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我国防控猪瘟的主要手段仍然以100%高密度免疫为主,实践中猪瘟免疫失败现象也时有发生.通过病原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疫病的流行情况.抗体监测并结合病原检测有助于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根据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和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分析母源抗体、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药物等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或抗体形成的影响,提出疫苗选择与贮运、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五项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微量补体结合反应测定动物血清中补体效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补体系统是动物抗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屏障,无论抗体存在与否,都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溶解杀灭作用。当抗体存在时,补体可与该抗体对应的病原体形成的复合物结合,对病原体呈现强的杀灭作用;在抗体产生之前,可通过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顺序反应,启动溶菌作用,将病原体消灭,保护动物机体免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当某些动物发生先天性补体缺陷或数量不足时,会造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力底下,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给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探明动物体内的补体水平,对了解、  相似文献   

4.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RV和大肠杆菌E.coli免疫妊娠后期的奶牛,使之产生抗这两种病原的抗体。免疫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别用E.coli和RV作免疫原免疫奶牛,另一种以两者同时免疫奶牛。然后定期采乳,分别以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应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大肠杆菌抗体和轮状病毒抗体,并比较这两种不同免疫方式免疫奶牛乳中抗体的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以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作免疫原与这两者同时作免疫原,免疫奶牛乳中抗体消长规律相似,抗体效价也相近,且均可维持近两个月。  相似文献   

5.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即品种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疫苗方面、病原的血清型、疾病对免疫的影响、母源抗体的影响、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及其他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整个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小反刍兽疫疫苗、接种方式、接种剂量、羔羊及成年羊免疫和抗体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槐山羊小反刍兽疫的免疫与根除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保障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免疫系统起着发现和消除入侵病原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体内它可以分为天然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获得性免疫可以通过B细胞和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自身抗体和病原抗体.另一方面,天然性免疫中Toll 样受体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病原体识别受体, 它在固有免疫中通过对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 的识别发挥作用, 通过刺激信号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协同刺激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不仅会造成大量鸡死亡淘汰,影响增重,而且会破坏鸡的法氏囊.从而导致鸡群免疫抑制,使免疫后的鸡群免疫应答下降,抗体水平降低,抗体均匀度差,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等病原更易感染。  相似文献   

9.
疫苗是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的制品。接种动物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体内的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以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起到预防疫病发生的作用。了解疫苗,正确使用疫苗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许多养殖户为了减少支出,自己购买疫苗进行防疫,但是许多养殖户对疫苗的知识了解不够,常不能正确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免疫失败,为此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  相似文献   

10.
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新城疫是影响养鸡业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近年来由于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病原结构变异,血清型增多,多种类型病原混合感染,一些新的疾病引起免疫抑制,非典型性新城疫增加,从而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发生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免疫抑制而造成养殖业严重损失.本文采用Elisa法对蛋种鸡场法氏囊病抗体水平及其商品后代母源抗体进行监测,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免疫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免疫乳是一种天然、健康、价廉、安全且具有一定医疗作用的新型功能性食品,含有丰富的抗体,抗价稳定,是对人体抗体的补充.将免疫乳用于人体的保健以及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其所表现出的诸多优点是某些保健品或药物无法比拟的.免疫乳会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人体的免疫因子,通过强化机体对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抵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同一栋蛋鸡饲养场内7日龄的鸡群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操作,检测鸡群在完成免疫程序后21d时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强化免疫程序的试验组鸡群其新城疫和禽流感(H5、H9)的抗体血凝抑制(HI)值显著高于应用农业部制定的标准免疫程序的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各个病毒抗体的HI值离散度均低于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病原核酸进行检测,排除因主动感染而导致抗体效价上升的个体,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化免疫程序相较于标准免疫程序能够产生更高、更稳定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ND)已成为国内外鸵鸟养殖业最重要的传染病.目前我国鸵鸟群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DV)毒株的基因型与我同家禽及邻近国家和地区的NDV毒株基因型密切相关,NDV在不同种类家禽中的广泛流行,使得ND防治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国内外关于鸵鸟ND的免疫程序偶见推荐与报道[1-5],针对鸵鸟免疫前后的抗体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不同年龄鸵鸟及不同免疫状态的鸵鸟在免疫前后体内抗体是如何变化的,确定这些也恰是制定鸵鸟免疫程序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部分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灭活疫苗免疫前、一次免疫后及二次免疫后,分别对猪进行三次采样,检测猪扁桃体拭子中的病原和血清样本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与免疫前相比,二次免疫后60 d,猪链球菌带菌率由8.75%降到0,而抗体阳性率11.25%上升到100%。同时,部分未免疫猪群存在猪链球菌的隐性感染,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免疫后,明显减少了猪群中猪链球菌的带菌率,整个猪群未发生猪链球菌病病例。免疫预防有效降低了猪群中猪链球菌带菌率和感染率,是防控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疫苗的选择 应选用质量和信誉较好的大厂家的产品 ,还要注意有的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 ,所选疫苗的血清型应与感染的病原血清型一致。疫苗的合理使用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根据鸡的免疫机理 ,各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消长规律及疫苗本身的特点综合制定免疫程序。何时接种疫苗 ,还要根据鸡群健康状况确定。在实际生产中 ,多数养鸡户生搬硬套 ,在机体营养状况不佳、饥饿、转群等应激因素存在或鸡群正在发病的情况下接种疫苗 ,造成群体免疫不能产生预期的保护作用 ,甚至诱发大群发病。有的农户对鸡病太害怕 ,尤其是新城疫 ,每隔 3~ 5d就用 1…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抗体监测工作是养鸡场经常测定鸡群抗体水平、掌握鸡群动态、决定免疫时机的重要手段.但往往因为操作者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或试验条件不具备,而影响检测结果,从而错失免疫良机,造成新城疫的流行,使鸡场遭受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和血中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检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给妊娠后期奶牛免疫,使之产生抗这两种病原的抗体,定期采血和乳,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抗体,并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说明:奶牛在未免疫情况下,只在初乳中才能检出抗体;在人工免疫情况下,在初乳和近2个月的常乳中均可检测到抗体,但乳中抗体比血中抗体低2个滴度左右。  相似文献   

19.
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鸡病流行的主要途径之一,鸡群的免疫保护以体液免疫(包括循环抗体和局部粘膜抗体)和细胞免疫为主.而细胞免疫、局部粘膜免疫抗体均不易用实验室方法评价,只有循环抗体即血凝抑制抗体可以用常规的血凝与血凝抑制方法检测,并且循环抗体可以代表鸡群的整体免疫状况.但鸡群免疫抗体的产生及维持时间受到鸡群免疫应答能力、所用疫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次数、疫病流行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免疫接种不等于鸡群能够产生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20.
动物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规模化养殖业迫切需要动物病原检测技术高通量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微量化等特点.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可分为高通量免疫学检测(检测抗原)和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核酸)两大类.论文对近年来报道的用于动物病原高通量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抗体芯片技术、液相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术多色荧光分析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