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1病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在停奶时未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泌乳  相似文献   

2.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4.
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产后初乳期乳房炎,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因而,应重视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1乳房炎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腺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生产性能,和牧场效益息息相关。如何有效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牧场的重中之重。干奶期是奶牛乳腺机能恢复健康的一个重要阶段,对预防奶牛产后乳房炎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长达1 年的时间,对635 头奶牛进行分组试验,并追踪观察其产后90 天内乳房炎的发生情况和产奶量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奶牛干奶期联合使用抗生素和乳头封闭剂对奶牛进行干奶,比单独使用抗生素干奶,产后7 天的体细胞阳性率降低了28.58%;产后60 天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降低了35.40%,产后90天降低了41.32%;各组之间的产奶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的干奶期是指奶牛临产前停止泌乳的一段时间。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奶牛养殖户对干奶期奶牛饲养管理不当,以及乳房炎综合防治措施不到位,常引起产后疾病和乳房炎频发,轻者影响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重者造成高产奶牛提前淘汰,造成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实践就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与乳房炎的防治作一简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三种不同干奶方法对干奶期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试验选择江苏省某规模化奶牛场体重(582±41)kg、2~4胎、体况良好,乳房、乳汁均正常,即将进入回乳期,泌乳量为(15±2)kg的妊娠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成A、B、C 3个组,每组20头,分别采用骤然干奶法、快速干奶法和逐渐干奶法进行干奶。在干奶后密切观察乳房情况,并记录奶牛发生乳房炎的头数。结果表明:A组、B组、C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5%、25%和15%。说明逐渐干奶法最优,比较适合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的首要疾病,随着对乳房炎发病和类型认识的深入,干奶期乳房炎预防及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也逐渐替代传统的产后临床乳房炎防治已成为新的科学的乳房炎保健方案。本研究采用乳头封闭剂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封铋宁,硕腾公司)和干奶期长效保护药邻氯青霉素(安倍宁,硕腾公司)联合使用作为防治方法,选取单独使用干奶药邻氯青霉素作为对照,以全国23个奶牛场共计4000头左右奶牛来进行试验,观察产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降低比例,使用最新的Meta分析评价方法,探讨联合用药对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奶期使用邻氯青霉素能够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33%;(2)干奶期使用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联合邻氯青霉素能够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60%;(3)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邻氯青霉素相比,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7个百分点。表明长效干奶药邻氯青霉素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干奶药。  相似文献   

9.
干奶期是指奶牛在分娩前,有一段停止泌乳的时间,一般为60d。为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乳腺组织的周期休整,同时使母牛在体内贮积营养,恢复体质,以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生,为有一个泌乳高产期打好基础。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奶牛户干奶方法不当,有的常出现胀坏乳房的现象或引起乳房炎,轻者影响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重者造成高产奶牛提前淘汰。还有一些养殖户从奶牛产后一直挤奶到没有奶时方停止挤奶,导致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影响到下一个泌乳期奶量的提高。现将干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奶牛干奶期发病率较高。乳房炎引发的后果多为瞎奶头或乳房内有硬疙瘩或挤不出奶有时即使挤出奶也因奶质不佳被废弃,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和奶牛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奶牛乳房炎发生和干奶期多发的特点,我们在本地区的143团农场采用土霉素软膏封闭法,预防干奶期乳房炎的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已在143团农场推广应用。现将试验方法报告  相似文献   

11.
<正>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之一,属于乳腺组织的综合性炎症,常发生在泌乳期,尤其高产奶牛的泌乳盛期常发生该病,有时在产前及干乳期也可见到此病的发生。随着清涧县奶牛养殖户的不断增加,县周边已有奶牛养殖户二十几户,现在奶牛乳腺炎的不断扩散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笔者在给养殖户奶牛治疗乳房炎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该病可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机能和产奶量,严重时可导致乳腺失去泌乳性能,甚至造成奶牛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干奶期是指奶牛临产前停止泌乳的一段时间。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牛户干奶方法不当,常引起奶牛乳房发病或出现胀坏乳房的现象,轻者影响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重者造成高产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户造成损失。根据工作实践,通过应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探究进入干奶期的奶牛进行保健,最终达到奶牛干奶期保健,从而降低奶牛的发病率、淘汰率,奶牛得到较好的健康技术保护,为奶牛优质高产进入下一个泌乳周期正常泌乳做好充分准备。现就奶牛干奶期保健控制技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张宴  陈霞 《兽医导刊》2020,(2):45-45
乳房炎作为困扰奶牛场三大疾病之一,其严重威胁牧场经济效益,根据发病时间与治疗程度更与奶牛生产性能直接相关.而干奶期作为奶牛乳房的调整期,产奶停止,其乳房的生理机能和乳腺功能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机体免疫机制下降,抵抗病原菌的能力严重下降,如果控制不好,直接影响奶牛下次的泌乳性能.而在此时乳房内残留的乳汁更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刚进入干奶其干奶后期的两周内甚至更长时间内,乳头管都处于开放状态,环境型致病菌极易通过乳头管进入乳房而造成乳房炎的发生.因此,在奶牛进入干奶期后,无论从饲养管理、环境管理还是疾病预防方面,都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腺生产健康循环的有效管理措施的目的是防治乳房炎的发生。成年奶牛的乳腺是随着奶牛生产周期的变化而发生着周期性变化。分娩启动了乳腺生产循环,乳腺生产循环经历了分娩、初乳期、泌乳盛期、泌乳后期、干奶,干奶期、再次分娩。奶牛的乳腺生产循环是在一定的内外条件下完成的,如果乳腺生产循环所需的条件遭到破坏,必然引发乳房炎。对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进行了长期追踪,总结出了奶牛乳腺生产健康循环的有效管理措施,以便牧场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危害远远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为了解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因素和发病规律,本研究以陕西省某牛场2014—2018年的奶牛群体改良(DHI)数据为主,对该奶牛场各年不同月份的奶牛体细胞评分、不同月份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不同胎次的奶牛、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奶牛和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奶牛发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是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高发季节;不同胎次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胎次和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泌乳天数在1~44,45~99 d的发病率最高,305 d以上的发病率较高;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健康的疾病之一,而60天左右的干奶期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关键时期,本文从干奶期的重要性以及干奶期乳腺发生的变化入手,分析干奶期乳房炎高发的原因,提出干奶药和乳头内封闭剂对防控奶牛乳房炎和提升牧场效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奶是指奶牛在分娩前停止产奶的过程。目的使其在产前有一段休息时间,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乳腺组织的周期休整。同时,使母牛在体内贮积营养,恢复体质,以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生,为下一个泌乳期高产打基础。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牛户干奶防治不当,常引起乳房发病或出现胀坏乳房现象,轻者影响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重者造成高产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户造成重大损失。1干奶期的奶牛易得乳房炎(1)奶牛妊娠生理的影响导致干奶期奶牛防疫机能下降。(2)人为干奶后,乳房内留有剩余乳汁,病原体能迅速增殖致病。(3)奶牛乳房生理机能发生应激反应,使奶…  相似文献   

18.
激光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占泌乳母牛的20—60%,不但影响奶的产量与质量,且往往因患乳房炎导致奶牛非正常淘汰。据1980年我们调查了国营七个奶场1312头泌乳母牛的年发病情况,其中患乳房炎病的有405头,发病率占30.9%,仅次于消化道疾病,居第二位。因乳房炎导致乳头报废,据3个场153头牛的材料统计,有60头牛共81个乳头泌乳机能丧失而废弃,对经济上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讨激光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我们于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特征是乳腺叶间结缔组织或乳腺体发炎,或两者同时发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高,可达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90%。乳房炎可引起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乳腺发生硬结、萎缩,甚至化脓、坏疽.完全丧失泌乳能力。乳房炎能够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许多病菌可通过病乳传染给人。危及人的健康,对奶牛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正>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首先奶的产量下降,如治疗不好,影响发情及配种,乳腺组织变性,失去泌乳功能,瞎奶头而遭淘汰,对养牛户损失相当大。尽管养殖户在生产中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相当重视,并积极采取许多方法和措施,但奶牛发病数量还是较多,居高不下,对奶牛户奶牛养殖的积极性以及奶牛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病牛产生的乳房炎奶及治疗奶也影响着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控制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