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抗生素的贡献,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具有消除细菌耐药性作用的药物。目前,中药材因其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逐渐应用于细菌耐药性消除的研究中。文章就我国细菌耐药现状、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在人类感染性疾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般临床应用抗菌新药3~12年后开始出现耐药性,有的应用之初即出现耐药菌。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畜牧业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动物使用抗菌药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大肠杆菌是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之一,其血清型多样、抗原性复杂,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且常与其他病毒和/或细菌并发感染,大大加剧了畜禽的死亡率,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耐药谱也不断扩大,给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分析、监测,有利于准确用药,控制疾病,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已很明显,耐药谱不断扩大,用药的不合理加速了耐药性的发展,使得药效不断降低。用药剂量加大,时间延长,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使一些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与治疗。文章就大肠杆菌的敏感性试验的测定方法、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5.
细菌的耐药性(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无论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疫病、促进生长,还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能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动物源性耐药菌株的存在,直接使抗菌药物疗效降低,病程延长,导致患病动物死亡率升高,带来经济损失;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入食物链传播给人,造成难以控制的感染,更可能通过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耐药基因的传递而构成潜在危害。同时,耐药性问题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细菌的耐药性(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性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1兽药原粉使用现状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尽管从育种技术、饲料品质、饲养模式、养殖技术及兽医卫生防疫水平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但畜禽疫情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药物耐药性越来越高,耐药周期越来越短,疫病预防越来越困难,畜禽用药越来越多,畜禽药费越来越高。为降低药费,提高畜禽疫病的防治效果,许多养殖者便直接地使用兽药原粉,特别是规模化家禽养殖场使用兽药原粉的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规模化养猪场使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大肠杆菌形成多重耐药的原因主要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存在的AcrAB外排系统有关。本试验首先用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氯霉素对敏感大肠杆菌进行多重耐药诱导,使敏感大肠杆菌具有了多重耐药性。然后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以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对Acr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了1005bp的片断,并与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同源性为99.8%。结果表明:AcrA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养鸭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目前鸭的传染病发生的数量和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对养鸭业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而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细菌的耐药性(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连成 《中国兽药杂志》2002,36(11):41-44,49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性,而且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耐药性呈全球发展趋势,极大地影响着食品安全,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菌的耐药机理,耐药性的传播及对耐药性的控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尤其多重耐药)现象的出现,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外排泵功能增强、膜通透性下降均可以导致多重耐药的产生,而质粒、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等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在多重耐药性的传播上有着重要作用.此外,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使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强大的抵抗力.文章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大肠埃希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各地曾普遍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羧苄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药物防治鸡白痢沙门杆菌,并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近年不少地区发现上述药物对鸡白痢沙门杆菌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鸡白痢沙门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同类药物交叉耐药谱越来越广,其后果不仅造成临床疗效更为低下,还可能使滥用药物日趋严重化,蛋肉品药物残留情况恶化,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建立鸡白痢沙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系统,研究耐药性形成和传播的分  相似文献   

16.
中药"连黄"对耐药金葡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以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耐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耐药谱的不断扩大,多数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菌药物在畜牧业及临床上广泛及不合理的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大幅上升。菌株的耐药种类很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是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菌株产生可以特异性水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目前国内外有关奶牛生鲜乳中分离出的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论文对国内外患乳房炎奶牛的乳中产β-内酰胺酶菌的产酶类型、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疾病治疗及生鲜乳中兽药残留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牧养殖中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养殖中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主要有产生钝化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通过主动外排或形成非渗透性膜、形成生物被膜、增加代谢颉颃物等.近几年研究又发现常用抗菌药的多种耐药新机制.针对细菌耐药机制,提出合理用药、加强饲养管理、研制开发耐酶药物、抗菌药物替代品、耐药抑制剂及破坏耐药基因新技术等对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已经成为全世界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从而导致畜禽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更让人类忧虑的是,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治疗耐药菌感染越来越困难,可供选择的抗菌素越来越少,因耐药带来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人们交流的频繁与便捷,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畅通,耐药菌种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所以,细菌耐药性和耐药性转移已成为全球性的、世纪性的严肃命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养殖环节中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正在对我国的养殖业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同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