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驽巴贝斯虫病是由驽巴贝斯虫 (Bcaballi)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的血液原虫病 ,严重危害养马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在寄生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中常用的虫体抗原有纯化难、制备有限、部分交叉反应等缺点[2 ] ,而重组抗原作为诊断抗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制备简单、易纯化等优点[3 ,4] 。本试验以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 ,用ELISA法对延边地区驽巴贝斯虫病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旨在为制定驽巴贝斯虫病的有效防制措施提供较为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1 材料与方法诊断抗原 …  相似文献   

2.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犬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其病原体为巴贝斯虫或其他焦虫。临床上,本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高度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特征。犬巴贝斯虫病在我国目前发病越来越多。1病原特征据报道,引起本病的病原主要有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及韦氏巴贝斯虫。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在我国常见,但韦氏巴贝斯虫在我国尚未见报道。1.1犬巴贝斯虫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虫体为梨形,一端尖,另一端圆,内有一个空泡,典型虫体大于1/5红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进行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研究过程中发现,接种吉氏巴贝斯虫的摘脾犬又感染犬瘟热病毒后,病犬红细胞的吉氏巴贝斯虫染虫率不但不升高,反而随着犬瘟热症状的加剧而染虫率不断下降。现将观察结果简述如下。要提取吉氏巴贝斯虫抗原和核酸,必须首先大量繁殖虫体。一般家犬感染该虫后,只能隐性带虫,红细胞染虫率极低。只有将带虫犬的脾脏摘除才能达到大量增殖虫体的目的。笔者先后将3只接种吉氏巴贝斯虫的家犬摘脾后,观察其血液内虫体的增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卵形巴贝斯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ujinaga,T.(1981)进行了实验感染卵形巴贝斯虫(Babesia ovata)的除脾牛和非除脾牛的临床症状、血液学、血液化学及尿液变化研究。该作者1982年又观察了摘除脾脏和地塞米松处理对牛实验感染卵形巴贝斯虫的影响。国内实验性卵形巴贝斯虫病的研究尚无报道。本文报告除脾、注射氢化泼尼松和不作任何处理的3组试验牛,实验感染卵形巴贝斯虫后的临床症状、虫体反应、血液学变化以及病理学观察。  相似文献   

5.
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显示: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653~1699bp之间;用所测得的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动物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发现由刻点血蜱传播的大巴贝斯虫伊犁株与由长角血蜱传播的3株卵形巴贝斯虫存在明显差别,应属于2个独立种;由小亚璃眼蜱传播的牛巴贝斯虫未定种不同于目前已报道的任何种类,在中国应为一个新种。因而,中国存在5种牛的巴贝斯虫,即: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  相似文献   

6.
焦虫病是一种传播病,但不同于某些传染病,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蜱作为传播媒介才能使病原感染动物。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地区性的,因而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巴贝斯焦虫病和泰勒焦虫病是分别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虫体寄生在马的红细胞内,泰勒科、  相似文献   

7.
牛焦虫病是以蜱为传播媒介,主要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流行范围较大、危害严重,病情严重的可引起大批牛死亡,是牛引种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并以其尖端相连成对的虫体就是巴贝斯虫。  相似文献   

8.
牛羊焦虫病是由焦虫(血孢子虫或梨形虫)寄生在牛羊血细胞或血浆内,巴贝斯焦虫以虫体大量生长繁殖破坏血细胞、畜体严重贫血、发烧和排出血红蛋白尿为特征,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因通过硬蜱传播,故病多在硬蜱活跃季节呈爆发和流行。我县是牛羊焦虫病的易发地,本病曾对我县牛羊造成严重危害。经较长时间的流行病调查、诊治、化验,认为是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混合感染发病。1牛羊焦虫病发病史1.1病原常见的巴贝斯焦虫有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双芽巴贝斯焦虫是一种大型焦虫,典型的形似梨状,长度大于细胞半径,两个虫体以其尖端或锐角相连…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初步建立了牛双芽巴贝斯虫间接血凝方法。以适宜的低渗溶解和高速离心的方法,从染虫红细胞中分离完整的裂殖体,超声处理获得可溶性粗抗原。该抗原在适宜条件下致敏绵羊红细胞,测定兔抗双芽巴贝斯血高免血清,血凝效价达1:81920,测定自然感染牛最高血凝效价为1:640,人工感染牛10天左右可以测到抗体,13天左右即可达到效价高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光生物素标记重组质粒DNA(c51A)探针检测牛巴贝斯虫研究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能特异地检出感染牛血中的巴贝斯虫,灵敏度为10pg质粒DNA,相当于约150个感染红细胞的虫体DNA。  相似文献   

11.
莫氏巴贝斯虫和羊巴贝斯虫在我国的分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发展及病愈的小尾寒羊血液中分离出2种巴贝斯虫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初步证实该地区“坏肠子”病的病原为巴贝斯虫。一种小型虫体鉴定为羊巴贝斯虫,另一种为大型虫体,鉴定为莫氏巴贝斯虫,含羊巴贝斯虫的血液注射给除脾羊后,第14d血涂片中红细胞的染虫率达最高点(为0.5%),之后逐渐下降,感染羊自然耐过,含有混合虫种的血液注射给易感除脾羊后,红细胞染虫率迅速上升到30.0%,感染后第6d羊因  相似文献   

12.
正牛巴贝斯虫病在兽医临床上一般习惯称为"焦虫病",通常是由蜱传播的,所以又称为"蜱热"。本病是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原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1病原特点巴贝斯虫种类很多,我国已经报道牛有3种,羊有1种。均具有多形性的特点,有梨籽形、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虫体大小也存在很大差异,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的称为大型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  相似文献   

13.
牛的焦虫病主要是巴贝斯虫病和泰勒氏焦虫病。但其危害及病症和治疗方法都基本一致。巴贝斯虫病是由微小的寄生虫引起感染并专门寄生于牛的红血球内。本病发生在特定区域和季节,通常发病在温暖几个月内。黄牛、水牛、奶牛都存发生,发病牛的死亡率也很高,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养犬》2015,(2)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引起的经蜱传播的寄生血液红细胞内的原虫病。临床特征为严重贫血和血红蛋白缺乏。对犬、特别是军、警犬危害严重。犬巴贝斯虫属于原生生物界,顶复门,孢子虫纲,梨形虫目,巴贝斯虫科,巴贝斯虫属。引起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和韦氏巴贝斯虫。1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虫体  相似文献   

15.
<正>犬巴贝斯虫是经由蜱传播的血源性原虫,属于巴贝斯科巴贝斯属,包括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引起大量红细胞破裂,导致严重的贫血性疾病[1]。我国犬巴贝斯虫病主要是由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引起的。吉氏巴贝斯虫:为小型虫体,多存在于红细胞的边缘或偏中央,呈环形、椭圆形、原点形、小杆形,偶尔也可见成对的小梨子形虫体。在一个红细胞内可寄生的虫体以1~2个为多。犬巴贝斯虫:为大型虫  相似文献   

16.
奶牛焦虫病可分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病与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三种。奶牛和各品种的黄牛、肉牛、役牛等可被感染。  相似文献   

17.
奶牛梨形虫病是由孢子虫纲、梨形虫亚纲的巴贝斯科和泰勒科原虫寄生于血细胞内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2003年以来,奶牛梨形虫病在本地流行较为严重,主要以环形泰勒虫感染或环形泰勒虫与巴贝斯虫混合感染为主,民间多俗称焦虫病或红尿症。由于感染虫体不同,加上寄生虫的抗药性,民间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共计治疗病牛267例,治愈259例,治愈率达97%,取得较好疗效,现简介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吉氏巴贝斯虫是一类红细胞内专性寄生的血液原虫,犬一旦感染终生带虫,治疗后时有复发,因此需要简便快捷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时确诊治疗。GPI锚定蛋白是虫体表面重要的抗原分子,是很好的潜在诊断标识,在虫体粘附、识别以及入侵红细胞等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吉氏巴贝斯虫GPI锚定蛋白基因,通过搜索NCBI、Uniprot以及PiroplasmaDB数据库中吉氏巴贝斯虫表面抗原,与武汉株吉氏巴贝斯虫数据库作比对,筛选出可能的吉氏巴贝斯虫武汉株的GPI锚定蛋白基因,并通过bigPI、PredGPI、GPI-SOM网站预测其GPI锚定位点。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氨基酸信号肽、跨膜区、疏水区以及结构域和抗原表位等,分析其生物信息特性。通过分析确定了5个吉氏巴贝斯虫武汉株的GPI候选抗原,分别命名为BgP50-WH、BgP47-WH、BgP45-WH、BgP32-WH、BgP12-WH,其GPI锚定位点均位于C端,长度约为21~22个氨基酸,均有信号肽并含有4个抗原表位。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GPI抗原均有望成为吉氏巴贝斯病的诊断标识,其中BgP47-WH和BgP50-WH与抗体亲和力最强,最具有成为诊断标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原称焦虫)引起,经蜱传播,寄生于犬血液红细胞内的寄生虫病.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1 流行病学巴贝斯虫是通过中间宿主蜱感染的.蜱叮咬患巴贝斯虫的病犬,巴贝斯虫就随血液红细胞进入蜱的消化道,在蜱消化道内虫体从红细胞内逸出,侵入蜱肠上皮细胞进行多数分裂,形成很多细长虫体,进入蜱的成熟卵内发育.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38-002  相似文献   

20.
牛的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又称焦虫病,主要是由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的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和牛巴贝斯虫(B.bouis)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严重寄生性血液原虫病。该病的发生呈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