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可通过形状和颜色来鉴别。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籽粒类型可分为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从外形来分,有长木楔、木楔、短木楔、近圆、圆肾形。如果自交系或杂交种中混入了异品种种子,可以根据籽粒类型而鉴别。玉米种的颜色通常有红、黄、白、紫等,纯度越高的种子颜色越均一。  相似文献   

2.
1精选分级和晒种玉米种在购买后,先对种子进行1次挑选。对种子里面的小粒、秕粒、破粒、坏粒、虫粒一次性剔除,使种子大小整齐一致,籽粒饱满、健壮。经过挑选的种子播种后表现出苗率高、出苗快、苗匀、苗齐、苗  相似文献   

3.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5年生甘肃贝母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5天开始测定籽粒千粒鲜、干重和含水量,对种子灌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66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41~66d,至花后97d灌浆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水出现1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籽粒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籽粒干重与脱水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肃贝母种子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干重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77~82d(7月底-8月初),种果尚未开裂,种子含水率在40%以下,茎杆尚未完全枯黄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1分类 硬粒型。果穗呈圆锥形,籽粒呈方圆形,坚硬平滑而有光泽,顶部和四周的胚乳为角质淀粉,中心为粉质淀粉。硬粒型一般早熟、耐瘠、结实性好、适应性强,但是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一、农大108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97~100d,株高250 cm,穗位高105 cm,叶宽直浓绿,下展上冲,属半紧凑类型.穗长20 cm,16~18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品质优良.籽粒含粗蛋白9.43%,粗脂肪4.21%,粗淀粉72.25%,赖氨酸0.36%,秸秆含粗蛋白6.95%,粗脂肪1.06%,粗纤维31.73%,灰分6.78%,千粒重300 g.  相似文献   

6.
《农业新技术》2004,(3):26-27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97~100d,株高250cm,穗位高105cm,叶宽直浓绿,下展上冲,属半紧凑类型。穗长20cm,16-18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品质优良。籽粒含粗蛋白9.43%,粗脂肪4.2l%,粗淀粉72.25%,赖氨酸0.36%,秸秆含粗蛋白6.95%,粗脂肪1.06%,粗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择高产优质的饲料型小黑麦品系,本论文以18个饲料型小黑麦品系为试材,甘农1号小黑麦和新小黑麦5号为对照,研究了参试材料的株高、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的营养价值,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的种子产量及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株高、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营养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在94.27~132.10 cm之间,Z8的种子产量最高,为9 114.08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种子产量与小穗数和穗粒重正相关,与穗长和穗粒数负相关,穗粒数与穗长正相关、与穗粒重正相关;籽粒营养价值中,Z4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92%,CK1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63%),CK2的粗淀粉含量(69.64%)最高,Z50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达到了0.5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Z8和Z50种子产量高,且营养价值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为优良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蓖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格平 《广西蚕业》2003,40(4):54-56
4、播前种子处理 播前筛簸结合人工手选,剔除杂色粒、秕粒、虫蚀霉变粒、小粒、破碎粒和杂质,精选色泽光亮、符合原品种斑纹色泽、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籽粒新鲜的种子。播前把种子摊开晾晒1~2天,用冷清水浸种一昼夜,或者用50%多菌灵加水500倍稀释后浸种48小时,捞出用清水洗后播种,可防治蓖麻枯萎病。5、选定合适的种植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种植的株数,即株行距。一般应在单株生育良好的前提下,争取获得最大的群体产量。种植的密度与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等栽培技术和条件有关。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种得密些,中熟、中…  相似文献   

9.
1玉米 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有些因去雄不及时或不彻底,使母本形成自交,而自交粒没有杂交优势,会使玉米大幅度减产。杂交玉米种子与自交粒的区别主要看种子的顶部,杂交种的顶部有明显的乳白色或米黄色花粉痕迹,自交粒则没有。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种质资源的种子生产潜力,2006-2007年,对决明属牧草品系的种子产量、种子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开展调查,结果表明:34个品系年均种子产量为7.05~120.56g/m2,千粒重为2.63~5.89 g,年种子数量1 527~21 553粒/m2,种子成熟时间为8月至翌年1月。随着来源地纬度提高,圆叶决明品系的种子产量呈明显降低趋势。以种子产量为依据,2个品系属高产型,5个品系属中产型,27个品系属低产型,包括威恩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闽引圆叶决明、闽引羽叶决明(C.nictitans)。以种子数量的时间分布为依据,11个品系属早熟型,5个品系属中熟型,16个品系属中熟-晚熟过渡型,2个品系属晚熟型。建议把年均种子产量≥80 g/m2、45~80 g/m2、45 g/m2作为决明属牧草种子高产型、种子中产型、种子低产型的简明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2012,29(9):1396-1400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果长、荚果宽、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群体分为三类:阿勒泰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主要为圆籽粒型;北屯、塔城和富蕴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多边籽粒型;其余9个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肾形籽粒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的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西饲料》2022,(2):48-49
作物种子包壳性状的丧失是作物穗型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种通过携带的包壳性状抵御外界的侵袭,进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然而这种包壳性状极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机械化的种子脱粒、加工和播种过程,因此被人类选择成不包壳(裸粒)的性状.高粱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  相似文献   

13.
1中单206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198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在北京春播,全生育期约110天。株高约250厘米,穗位约80厘米。茎秆坚硬,株型挺秀。果穗筒型,长约21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软质胚乳,千粒重250克,出籽率85%。全粒含蛋白  相似文献   

14.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选用甘肃礼县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开花第 10天开始通过定期测定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相应干重的水平。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6 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雨出现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 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著提高,之后出现差异,其与籽粒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掌叶大黄籽粒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种子含水率12%~16%,茎秆尚未枯萎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玉米的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用良种春玉米要选择生育期在112天以上,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单果穗、大粒型的良种。播前要精选种子,去掉小粒、病粒、秕粒,晒种2~3天。能够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早出苗,提高种子纯度与幼苗整齐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是1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畜牧业的重要家畜饲料原料。1按形态结构和颖壳分类硬粒型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  相似文献   

17.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2,30(11):3082-3089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cm和30.50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紫云英成熟过程中荚果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通过分期并按特定枝位收获,研究信紫1号紫云英群体不同时期和结荚枝位的荚果性状及籽粒生产力。结果表明,第1~2枝位花序结荚数显著低于第5~6~+枝位,但花序中最大和最小荚果的长度和宽度、荚果内粒数、籽粒千粒重均显著高于第5~6~+枝位。随收获期延后,花序结荚数逐渐降低,最大和最小荚果的长度和宽度、籽粒千粒重逐渐升高。盛花期19d后花序结荚数和荚果内粒数在枝位间无显著差异。最小荚果宽度与籽粒千粒重、最大荚果长度与荚果内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530、r=0.7397)。单枝籽粒生产力随枝位升高显著降低,第1~2枝位于盛花期后26d达最高值(92.4~98.6mg/枝),其他枝位则在第33d达最高值(55.7~82.1mg/枝),枝位籽粒生产力对籽粒实际产量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R~2=0.9426, P0.0001)。综上,信紫1号最小荚果宽度和最大荚果长度可作为其荚果内籽粒性状的表征,下层枝位是种子生产的重点枝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存在差异,青燕1号和林纳的饲草和籽粒产量最高,草莜1号和青莜2号饲草和籽粒产量最低;2)聚类分析可将8种燕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表现较差的加燕2号、青引2号、草莜1号和青莜2号,第二类为综合表现较好的林纳、青燕1号、尼央和青永久887,其饲草和籽粒产量较第一类燕麦可分别提高12.8%和14.2%;3)两类燕麦的饲草产量均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带稃种子长度和宽度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穗粒数、空铃数、籽粒容重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燕麦的饲草产量同其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稳定;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直径对两类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茎直径和带稃种子宽度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与第一类燕麦品种相比较,茎直径对第二类燕麦饲草和籽粒产量的负向作用系数较小,而种子宽度的正向作用系数较大,是其高产的内在原因。因此,茎直径和种子宽度可作为燕麦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蒙古黄芪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甘肃渭源县种植的二年生蒙古黄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10 天开始测定种子灌浆动态,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百粒鲜重在开花后31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 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9~33 d,至花后5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以上说明蒙古黄芪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重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50~56 d左右(7月底至8月初),种子含水量在3.0%左右,种荚尚未开裂和荚柄离层尚未形成时为最佳,应根据成熟情况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