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 poridium meleagridis)卵囊分别感染昆明系小白鼠和固始雏鸡,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C.meleagridis在两种试验动物体内的内生发育虫体超微结构和致病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的寄生部位有较大差异,在小白鼠体内寄生于十二指肠,但在雏鸡体内主要寄生于回肠;C.meleagridis深嵌于小白鼠肠微绒毛丛内,微绒毛较为完整;但在雏鸡回肠,C.meleagridis似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微绒毛脱落明显,对雏鸡致病性明显比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强。利用透射电镜在两种试验动物的样品中均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滋养体、裂殖体和大配子体以及正在孢子化的卵囊。滋养体和裂殖体在发育过程中可明显见到粗面内质网结构,裂殖生殖中期阶段粗面内质网尤其发达;小白鼠体内的C.meleagridis虫体与肠黏膜接触处形成一凹陷,寄生部位较深,而在雏鸡体内无此现象。此外,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虫体寄生部位周围微绒毛密度高而且也比其它部位长。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兽药乳炎消的一般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兽药乳炎消在小白鼠体内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与耐受性及局部刺激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简化机率单位法求得小白鼠腹腔注射乳炎消的LD50为2428.362mg/kg,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知,兽药乳炎消对小白鼠的毒性较低。采用固定剂量连续染毒法,给小白鼠连续腹腔注射乳炎消1-2个月,其蓄积系数大于5,根据评价标准判定,乳炎消在小白鼠体内蓄积作用较弱。将蓄积毒性试验结束时存活的小白鼠用于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小白鼠能对乳有产生耐受现象。对家兔的眼结膜刺激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的结果表明,本药物的刺激性较弱,故该药物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药。  相似文献   

3.
(1)马媾疫锥虫用逐步提高之纳格宁药量在小白鼠体内连续传代,可以逐渐产生抗药性,在32代以后其耐受药量可增高至40倍。在停止用药后继续传代,则此种抗药性消失很快,但仍保留残余之抗药性,在传代57代仍不见消失。 (2)马媾疫锥虫在小白鼠体内获得纳格宁抗药性之后,对于、Antrycide、Trypanol及Tryparsamide均无交互抗药性之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2个规模化山羊养殖场进行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山羊附红细胞体总感染率为51.4%,其中A场感染率为53.4%,B场感染率为0。将镜检阳性山羊血液人工感染小白鼠,10d后小白鼠体内出现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5.
N42、B381是两株从健康动物体内分离到的芽胞杆菌菌株,用两菌株培养物注射小白鼠后,可明显促进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且B381株的免疫效果优于N42株。  相似文献   

6.
SO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酶,已在许多领域应用。为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选用数十只小白鼠用SOD不同剂量,在不同时间进行灌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小白鼠精神、食欲、活动均正常。全部处死小白鼠,取心、肝、脾、肺、肾、胃、肠等组织器官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无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类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与竹鼠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2020年作者收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地区的21只竹鼠进行真菌学研究。体内分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有20只竹鼠,个体阳性率达95.238%,地区阳性率高达100%。将4株分离菌1个麦氏单位的菌悬液注射于小白鼠腹腔,7 d后4只小白鼠全部死亡。结论: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自然宿主可能是竹鼠。马尔尼菲篮状菌进入竹鼠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系统,其次是消化系统。网状内皮系统是马尔尼菲篮状菌进入竹鼠体内后主要受侵犯的脏器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齿苋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齿苋水煎剂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对6种常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体内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马齿苋可不同程度提高受大肠杆菌攻击小白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QL251弱毒株在马丁肉汤、血液琼脂斜面、小白鼠及猪丹毒敏感猪体内连续传代后,测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证明,QL251无论是在培养基上,还是在动物体内传代后都是稳定的,仍然保持了原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弓形体CN强毒株人工腹腔接种感染小白鼠,对其自然死亡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小白鼠全身各组织脏器均受到弓形体的侵及,其中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肝细胞广泛、弥散性的变性和坏死,是造成弓形体感染小白鼠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肾、肺、脑等生命重要器官的急性退行性变是引起患鼠急死的重要促成因子;免疫系统的免疫抑制也为患体内弓形体的致死性播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樗白皮提取物对小白鼠机体内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为5、10、30g/kg樗白皮提取物灌喂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动物血清、脾、肝中X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10g/kg樗白皮提取物能够降低小白鼠血清、脾、肝组织中的XOD活性,30g/kg樗白皮提取物能提高上述各组织中的XOD活性,5g/kg樗白皮提取物组小白鼠组织中的XOD活性接近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樗白皮提取物对小白鼠体内XOD活性的作用不同,低剂量时具有抗氧化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按照作者略加修改的氏法,利用马牛各二头进行布氏杆菌病高度免疫血清的试制,所制备之血清应用小白鼠和绵羊作被动免疫试验,在注射血清24—48小时后,注射强毒布氏杆菌,然后观察小白鼠的发病死亡与绵羊体内的保菌情况;结果小白鼠保护力在牛源血清效果良好,马源血清效果较逊;用牛源血清免疫的6只绵羊中,检出病菌者仅2只,未免疫者2只,则全部检出病菌。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之血清有一定之被动免疫效果,牛源血清之效果较马源血清为高。  相似文献   

13.
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分别感染雏鸡、雏鸭、雏鸵鸟和小白鼠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能成功感染雏鸡、雏鸭和小白鼠,但不能感染雏鸵鸟.2个感染组雏鸡主要在感染后第3天引起雏鸡强烈的腹泻症状,但非免疫抑制组比免疫抑制组症状稍轻,此外,免疫抑制组的鸡出现了多个排卵囊高峰;感染相同剂量的2个试验组雏鸭的排卵囊显露期均较雏鸡短,非免疫抑制组雏鸭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2组雏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免疫抑制组小白鼠出现多个排卵囊高峰,显露期持续24 d,正常组小白鼠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根据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观察发现主要虫体寄生于雏鸭的回肠;通过病理组织学切片和电镜观察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雏鸡的回肠和小白鼠的十二指肠,但均主要引起肠绒毛的大量脱落,黏膜上皮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试验证明鸭为鹌鹑源C.meleagridis的新宿主,但敏感性较低;鹌鹑源C.meleagridis不感染非洲雏鸵鸟.发现鹌鹑源C.meleagridis在鹌鹑、鸡和鸭体内寄生部位与小鼠体内寄生部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91味中药及复方进行体内抗内毒素试验研究。方法:将筛选到的以牡丹皮、贯众等为主的3个中药复方分别对小白鼠灌胃给药,后进行内毒素攻毒试验,研究不同组方对内毒素攻毒后小白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方2、方5、方6对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死亡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方2。结论:以牡丹皮、贯众等为主,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凉血止血功能的复方中药具有极显著的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可望为猪高热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15.
1、试管试验,红霉素对于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12个中国品系抑菌能力之结果,其最低药物浓度因品系不同而略有差异。抑菌浓度为1μg/cc至1.8μg/cc。 2、红霉素抑菌能力在小白鼠机体内之试验证明小白鼠人工感染后15小时内腹腔注射至4000μg,不能发生疗效,仅能延迟小鼠之死亡1—2日。 3、根据试管试验结果,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只可列为对于红霉素具有中等敏感性之细菌。另根据一个菌株在小白鼠体内试验结果,则红霉素对于出血性败血病之实验感染,無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根据鲜血瓊膠平面及小白鼠接种试验,证明青霉素及链霉素对於反芻兽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能力。青霉素之抑制能力远較链霉紊为强。 (2)上述试验玻皿内仅用3个菌株,小白鼠体内仅用一个菌株所获得之结果,二种抗生素对於本菌抑制能力在不同品系之菌株间之差異,则须待获得较多之菌株后,再作进一步之试验。  相似文献   

17.
茜草素的抗菌活性与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4批不同抗原含量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灭活前PCV2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106.5、105.5和104.5TCID50/mL。对此4批PCV2灭活疫苗,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小白鼠效力检验标准进行效力检验,即以PCV2参考疫苗作为对照品,测定待检疫苗免疫小白鼠后血清中PCV2抗体效价的高低来判定疫苗效力。3次重复检测结果都显示灭活前病毒含量为107.0、106.5和105.5TCID50/mL批次的疫苗合格,而灭活前病毒含量为104.5TCID50/mL批次的疫苗不合格,这与猪体内的效力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的小白鼠效力检验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本次发生的肉鸡关节炎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病理学检查以及病原体的细菌分离、鉴定,诊断为葡萄球菌关节炎,所分离到的5株病原体均为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试验用3株分离菌对小白鼠和7日龄 ̄9日龄肉雏鸡均有很强的致病性,可使小白鼠和肉雏致死,并可从内脏和关节液中分离到接种菌,同时,该3株分离菌对3周龄肉鸡也具有致病性,并能从鸡体内分离到接种菌。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杠板归水浸液对小白鼠的毒性作用.将小白鼠分为雌鼠组、雄鼠组、对照组,给雌鼠组和雄鼠组饮用杠板归水浸液,观察小鼠状态、重量、摄食量、饮水量.7周后,血液生化检查小白鼠肝肾功能,剖检观察小白鼠的病理变化.杠板归水浸液浓缩灌胃小白鼠,按药物剂量0.75、0.5、0.35 g分别给小白鼠灌胃,观察小白鼠活动状态、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