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雏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主要侵害2~7周龄的鹅、鸭,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连年来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常会引起大批雏鹅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笔者对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称新鸭病、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接触感染性细菌病,主要感染幼鸭、火鸡和鹅很少感染。其他水禽、鸡和雉鸡偶尔也可感染。根据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分离鉴定,可以作出诊断。确诊需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病原。  相似文献   

3.
正鸭疫里默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综合征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今年来,鹅也发生此病,并在某些养鹅地区广泛流行,给养鹅业造成较大威胁。本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流泪,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等。大肠杆菌病是雏鹅生产中常见的疫病,主要危害雏鹅,单独发病其死亡率较低容易被轻视,但混合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鸭疫里默杆菌病,旧称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鹅和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里默菌病。多发生于2~7周龄鸭,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促发感染,发病率5%~90%,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aemia)、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和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semia anseru exsudative)。Hendrickson等首次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水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县及周边地区雏鹅群中流行,并严重危害养鹅业发展。现就一典型病例的诊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安徽省某鹅场急性死亡的雏鹅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病死鹅肝脏、脑和心包液,经过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RNA和血清学检测,鉴定病原菌为血清1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命名为LAG1株。该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等耐药;对雏鸭的致病性强,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为7.75×103CFU/只;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LAG1灭活油乳剂疫苗对自身菌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对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HXb2攻毒的保护率可达70%,对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WJ4和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Yb2攻毒的保护率低于20%。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养鹅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养鸭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对病原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特征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 PCR检测及基因测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同源性达100%;药敏试验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哌拉西林3种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确诊病例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近几年发病普遍,广泛流传。若与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会增加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将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患有肝周炎、心包炎、脑膜炎病变的病死浙东白鹅病料中分离到1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观察及生化试验,鉴定为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对该10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0%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左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敏感,80%以上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复合磺胺耐药。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标准1型和2型与野毒株进行各种培养基培养特性的对比,并利用标准1型和2型菌株免疫的实验鸭鲜血制备成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实验室初步鉴别诊断法。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显微形态、生化试验略有不同;不同培养基上鸭疫里默氏杆菌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小、显微形态略有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能对标准1型、2型、鸭疫里默氏野毒株、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及疑似里氏杆菌进行实验室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鹅的传染性浆膜炎病又称为鸭疫里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本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床特征为患鹅产生纤维性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达到20%~40%,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鸭疫里默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从河南地区某鸭场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疑似鸭疫里默菌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分离的病菌进行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琼扩试验和血清型鉴定,鉴定为鸭疫里默菌3型。药敏试验表明鸭疫里默菌对头孢噻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10~40日龄各品种雏鸭和雏鹅,除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发生死亡造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引起结膜炎、关节炎等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等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细菌分类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的里默杆菌属(Riemerella)由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和鸽里默杆菌(Riemerella columbina )两个种组成。有研究者分离鉴定到家鸽源表型特征类似于黄杆菌科里默杆菌属成员的菌株,并被建议命名为鸽咽喉里默杆菌新种(Riemerella columbipharyngis sp.nov)。论文对里默杆菌属的分类进展及对里默杆菌属、鸭疫里默杆菌、鸽里默杆菌种的修订描述和鸽咽喉里默杆菌新种的描述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