ,结果表明 :在母猪或仔猪或同时添加硫酸安普霉素 ,均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降低仔猪黄痢、白痢发生率 ,促进仔猪生长。  相似文献   

5.
仔猪球虫病的病变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本病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于6~15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哺乳仔猪并不是由于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而感染,由于球虫卵囊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本病多发于春末和夏季。哺乳仔猪发病无季节性。发病主要出现在哺乳仔猪,发病率50%~70%,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养猪的目的就是以最低饲料消耗,取得最高的饲料报酬,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仔猪的饲养是商品猪生产的第1阶段,养好仔猪,为以后的商品猪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1 初生仔猪 首先,待产母猪进入分娩舍后,对母猪全身清洗,用敌百虫或双甲咪等药物进行全身喷雾1次。分娩时,要用0.1%高锰酸钾液对母猪的乳房、阴户进行消毒。仔猪出生后,擦干全身、断脐、然后放在保温箱里。其次,在仔猪哺乳前,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母猪乳头,仔猪口服庆大霉素或土霉素,3小时内让仔猪吃上初乳。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哺乳仔猪的特点,哺…  相似文献   

7.
哺乳仔猪的寄养与收养,一般发生在饲养多头母猪以上的农户,尤其以猪场较多.近一段时间在珠江三角洲的农村,还出现了一些初生仔猪交易市场,使哺乳仔猪的寄养与收养活动社会化.仔猪的寄养,是将仔猪让非生母猪哺乳;收养则指母猪为其它母猪产下的仔猪哺乳.人为地将哺乳仔猪进行寄养与收养,在牲猪生产中可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和断奶体重,体质发育的均匀度,充分利用了哺乳母猪的哺乳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母猪的产仔潜力.仔猪的寄养,常是针对1南仔猪中1头或几头,有时则是整窝.1寄养的对象1.1母猪产下的健壮仔猪多于其正常乳头征留…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规模化猪场多年的生产实践及广泛的调查中发现,规模化猪场的母猪(包括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经常发生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20%左右,有的猪场高达40%。患猪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或不愿给仔猪哺乳;或泌乳量减少、无乳;或乳汁质量差,致使哺乳仔猪拉稀,发育不良;或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或产仔少,产死胎;或继发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地影响了猪场的生产力,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解决这一日渐突出的问题,笔者总结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就其症状、病因及防治等实践体会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仔猪主要分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制和体温调节机能亦不完备,故容易得病。断奶仔猪脱离母猪独立生活,应激强烈,且具贪食易病的特点。因此,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就必须加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1 做好生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母猪妊娠、哺乳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配制全价饲料饲喂,严禁饲喂有霉变和有毒的变质料,以利增强母猪体质,提高胎儿初生重,增强仔猪抗病能力,相应降低发病率。并在母猪产前18~24天免疫注射仔猪黄白痢疫苗。同时做好分娩前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营养性添加剂金甘露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果,本试验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金甘露2.5%和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金甘露的试验组母猪比不添加的对照组母猪的平均初生仔猪窝重提高了12.32%,断奶仔猪窝重提高了18.48%,哺乳仔猪成活率提高了0.67%。  相似文献   

11.
我省优良的地方母猪产仔数一般在10~15头左顺,高均达到18头.若一胎产仔数超过母猪的乳头数,自然哺乳则有困难,这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1人工辅助哺乳把超过母猪奶头数的仔猪由生产时间相近的另外母猪哺乳.两头母猪或几头母猪产仔前后时间一般不能超过3天,且仔猪的大小相差不大.在带养仔猪并窝时,可在仔猪身上涂擦母猪的乳汁、尿液或胎水等;或者在所有的仔猪身上徐些煤油或来苏儿药液,这样使母猪无法辨别.2分批轮换哺乳法若没有寄养条件时,可采取分批轮换哺乳法.具体做法是:选出比较弱小的仔猪为~组,较强壮的仔猪为…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08,(1):44-44
2006年1月初,松江区某600头母猪规模猪场母猪突然发生呕吐,有的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38℃~39℃。2天后同栏舍约有15%怀孕母猪发生腹泻,粪便恶臭,30%怀孕母猪少食或拒食。紧接着,有一栋分娩舍母猪发生腹泻,同时哺乳仔猪也发生呕吐、水样腹泻和死亡,产房7天内仔猪死亡率80%,保育仔猪及中大猪先后有零星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13.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危害很大。现将对某场哺乳仔猪伪狂犬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特点;伪狂犬病对1周龄左右的哺乳仔猪危害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80%以上;而成猪症状轻微。  相似文献   

14.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产仔后不愿哺乳的情况时有发生,约占产仔母猪的3%左右。具体表现为仔猪吮乳时,母猪用嘴或鼻将仔猪顶开,或躺下时把乳头压在腹下,仔猪拼命拱乳房也吮不到乳头。由于母猪拒绝给仔猪哺乳,致使仔猪消瘦,抗病力下降,发育受阻,甚至引起死亡。现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将母猪产后拒哺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哺乳仔猪是种猪和肉猪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将来种猪的种用价值和肉猪的育肥性能,是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1新生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 1.1母猪挤压和踩踏 一是母猪产后身体虚弱,或体型较大、行动不便所致;二是有的初产母猪产仔时呈神经质,起卧不安,使新生哺乳仔猪遭到踩压;三是母猪产仔时产圈未设护仔栏,加上母猪母性不好,造成压死新生哺乳仔猪;四是由于天气寒冷,新生哺乳仔猪生后受冻行动不便而受到踩压。  相似文献   

16.
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丁酸钾和微囊包膜丁酸钠,分别研究其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0.15%丁酸钾和0.15%微囊包膜丁酸钠组的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活仔均重以及母猪的产仔数和产健仔数要比对照组差;在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方面,添加0.15%丁酸钾,有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断奶重和存活率的趋势,对母猪断奶后7d发情率也有改善的趋势。可能由于丁酸盐的添加量或添加时间不够,不足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但可以改善母猪体况,让仔猪获取健康奶水,促进哺乳仔猪生长;同时,利于母猪再次发情配种,缩短发情间隔。  相似文献   

17.
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是关系到增加繁殖母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可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1加强保温防冻工作对于刚出生的哺乳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被母猪压死或冻死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出生后3日龄以内,在寒冷环境中仔猪行动不易繁,钻草堆或扑在母猪腋下,易被母猪压死。寒冷易使仔猪发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危害很大。现将某场哺乳仔猪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特点:本病对1周龄左右的哺乳仔猪危害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80%以上。断乳后仔猪发病不多,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巴彦县兴隆镇某猪场饲养母猪56头,2003年春共有20窝204头仔猪发病。产仔时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哺乳仔猪断乳前后发生成群仔猪严重腹泻,死亡54头,发病率100%。死亡率26.5%。成活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有10头成为僵猪,经济损失严重。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的肠道菌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据对停乳期母猪尸体剖检统计表明,母猪出现肉眼可见的乳房炎病变高达82%,发病母猪哺乳的仔猪其死亡率为55.8%,而正常母猪哺乳的仔猪死亡率仅为17.2%。由此可见,该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并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成为养猪生产的当务之急。 1、发病原因 引起乳房炎的肠道菌主要包括艾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枸橼酸菌属,这些细菌普遍存在于母猪和周围环境中,并且随时能够污染乳头,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它就可能迅速繁殖并导致母猪发病。在受感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