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31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1篇
  20篇
综合类   205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安市官桥金牛养殖场创办于1992年。从创办初的50头牛发展到2003年的肉牛存栏920头、年出栏肉牛1.537头,从年利润2.5万元提高到60多万元,他们风雨兼程走过12个春秋。金牛养殖场取得的成功是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本文总结该场的办场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苹果矮化砧木致矮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化密植栽培是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方向,苹果矮化砧是实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其致矮机理尚不清楚。揭示苹果矮化砧致矮机理,对加快苹果矮砧育种进程和改进苹果矮砧栽培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对致矮基因、解剖结构、水分、物质运输、光合特性、酶与酚类物质、激素等7个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致矮部位及致矮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苹果砧木致矮是矮化砧嫁接口、砧段的木质部及韧皮部综合作用的结果,嫁接的矮砧砧段是致矮的主要部位,苹果矮砧可能通过影响根系发育起到致矮作用,并指出今后应利用更为先进的显微仪器和测量软件对苹果矮砧和乔砧砧段解剖结构进行更微观精确地比较;在严格控制环境的条件下,尽量采取一致的试材,分析不同矮化性砧木在水分、矿质营养、同化物等物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激素物质合成、信号转导、降解及其互作在致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多方面研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验证,以求对苹果矮砧致矮机理解释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甘蔗良种粤糖86-368在旱地上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及推广情况,应用面积达2.796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满足了我市蔗农及企业对旱地高产、高糖甘蔗良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西西北部春播生态区的气候条件和油菜制种生产现状,总结形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春油菜杂交种繁育技术要点,以期为保障油菜杂交种供应安全,推动陕西省春播区油菜杂交种繁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旨在为‘SH1’矮砧‘富士’提供幼树树形管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4年生‘SH1’矮砧‘富士’为试材,通过70°、90°、120°3种拉枝角度的处理,探讨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120°时叶片光合速率最大,且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百叶重最大,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的冠下光合间接辐射最大,拉枝角度120°时株间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均最大;拉枝角度90°时长枝的长度、粗度最大,中枝粗度最大,拉枝角度120°时中枝长度最长;拉枝角度90°时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均最大。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等因素,90°为‘SH1’矮砧‘富士’枝条适宜的拉枝角度。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稻茬过晚播小麦不同品种适应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宁麦14、宁麦19、苏麦188、扬麦16、扬麦22、扬辐麦4号、扬麦23和扬麦25)为试验材料,研究过晚播(较适播期推迟30 d以上)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群体结构特性、剑叶光合特性与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扬麦22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发生早,成穗数多,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两年平均产量达7 200.38 kg·hm~(-2),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稳产性好。扬麦23产量水平仅次于扬麦22,平均产量达7 104.62 kg·hm~(-2),在整个生育时期群体结构协调,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0~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快速灌浆启动早,峰值灌浆速率大,快速完成灌浆,避免高温逼熟。过晚播条件下扬麦16虽具有生育前期繁茂性好、籽粒灌浆速率高、稳产性好、熟期最早等特点,但过晚播后穗数较难提高,限制其产量潜力。综合而言,稻茬过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和扬麦23,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发挥。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民勤县地下水管理工作展开了分析和论述,在地下水管理基本准则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建立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的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005 mol/L甲酸铵(用甲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流速为0.3 mL/min。结果显示NMBA的线性范围为0.156 6~3.132 6 ng/mL,相关系数r>0.99,方法检出限浓度为0.047 0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1μg/g),定量限浓度为0.156 6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3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130%。说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测定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MBA含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3种1,4-丁二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1,4-丁二磺酸二甲酯、1,4-丁二磺酸二乙酯和1,4-丁二磺酸二异丙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色谱柱(3.0 mm×150.0 mm,2.7μm),以0.01 mol/L甲酸铵(A)-甲醇(B)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质谱检测器,在电离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显示,1,4-丁二磺酸二甲酯、1,4-丁二磺酸二乙酯和1,4-丁二磺酸二异丙酯分别在0.999 6~19.992 0 ng/mL、0.997 2~19.944 0 ng/mL、0.996 8~19.936 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1.000 0,定量限浓度分别为0.999 6 ng/mL、0.997 2 ng/mL、0.996 8 ng/mL,检测限浓度分别为0.299 9 ng/mL、0.299 2 ng/mL、0.299 0 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均为80%~120%。该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